眾所周知嶽飛武藝過人,軍事領導和軍事戰略卓越。面對元朝崛起,如果是嶽飛領導抗元軍隊,元朝還能入侵華夏嗎?


反對@入木一分 的回答。(反對是反對他的回答,入木君也繼續回復我了,希望大家結合起來看,鄙人的回答是具有侷限性的。)

正題放在反對後面,先反對他的回答。

嶽飛絕對不是一個不懂揣測皇帝心思的人,相反,嶽飛在政治上雖然不能說非常有才能,至少還是比較敏銳的。

入木一分君說嶽飛之死是咎由自取,是完全不恰當的。接下來逐條反駁其四條觀點:

1.做大臣的撂挑子威脅皇帝2.建言立儲戳皇帝痛點3.岳家軍的隱患4.金兀朮的信:催命符

1、入木君以淮西兵變一事為切入點,說嶽飛辭職這件事是威脅皇帝。而事實上,這件事是皇帝出爾反爾在先,嶽飛倔強抗爭在後。

紹興六年到七年是南宋初年風雲變幻的一年,趙鼎和張浚雖然都是一代名臣,卻在官場鬥爭上利令智昏。鬥爭的結果是秦檜逐漸掌權。劉光世被免職之後,張浚不滿嶽飛能夠統領全軍,於是想方設法反對。因為在他心中,統領全軍的應該是自己這個剛剛打出淮西之戰的出將入相級別的人物。而秦檜更是抓緊這機會在一旁搖脣鼓舌。

於是,趙構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又撤銷了讓嶽飛統領淮西軍的決定。好一個君無戲言的鬧劇。

嶽飛隨後面對張浚陰陽怪氣的逼問,與張守等人強烈反對張浚想要任用的不懂軍事的文臣呂祉。然而反對無效。嶽飛憤而辭職,是他以辭職為直諫的做法。

呂祉果然失敗,間接逼反了大將酈瓊。隨後張浚引咎辭職,宋高宗北伐信心大失。

整個事情看來,宋高宗、張浚昏招頻出,秦檜煽風點火。古人云,君君臣臣,宋高宗這個君在整個事件中嚴重不合格,所以也不怪嶽飛抗旨辭職。

2、武將參與立儲事宜,絕非宋朝大忌,更不是封建王朝大忌。宋朝之前就有武將參與立儲,之後還受到嘉獎的事例。趙構能力不行,已經是公開的祕密。此時立儲,不僅僅可以防止敵人用宋欽宗的兒子作為政治籌碼來壓制南宋,更是給廣大仁人志士喫一個定心丸。嶽飛在建言立儲之前,還見過趙瑗,覺得他很聰明,之後才建言立儲的。

況且並非嶽飛一個人說這件事,包括張浚等人也曾經建言立儲。然而只為自己私慾著想的宋高宗,總是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3、岳家軍從來不是私家部隊。岳家軍的後勤、財政等等一直是朝廷解決的,這哪裡是私家部隊的做法?呂思勉呂大師稱嶽飛為軍閥,豈不知呂大師的屁股早就歪到南天門去了。

從頭至尾,嶽飛更是從未表現出貪戀軍權,擁兵自重的姿態。上文的辭職足以佐證這一點。迎回二聖,不過跟著趙構一起喊的,這只是當時趙構想樹立形象而喊的口號而已。隨後趙構改口之後,嶽飛無非是在奏摺中迎回天眷。更何況當時宋徽宗已經死了,何來二聖一說?

