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涉及到了三個分點:1、記憶力好 2、學習速度快 3、理解力強。在日常生活中具備這種能力的人都會讓人無比羨慕,我們經常會慣性思維的理解成與生俱來的天賦給予了這類人特殊的能力,其實所有的這些表現背後都有後天的努力與原因。

記憶力好:

a、首先要找到自己舒適的記憶領域。人的性格與所擅長領域從小就會被逐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培養出來。有些小朋友就是邏輯思維很強,所以在記憶算術與科學理工方面的東西特別快,但是面對文學與藝術卻缺失一些敏感。這個時候如果讓這樣的一名孩子強行離開自己擅長的區域去記憶另外一些領域,就大概率會出現記憶痛苦。你看,所謂記憶力很好首先要辦的事情是找對和自己腦子配對的領域。

b、其次合適的時機可以讓記憶效率翻倍。人是一種生物,是生物就一定有自己的生物鐘。往往記憶力很好的人都會很合理的踩到自己最舒適的記憶時間去接受有目的預設內容。而一切隨性的超然記憶其實在生活中存在的並不多。

c、恰當的引導能更好的減少不理解知識對「記憶連續」的消耗。我們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些很快就能被解決,另一些卻會困擾很久。困擾越久的問題就越容易打斷記憶的連續性,形成知識的結節。這對掌握和記憶一些事物非常不利。所以我們需要及時解惑,建立記憶的連續性。

d、形成記憶習慣,這點和我們常常說起的肌肉記憶是一樣的。細胞形成記憶習慣後會大大加強大腦對記憶本身的反應,久而久之記憶力會越來越好。就想大腦僅僅被開發的百分之10,剩下處於休眠狀態的百分之90,只要被激發百分之0.01都會拉開和普通人不得了的差距。

。。。。。。

學習速度快:

學習速度快與記憶力好存在聯繫,前面所陳訴的a、b、c、d四點同時適用於學習這件事情上。而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更多的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方向。順則暢則通,逆則怠則滯!於是在我們想要提升學習速度的時候應該首先把自己的定位和立場端正,其後纔能有追求速度的資格與基本起點。

a、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且在不斷的訓練與實驗中逐漸改善。

b、最大限度的激發自己的記憶力並及時將開發的記憶潛力運用到自己日常的學習中。

c、克服內心的懶惰心理而從來都是速戰速決的完成學習任務。

d、建立自己獨一的學習方法,並嘗試在不同的學習環境與學習任務中進行實驗。

。。。。。。

理解力強:

理解力強的人往往特別擅長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系統化,他們具備一種把自己的所學之物逐漸連接成片,構成一個可以不完善但是有主線相接的知識鏈條。當遇到新的知識輸入自己的腦海時,會第一時間將新知識吸納進自己的知識框架之中。這樣能迅速建立立場並第一時間呈現自己獨立思考之後的觀點和看法。對大部分人而言這是極高的要求。而少數人確實可以做到。能做到這樣的人往往在長期的經歷中做著如下的訓練:

a、大量的閱讀或者旅行,讓腦海中的信息儲存量已經足夠多。

b、長時間的深度思考,養成了大腦對思考本身的敏捷反應。

c、善於在不同的領域內進行跨界吸收,學習知識非常立體,在一專之上輻射出眾多的分支涉獵。

d、對長久的舊知識有反問習慣,不會終止於某種即存觀點而墨守成規。

。。。。。。

以上很多方法我常年都在用,不敢說自己就記憶力好、學習速度快、理解能力強但是確實在使用過程中收穫很多。我承認有關於記憶、學習、理解能力不同的人的確存在天賦上的差距,而後天長期的自我努力與不斷修正也能讓如我一般天賦不那麼出眾的普通人享受到記憶與學習的樂趣。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學習方法!!!

作者:唐大大

(本文禁止轉載,圖片來之互聯網,侵刪!)


因為人家有方法,有信心,還有花時間去學習的耐心。

換句話說,那些拿起書不超過十秒鐘就開始喊苦喊累,質疑自己不是讀書這塊料的人,確實不是讀書的料。

從來不會主動去思考知識,只會被動接受填鴨式教學,課後在複習、練習、預習上一分鐘都不願意花,只是去麻木地完成任務,如此心態,怎麼能學好呢?

