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的一個測試視頻,提出結論是「簧下一公斤,簧上十公斤」是扯淡,具體說是用寶馬3系做測試,在其他都不改動的情況下,只對比測試原廠輪轂和bbs的輕量化輪轂,bbs的全套輪轂比原廠輕了19公斤,發現無論從加速度,剎車距離,最後賽道成績,提升極少,那,輕量化輪轂的意義何在呢?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7861103/


謝邀。

這是加速度做的測試,很早就看過了,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理論上,增大簧載質量與非簧載質量之間的比值,有助於提升操縱穩定性和舒適性,這是沒錯的。但是從測試車的具體情況來看,F35的非簧載質量少說也有四五百公斤(大概估計的,具體要查),僅僅減少19公斤,影響非常輕微,需要很精密的測試才能體現出來。

就好比車上多坐一兩個人,按道理加速和操控性都會變差一些,但用視頻里同樣的方法基本上是測不出來的。

加速度這個測試的目的其實是想告訴我們,應該在改裝的時候更多考慮一下性價比。像輪轂、排氣中尾段這些,雖然常常被作為最初的改裝項目,但其實對性能的提升都是很輕微的。如果完全是為了性能去改裝,輪胎、downpipe、冬菇頭這些性價比要高得多,只不過這種用戶其實很少。

溜溜哥打過一個比方,客人要一碗叉燒飯,結果飯店把叉燒都埋在飯里,這是傻X。。。讓自己花的錢能看得見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輪轂、排氣、外觀都是如此。

最後附上視頻鏈接,方便沒看過的朋友參考:

https://b23.tv/av37861103?

b23.tv


輕量化是最便宜,又是最貴的強化。

拆座椅,拆內飾,扔備胎,都沒什麼成本。

輪轂,螺帽,碳纖車殼,碳陶剎車,什麼價?

你誤把100分里的前95分的含金量和那最後5分的含金量混為一談了。

一台街車,就在那實測沒有區別,你讓跑耐力賽,跑拉力賽的人情何以堪?

每個彎0.05秒的差距,24小時耐力賽里就是套幾圈。

每個彎0.05S的差距,拉力一個分站20多公里,是多少彎,多少秒?前三和後三的差距也就這樣。

當然,賽車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很多,但是誰又會去捨棄這個可控的變數呢?

慣例,我家大寶貝鎮樓。


換一套不就知道了。

輕量化輪轂通過減少簧下質量,

減少輪子上跳對車身的衝擊,直觀表現就是車內感覺彈跳小箱體震動小噪音小;

加速輪子下壓時間,遇到坑坎輪子懸空時間減少,快速恢復有效抓地。

減少轉動慣量,起步速度加快,剎車反應變快;

減少方向機負荷,急而小的方向調整更快到位;

才減了19公斤啊?沒換胎吧,里程夠了就換套非防爆胎,妥妥的共減30公斤,保守計算加速時摺合減了60公斤,是購車後最大的一項減重選項。

對顛簸感和箱體震動的減除效果是送的,

不需要做車內加強止振了

實際使用效果就是,別人砰砰過減速帶,你噗嗤噗嗤過減速帶,箱體震動小了之後你能聽清楚減震器的工作噪音了

速翼特鎮樓

16寸6j et50(偏距差評!)6.9公斤

17寸6.5J et 50 7.5公斤

題主沒必要盯著鍛造不放,

先看看寶馬原車或者能裝的原廠輪轂有哪些,什麼1系運動版之類的原配輪轂可能有希望找到輕量化

可以考慮換運動胎,非防爆,

照樣減出鍛造輪轂的重量差距


有些事情吧,就是給你製造個需求,讓你有購買慾望。

定性說,道理是沒錯。

但你要定量說呢,那只有一丟丟的性能提升,值得花萬把塊么?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大概需要高中物理常識:

車輪在直徑不變的情況下,對性能影響主要是轉動慣量,車輪可以看成一個是一個飛輪儲能系統;

讓我們做一個近似估算:

顯然當寶馬車速100kph的時候,輪胎轉速大約是800rpm;

設寶馬需要6.5s 0-100

那麼顯然角加速度為12.5 rad/s^2

下面最重要的公式出場了:

I=m*r^2

意思是轉動慣量等於質量乘以半徑的平方,其實從這個公式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些東西了:輪胎變大比質量影響很大!質量分布越遠對轉動慣量影響越大;

原廠輪轂輪胎總重21kg,輪轂直徑0.457,總直徑0.7,設質量20kg分布在直徑0.6m的圓上,那麼顯然得知轉動慣量近似20*0.3^2=1.8kg*m^2;

那麼總平均扭矩=1.8*12.5*4= 90nm,嚇人吧

那麼總扭矩是多少呢,2檔的時候,速比8.8,扭矩300的話就是2640nm,也就是不到5%吧;

那麼328換輕量化輪轂,就算,減掉的重量全部集中在外圈(實際是不可能的),那麼也就是大約提高2%的馬力吧,就是這樣。

但是注意,這是以328這種性能車說的,要是小排量之類的,直接佔了15%,那還是比較可觀的;

輪胎輪轂對性能的影響可以概括為:大而重的輪圈總成會減小驅動力提高抓地力縮小角速度吃掉功率,馬力越小,輪胎的副作用越大。

當然那種追求極限,提高1%都去追求的,人家那是不在乎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