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内隐斜训练不太好做,效果不佳

第一选择是配青少年渐进,其实双光镜片更好,这是目前验证的说法


图片中是同视机的水平斜视角以及三级视功能检查,比较粗略(检查角度时用的是同时视画片还是隐斜视画片没有标明)。

内隐斜的类型(或者说原因)是不尽相同的。有基本型内隐斜、发散不足以及集合过度,这三种原因都会导致内隐斜。

基本型内隐斜,远近角度基本相等,AC/A值正常;发散不足,视远角度大于视近,AC/A低;集合过度,视近角度大于视远,AC/A高。还有很多其他的双眼视功能指标去区别三者(远近BI和BO、NPC、NRA、PRA等)。

同视机的设计是无穷远,理论上查的是远距离(视远)时的角度。

比如基本型内隐斜,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增进负融像性聚散,重点训练平滑负融像性聚散并达到正常值。训练的仪器有Brock线、红绿矢量图、偏振矢量图。伴随调节异常可增加调节的训练(反转拍、Hart表)。

阶段2:增进平滑型正融像性聚散,达到正常值。增进跳跃正负融像镜聚散,增进中距离负融像性聚散。仪器有裂隙尺、偏心环卡、矢量图、立体镜等。

阶段3:训练集合与发散间的自主转换,并与眼球的扫视运动、眼球运动相结合。增进远距离的负融像性聚散。训练内容有翻转拍协同矢量图(偏心环卡也可)、线珠旋转训练、大尺寸的红绿、偏振矢量图用于3m到6m训练。

视情况可能还会有阶段4(家庭训练)。

发散不足型很罕见,基本型和集合过度较常见,前者的效果也较后者差。

不同类型的内隐斜,视觉训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训练过程中还要结合视功能的变化调整训练内容。

非斜视性的双眼视功能异常,视觉训练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还有比如棱镜(发散不足、基本型、集合过度)和近附加(集合过度)。

即使有相关的训练仪器,还是需要相关人员去指导的,比如像定位、视差、生理性复视等视觉反馈信息需要很好的理解才能做的有效果的。


内隐斜首选是add下加或者低矫配镜

训练可以做,但是具体的要看是什么类型的

集合过度还是调节过度

但是两个都不好训练

需要放松的训练都比较难看到效果


+4°内斜,立体视锐度40″,如果左右眼的视力正常,没有弱视的话,不训练也没影响。

训练的话需要练习外直肌的力量,外直肌的力量本来就是比内直肌弱很多,所以往外拉眼球很难。国外现在有两眼双鼻侧遮盖法治疗内斜视,你可以咨询当地眼科医生或者视光中心看看。


用同视机,或者立体镜,或者裂隙尺训练散开融像。内斜视训练比外斜训练难度要大一点,一定要坚持训练。


隐斜的症状是什么求问?


我以前是外隐斜,某宝买了一副红蓝眼镜,然后在电脑上用增视能这个软体做的融合训练,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然后外斜视日常生活中训练就是盯著笔尖由近到远、用聚散球、翻转拍这些。

要增视能软体的话可以私聊我要网盘链接,记得搭配红蓝眼镜使用。

希望所有斜视患者早日康复。


右眼近视25°,右眼眼睑下垂,右脸紧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