學習是需要動腦筋的,預習的時候思考這一章講了什麼內容,有哪些不能理解;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盡量將所有問題想通;課後反覆練習直到熟能生巧,規律性安排複習。

做不到這些,成天唉聲嘆氣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那就會真的如他所願了。

令我們對學習產生焦慮的不是學習本身,而是我們自己。

關鍵的一步是頂著情緒去理性思考,規劃好自己的學習,並堅定的執行,走出那一步,就會好很多。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學習就會慢慢變成一件輕鬆,甚至有趣的事。


樓上很多答主都是從心理學,或者教育領域的方面闡釋了什麼是記憶力,什麼是學習能力,什麼是理解力,已經如何訓練。但是題主的問題不是why嗎?而不是what and how。

當然要回答why,肯定也需要搞清楚what。我也先來給出一些不太嚴謹但是相對好理解的定義吧。記憶力,一般我們又可以把它分解成,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工作記憶就是我們在完成一個任務時候需要調動的記憶,而長時記憶簡單理解就是完成一個任務或者動作之後過了很久我們還能回溯的記憶。舉個栗子,你需要記住一個長度為13的電話號碼,那你一次能記下來的號碼長度大概就是取決於你工作記憶的能力,你一次就能記13個那很厲害,工作記憶能力強,4個那就是相對於13較差。長時記憶就是你在過了很久之後,再中間你不重新看這個電話號碼,你還能清除的記得幾個。所以我們聊記憶力好,得看是工作記憶還是長時記憶,工作記憶牛逼不一定等同於長時記憶很牛逼,相反長時記憶不好,不一定等於工作記憶不好。因為兩個記憶需要調動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不一樣。再來一個例子,得了阿茲海默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長時記憶是完整的,但是對於工作記憶就沒有辦法保持完整,當然隨著發病,到後面什麼都記不清楚了,這個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整個大腦的神經網路都會因為病情而逐漸喪失功能。當然這個地方也不是說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沒有關係,可以理解成工作記憶會依靠一個叫memory consolidation的過程去轉變成長時記憶。有點像內存條(工作記憶)和硬碟(SSD,HDD)的關係。至於學習速度,這個不知道題主要如何定義,在我看來學習速度可能就是等同於記東西快又牢?那如果這樣說,那可以理解成是工作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效率高並且長時記憶比較穩定,當然也可以是工作記憶容量就很大,那這也是錦上添花了。理解能力,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去定義最合適,在行為訓練裏,理解一個東西可能=能夠記住+能用記憶去輔助最優的行為決策?學習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基礎肯定還是記憶能力了。

那再來說說個體差異如何來,這個分先天和後天,先天的差異很可能跟一個但不限於這個蛋白的水平有關,這個蛋白叫GluN2B,這個蛋白是構成NMDA受體的一個亞基蛋白,而NMDA受體對於形成長時記憶至關重要。當然能影響記憶的並不只有這一個受體蛋白,還有很多比如說endocannabinoid receptor, 乙醯膽鹼受體,多巴胺受體,GABA受體,但是起決定作用的還是NMDA受體中GluN2B亞基的水平。這個GluN2B 少了,什麼都白搭。後天的影響就很多了,為什麼說記憶是可以被鍛煉的,或者有一些記憶方法的,這個我認為主要是在訓練大腦的神經網路,讓它能夠更高效的工作。每個人一生中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營養狀況都是對大腦外源性的刺激,反正你記住大腦是一個高度可塑的器官,任何一個刺激事件都可以對大腦神經網路的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這些所有的東西最後都會影響學習記憶。

這個話題太大了,如果你有具體的問題我們可以再討論。

++++++++++++++++++++++++++++++++++

(2019年12月10號更新)

其實我從來不認為記憶力好=創造力好或者理解能力強。記憶是基礎,但是是不是記憶力越好,也就是說我們記憶的越清楚,越細緻,那理解能力就越好呢,創造裏也越好呢。我其實認為是相反的,只不過我的理論目前沒有什麼實驗直接支持,而且由於每個領域對於記憶(memory)這個定義其實都會不太一樣,又或者說太廣,什麼都可以是memory,這個東西我覺得就不好討論了。但是大致上我的理論框架是,首先我們肯定都會認同或者有經驗,就是一個記憶一定會慢慢隨著時間被「消退」,但這個消退不是指我們遺忘哈,而是我們可能一下並沒有辦法能夠非常清楚的記得某個東西。比如一個地方,一段路。這是因為有新的記憶會共享原來的記憶系統,那我們大腦肯定會優先把新記憶記錄,老舊並且沒有使用的記憶我們大腦就會慢慢封存。這也讓我們的行為更靈活,並且具有了一定的創造力。再說,理解知識,理解在我看來,是肯定是需要把記憶到的東西按照不同的feature拆分重組的。所以回溯記憶的時候也是回溯跟這個記憶相關的feature,那也就會有記憶不準確的時候。所以可以試想,如果所有的記憶都非常牢固的被記住了而且能夠輕易的被回溯,那是不是也等於大腦的可塑性其實就不那麼高,可能行為會不那麼靈活,創造力也就不見得非常的強。我知道這個地方從字面上的邏輯來看其實會感覺有問題,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理論事實和假設我沒有辦法在這裡展開。是我懶嗎?是的,沒錯,我不喜歡打字。哈哈。但是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小的話題,都是一個研究領域,而且在我看來是沒有研究清楚的。