再加上嶽飛曾經獲得過很多輜重,老百姓也必然是簞食壺漿地等待著岳家軍,等待著王師北定中原。至於所謂的私自截留,這更是無稽之談。宋廷早就允許地方截留上供錢。而岳家軍更是軍紀嚴明,堪比現代化軍隊,上下一心,更有眾多能吏幫助嶽飛處理財政。這才使得岳家軍戰鬥力保持如此強盛。至於入木君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還是送給謠言製造者吧。

4、這個倒是沒什麼可說的。嶽飛之死,是因為他的敵人要他死

他的敵人是誰?是金朝的統治者,是秦檜趙構這對蠅營狗苟罪孽深重的奸臣昏君,以及他們的鷹犬爪牙;而他的朋友是誰?是「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的百姓,是大宋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中的忠良之士,是死去的李綱宗澤楊再興等人。

真正的英雄,從來都是心懷百姓的。忠於蒼生,纔可以俯仰無愧。

如果說圓滑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是政治經驗豐富,剛正不阿勇於直諫就是缺乏政治經驗,那麼「武死戰,文死諫」意義安在?「士不可以不弘毅」意義安在?讀書人的氣節,武將的風骨安在?

如果說不懂揣測皇帝心思就是咎由自取,那麼「以人為鏡」的意義安在?

不如天下之士皆懷而居,國泰民安,豈不美哉?

)))))))))))))))))))))))))))))))))))))))

接下來是正題,先保存一個,晚上接著寫。

)))))))))))))))))))))))))))))))))))))))

晚上到了,該更新了。

事實上南宋是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嶽飛同年代的且不說。在鐵木真崛起之後,尚有智勇雙全的畢再遇、一代猛將扈再興、孟宗政孟珙父子、西蜀砥柱餘玠、渾身膽曹友聞、防禦大師杜杲、襄陽支柱呂文德、儒將趙方趙葵趙範父子三人、賈涉賈似道父子、築城高手彭大雅、釣魚城忠良王堅張珏等等非常多的優秀的軍事人才。

那麼我們不妨假設,嶽飛穿越到開禧北伐之後,想辦法除掉了史彌遠,總領京湖軍,和川蜀軍以及上文提到的眾多忠臣名將們(賈似道呂文德私德有虧,但是至少也能做到一致對外)協作抗擊金朝,以及馬上要殺來的宋朝。

嶽飛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這不僅僅體現在嶽飛智勇雙全上,更是他在很多方面的創舉和軍事思想上。嶽飛的軍事思想很超前,首先軍紀非常嚴明,這個無需贅述。

其次嶽飛是主張主動出擊,而非消極防禦的。嶽飛是南宋極少有的敢於大兵團進攻,發動大規模收復行動的將領。並且,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出擊的過程中,嶽飛非常懂得和人民在一起,利用人民的力量,多多地和抗擊的義軍們進行協同作戰。

嶽飛除了在戰略上敢於主動出擊之外,戰術上也不拘一格,隨機應變,對付不同的敵人總是有不同的招數。因此嶽飛才能百戰百勝,一生親自參加一百二十多次戰鬥未嘗敗績。這其中包括很多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

因此,即使嶽飛憑空穿越過去,憑藉他的聰明才智,想必也會彌補時代的鴻溝,迅速發展出新的對付蒙古的騎兵與火炮的方法。

而南宋在抵抗元朝的過程中,一個非常可悲又可氣的事情還是內部的互相掣肘,文官坑了武將好幾次。餘玠死於猜忌,王堅被奸臣迫害,趙彥吶畏戰間接坑死了曹友聞。就連端平入洛的時候,友軍彼此也不能很好地協同作戰,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信任成本。而紅襖軍的搖擺不定,也是和宋朝的出爾反爾分不開的。

而如果真的能嶽飛總領全局,宋寧宗一邊歇著安心搞後勤,不干涉嶽飛的軍事行動的話,盡量避免這些文人坑武將的事情,那麼或許會少很多悲傷的故事。以嶽飛對義軍的配合經歷,至少不會讓紅襖軍這支力量白白浪費。

而且,歷史上蒙古騎兵橫行歐亞大陸,唯有在攻打我大宋時候損兵折將、屢次受挫,還搭進去個大汗。若真能有嶽飛這樣的偉大的軍事家總領全局,且不說會不會有崖山之殤,至少會讓蒙古軍隊更頭疼。

但是另一方面,當時南宋也是處於很尷尬的境地。這方面鄙人不是很懂,借用錢穆先生評價曰,南宋政府,所以取於民者如此,其民烏得而不困,其國亦烏得而不亡?

