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頭像好評。謝邀請。對直升機不大懂,所以無法作答抱歉。

在航模上較少用大多數是旋翼頭貴和平衡不好做導致的。以及多旋翼上的三葉槳也是


槳葉數量大了,槳葉實度就增加唄,槳葉實度加大,那相同轉速時候,升力咔咔的往上竄。不過增加槳葉數量帶來的功率消耗比增加槳葉半徑(同樣能增升)大。所以,槳尖速度允許的話,還是增加槳葉半徑(或槳盤面積,一回事)為好。

槳葉用於提供升力,槳葉越多、槳葉越長、槳葉轉速(r圈/min分鐘)越快(合理範圍內),直升機獲得升力就越大。

通過增加槳葉數量提升升力,比如3葉變成4葉,相當於原來的直升機總重量分成了四份。顯著降低槳葉負荷,從而降低槳葉材料要求,延長葉片使用壽命,省錢。

而且由於每片槳葉分擔的負荷低了,直升機可以做更高強度的俯衝、拉升等機動。

還有一點,由於槳葉增多,可以適當降低槳葉長度、槳葉轉速,有效降低槳葉旋轉時的嘯叫聲,降低被偵測到的概率。擊斃本拉登行動中使用的隱形版的黑鷹直升機、科曼奇直升機就使用了5槳葉。

不過,增加槳葉數量也會增加油耗,對發動機輸出的扭矩要求增加,因為旋轉方向上的慣性增大了,控制槳葉轉速就要更大扭矩輸出。

同時,控制一大堆葉片上下翻動的鉸鏈系統也抬不動這麼多葉片,早早的該兩行淚了。所以不會有人想著要11葉、20葉(像CH47那樣再搞一組升力葉片的奇葩到是可以的)。

總之,一般重型載重直升機會考慮增加槳葉、軍用直升機會考慮、隱形直升機會考慮

一般民用的直升機做機動什麼的都是禁止的,擔心油耗還來不及呢,吃瓜就行了。

另外

通過增加槳葉長度提升升力,也可以。但長度增加是有限度的,受限於材料問題,長度太長槳葉容易折斷,且飛行中槳葉過度形變不容易做機動。

通過增加轉速會增強葉片的離心力(別吐槽,我說向心力有人聽不懂),葉片表示hold不住啊,而且葉尖突破音速後升力誇誇往下掉,得不償失。


謝邀,第一次回答邀請,有點緊張

抱歉我不搞直升機設計,據我的了解(僅供參考,不一定對),槳葉數量的選擇受直升機量級、機動性要求、用途、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對於量級,比如四五百公斤用兩片合適,一千公斤以上三片為宜(當然這種說法很不嚴謹,只是定性舉例,歡迎批評指正和討論)。同時,(我記憶中)槳葉越少,每個槳葉會越長,平穩性和機動性越低,相應維修保養成本也越低,同時強度越大,噪音也越大;槳葉越多,直徑越小, 平穩性和機動性會高點,相應維修保養成本越高,但是效率會也會降低。還有就是槳葉數量決定了槳葉實度,而槳葉實度對直升機機動性有很大影響。用途上,比如私人的,不需要太好的機動性,兩片夠了。

如果有不對的請搞直升機設計的朋友補充指正,我虛心學習和修改

希望給你一點點啟發。


謝邀,但是抱歉本人學的是固定翼飛機設計。和直升機設計完全是兩個領域┐(′-`)┌,靜等別人答案。
我們可以簡單的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雙槳提供的升力在同等線速度情況下低於多槳葉,而我們線速度越接近音速,涉及到的情況就更為複雜。所以在大負重情況下,槳葉較多。而傾斜盤結構在不對稱情況下,設計更為複雜。


雙葉的牽涉到一個叫翹板鉸的結構,必須雙葉,但結構簡單

3葉以上,對於旋翼而言,翼尖越接近音速,升力越高。但超過音速,則升力大幅降低。因此旋翼葉數實質是按照旋翼直徑、旋翼轉速、直升機自重、直升機自身飛行速度,鉸鏈設計難度,加工難度等綜合妥協的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