關於記憶的研究是非常非常熱門的,不光是有直接研究"learning" "memory" 還有研究「reward」"decision making" "action selection" "addition" "pain" "fear" 其實都是跟學習記憶有關,所以你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出名的神經和心理學實驗室都是在試圖解釋學習和記憶的機制。我其實非常不喜歡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在我看來就是,要是大家問這些問題知乎裏有任何人能說清楚,那我們就別幹了。如果你有興趣,也歡迎加入我們的研究行列裏。


背書要有好的記憶力才能事半功倍。好的記憶力都是練出來的,比較有效地訓練方法有三個:

1、速讀法(又叫全腦速讀記憶):速讀法是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訓練的,實際上,兩者是同時進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別以為閱讀速度快了記憶就差了,因為這裡靠的不是左腦意識的邏輯記憶,而是右腦潛意識的圖像記憶,後者比前者強100萬倍。通過速讀記憶訓練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記憶越好,詳細學習資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網站》下載軟體練習。

2、圖像法(又叫聯結記憶術):圖像法也是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發揮右腦想像力來聯結不同圖像之間的關係,從而變成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來實現超大容量的記憶,關於聯結記憶術,《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也有訓練,這個方法是很多記憶大師都在使用的方法。

3、導圖法(又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裏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


1) 提高信息加工的程度

有效提升記憶力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我們對信息的加工水平,信息加工水平越深,轉入長時記憶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說,如果加工涉及到越多的分析、推理、理解、比較等精細處理過程,那麼記憶的效果越好。

具體來說,當你在記憶introvert的時候,你可以嘗試思考——這個單詞是形容詞嗎?或者做一個語義判斷,它和extrovert有什麼區別?我身邊有哪個人是introvert?他有什麼特點?

你針對introvert所做的思考程度越深,你記憶的時間就越長。

2) 精細複述

當朋友向你介紹一個人的名字,最可能的情況是,你轉身就會忘記他叫什麼。但當你在介紹完之後,馬上進行複述——你好,XX,很高興認識你,那麼你將能夠記得更長久一些。

研究發現,精細複述能夠改善編碼,為記憶提供更多的線索幫助你回憶起具體的信息。

具體來說有兩種方法:

a. 將信息和過去的經驗創造一種聯繫。

將你需要記憶的無序信息跟自己熟悉的信息、場景相聯繫,比如被古希臘演講家常用的地點法,將需要記住長篇演講稿的各個部分,與生活中熟悉的一系列的地點相聯繫,比如從公司到家所要經歷的主要建築物。

或是自行編製一個故事,將分離的信息片段和熟悉事物創造一種聯繫,比如記憶次對Snow-Queen,想像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女王攜帶一羣宮廷畫像師幫她畫一幅肖像。

b. 創造視覺圖像

當你將無序的信息故事化時,腦海中的心理圖畫能夠形成一個視覺表象,為你提供視覺角度的記憶編碼,它將連同言語編碼一起提升你記憶的效率。

3) 學習和提取時背景匹配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你編碼信息的場景與你試圖提取的場景匹配時,記憶的效果最好。

這句話有點不好理解,舉個例子,當你在一個聚會上看到一個人覺得很臉熟,卻不記得在哪裡見過。然後突然想起來這個人是小區旁邊那家飯店的老闆。之所以出現暫時「失憶」的情況,就是因為你提取信息的背景——聚會現場,與編碼的背景——小區飯店,兩者不匹配所致。

記憶具有背景依賴性,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如果用初次學習某段樂曲的小提琴參加等級考試,其準確性更高、成績也會更好。

4) 歸類組塊

人的大腦對於有序的信息能夠有效地記憶,因此對於無序的信息,我們可以運用歸類組塊的方法,提升記憶的廣度。

我們每天都要接觸海量的信息,對於大部分信息來說並不會長久地存儲在記憶中,而有些記憶則能夠持續一生,前者被稱為短時記憶,後者則被稱為長時記憶。

不同的記憶類型,存儲量具有顯著的不同。

我在考註冊會計師的時候,常常覺得腦容量不夠用,很多東西感覺記住了,真正用的時候卻提取不出來,只能幹著急。

事實上,短時記憶的容量確實是有限的,這主要是因為短時記憶需要把有限的認知資源集中在一小部分記憶客體上,你必須確保十分專註才能保證將記憶編碼轉入更持久的形式——長時記憶,否則有限的容量自然不夠用。

這也就是說長時記憶的容量幾乎無限,通常能夠保持一生。

對於電話號碼、公司的納稅識別號等類似信息,我們可以藉助工具幫助我們在需要的時候順利提取信息,比如手機的通訊簿、印象筆記等。但對於那些我們想要保持長時記憶的信息,比如專業知識、技能等,我們應該學習下如何提升記憶的效率,才能讓我們記得更長久。

好了,這次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在為記憶力差而擔憂,還在為記憶知識太慢而煩惱,我很樂意幫助你運用科學的方法提升記憶力,你可以看我的介紹找到我,邀你進入我們的學習社區,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提升記憶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