因此,如果真的能夠內有賢臣革除冗官,大刀闊斧積極變法、外有良將保家衛國,與民生息,內外齊心。這樣南宋的繁榮就不再是虛假的繁榮,彼時若再與蒙古決戰,勝負或許未知。


謹慎看好。元的實力非金可比,南宋要扛住元朝的進攻甚至反推過去,必須政治軍事一齊發力。既要有穩定清明的內政,還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有嶽飛統領抗元事業,軍事方面自然不需擔心,但政治方面會怎樣發展難以下定論。

同反對入木一分的回答。首先糾正一個錯誤,去廬山規勸嶽飛回朝的是李若虛而不是張若虛。

其次,關於秦檜不背鍋論。秦檜罪行罄竹難書,怎麼在殺害嶽飛這個事情上不背鍋呢?且不說在紹興十一年正式和談之前秦檜就已經接到了來自金國的指示,嶽飛的冤案也是秦檜一手炮製而成的。而在打擊嶽飛之前,秦檜就已經向另一位主戰派大將韓世忠下手了。手法也沒變過,先是誣陷大將手下意圖謀反,再牽連至大將身上。謀反向來都是無可饒恕的重罪,秦檜此舉可以說非常陰毒了。秦檜還聯絡了嶽飛,讓他一同謀害韓世忠,肢解韓家軍。但嶽飛不僅當面拒絕,還給韓世忠報警,韓世忠得知消息後找趙構哭訴,這才免於一死。但也僅僅是保住了性命,從此無緣軍隊。而秦檜的算盤是用張俊和嶽飛搞掉韓世忠,再用張俊搞掉嶽飛,最後收拾掉張俊。這一系列行為,是秦檜為了收三大將兵權,同時清洗主戰派。最後的結局是,韓世忠與張俊被收回兵權,嶽飛蒙冤而死。秦檜給他們安的罪名都是謀反。只不過韓張二人當年從龍有功,最後得以倖免而已。

看看以上秦檜的手段,誣告謀反,直接下死手,還殺害了南宋最優秀的將領嶽飛,以及嶽雲張憲等一批人。秦檜可不是從犯,他最起碼是同謀。有些觀點認為,秦檜就是主謀。何來背鍋之說?

不可否認的是,趙構確實對嶽飛存有猜忌。但這主要是誰的錯呢?有時候我感覺嶽飛很難啊,辭職吧,說你發脾氣擺架子;不辭職吧,又說你擁兵自重,軍閥作風。試問,趙構作為一個皇帝,他為大宋軍民承擔了多少的責任呢?所謂迎回二聖,早期的趙構確實比較擔心他們回來;但到了後期,趙構地位已然穩固,而宋徽宗已死,欽宗回來可有一分撼動趙構帝位的能力?甚至這個時候趙構自己都不擔心。歸根結底,這壓根就不是一個太大的事情。

建議立儲。嶽飛的建議立儲一事,確實令高宗不悅。但是,嶽飛在這個事情上非常謹慎。第一,上奏的奏摺由他親筆書寫,他本人也是祕密上奏,這件事情也只有極少數嶽飛信任的人才知道。第二,這個事情也有一個大背景,那就是金國的丙午元子之謀。為了挫敗這一陰謀,朝臣多建議立儲。趙構確實呵斥了嶽飛,但也讓薛弼好言撫慰。他不爽武將提議立儲這個事情,但嶽飛的忠心他是知道的。

淮西一事算是張浚和趙構同謀。而嶽飛辭職恐怕與張浚也有不小的關係。彼時的張浚早已立場先行,嶽飛說什麼都認為他是因為沒能節制行營左護軍而心生怨恨。而之後的事情也沒能出乎嶽飛的預料,呂祉不能安撫這路人馬,最後爆發淮西兵變,他本人被殺,酈瓊引兵投敵。張浚引咎辭職。淮西兵變,趙構和張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於嶽飛說官家不修德以及與太祖同三十歲建節,前一句有可能是真的,但後一句基本屬於秦檜一黨對嶽飛的污衊。

