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一种非晶体物质。非晶体物质是相对于晶体物质来说的。晶体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物质的内部排列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另外,一般来说,晶体是有著整齐的,规律的几何外形,它的组成元素有著固定的化学方程式,而且熔点是确定的,当温度达到熔点之后,晶体温度不会随著外界温度的增高而变化。非晶体的外形没有固定的形状,它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的温度会随著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

至于你说的玻璃是液体还是固体,其实要看玻璃当时所处的环境。如果是在常温常压下,你可以理解为固体,如果是高温状态下,普通玻璃600摄氏度左右开始软化,当继续加温到一定温度会变成液态。


玻璃从热力学的角度属于过冷状态的液态,具备液体的原子无序分布的特征。


看温度


首先啊,玻璃是固体,融化了也是液体(玻璃工艺品就是烧软了塑形,如果温度再高就会是液体)。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玻璃是一种非晶体物质,这个和晶体相对应。啥意思呢,晶体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排列是有规则的,这样的物质叫晶体。比如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是八面体晶体,方解石是六面体晶体。这些晶体都有熔点。其实这些晶体也是地质作用下冷凝形成的(可以简单这么理解)。

地质作用中由火山熔岩流快速冷凝而成的黑曜岩、珍珠岩就有玻璃光泽(打碎了表面有玻璃碎了的断口那种反光效果),因为是快速冷凝,来不及形成那种八面体六面体,所以是混乱排列的,这种就叫非晶体矿物。

而像方解石这种有规则排列的矿物是岩浆缓慢冷却形成的。


平时状态是固体,600℃开始变软,1500℃熔化,但是这个问题,是在抖机灵么?


首先,实名反对 @安米陈先生 。玻璃是非晶体没错,但它也是有微观的晶体结构的,它的排列是有固定规律的。事实上,玻璃的晶体结构跟金刚石是一样的。我们说它是非晶体,是因为它在较大的范围内有一些不规则,再加上杂质的存在,就成了非晶体。在中学化学课本里就讲了玻璃的晶体结构。

玻璃是固体,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体。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滴沥青试验,就是把一坨沥青在常温下吊起来,九年后滴下来了一滴。实际上,所有非晶体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体。在透过窗户看外面的时候发现有变形,就是玻璃不均匀导致的。有时候是玻璃本身质量不好,但也有就是因为时间长了再加上有长期重力作用导致的变形。


玻璃是非晶体,没有严格的固液态之分。没有确定的熔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