嶽飛與趙構的根本矛盾,是勠力北伐光復中原和偏安一隅的矛盾。嶽飛的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為北伐服務,而趙構的行為準則就是偏安一隅,當然他也確實有過北伐的想法,不過那都是突然心血來潮。趙構在很多方面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同時,秦大相公也不可能看著嶽飛好好地活下去。

可以說,嶽飛之死是秦檜的清洗行動,紹興和議以及趙構的猜忌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用一句嶽飛不懂政治來說,未免太過膚淺。

嶽飛的忠,我相信趙構是清楚的。嶽飛也是諸位大將當中最聽話的,他也不是個迷戀權力之人。克複中原是他的目標,他也多次表達了功成身退的意願。嶽飛不是完人,再者說,與其要求嶽飛是完人,還不如期盼趙構心理正常一點。嶽飛處事有不當之處,但這些都是出於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和他的正義感。在殺嶽飛之前,嶽飛早已上交兵權賦閑在家了。而趙構連這樣的人都容不下,可以想見他的心裡何曾有過江山社稷,何曾有過飽受金國奴隸的大宋百姓?他的心裡又何其自私陰暗呢?

嶽帥,雖得其時,不得其主,惜哉。


蒙元可是除了印度之外,橫掃亞歐大陸的強者。

嶽飛再厲害,能和橫掃亞歐大陸的政權對抗?


大宋真是一個讓人充滿糾結情感的朝代啊!

對於讀書人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時代,福利待遇社會地位都沒的說,尤其是唐末和五代十國把傳統大的士族都給整草雞了,科舉的完善讓庶族真正可以出將入相,事實證明,泥腿子一上臺,喫相總會特別難看,畢竟沒有家族撐腰,拿什麼和尾大不掉的丘八對抗?所以只能壓制壓制再壓制!

從武將一系來說,還是唐末和五代十國的原因,前朝的武將一不開心就成了後朝的開國皇帝,短短五六十年搞了五個朝代,讓新立國的大宋如何能不心驚膽戰,而太宗皇帝的上位多少有點不正,對武將的忌憚更上一層樓。

由此,崇文抑武不可避免的就成了大宋的國策。

嶽爺爺是南宋的莫須有,狄青狄漢臣應該就是北宋的莫須有了,要知道那可是以仁愛出名的宋仁宗當朝,尚且如此,更別說被甩了三條街的趙構了。

皇帝的忌憚,文官集團的壓制,科舉這一上升階梯的完善,讓兩宋的任何武將都不太可能得到「領導」崗位,而稍有條件的人家都會選擇讀書,只有「賊配軍」才會去當兵,一言蔽之,武將繫上上下下都沒有出頭機會。

改朝換代對於文臣而言,一小撮是真的會以死報社稷,但超過九成都是換了個馬甲繼續當官,美其名曰識時務,順天意。但當武將也有了這種自覺的時候,則亡國不遠矣...

讓嶽爺爺領導抗元,除非換個充分信任他的強勢皇帝,換個尊重武將不掣肘的文官班子,整體提高丘八待遇地位,做得到?

做不到,換誰都不成。


只講軍事層面,南宋抗元採用節節防守抵抗的戰略,這一策略確實起到延緩元軍攻城掠地的作用,南宋堅持了四十年。但這種防守戰略最終還是很難避免被攻破的命運,戰爭的勝利靠的是進攻而不是防守。

如果是嶽飛和岳家軍主動出擊和元軍抗衡,勝算不小,嶽飛是中國古代最厲害的軍事家之一,他的軍隊也是歷史上最強軍隊之一。但衛青、霍去病背後有全力支持他們的劉徹;李靖、薛仁貴背後有李世民和強大王朝的支持。嶽飛有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