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不說絕對都是驚世之作,但是至少是我們可以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

換句話說,獲獎的作家,不一定是當世最富盛名的最被認可的作家大師,但是他也至少是當世作家中排名前十的作家(高行健先生,不好評價,但是其《靈山》還是值得一讀的)。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貶低諾貝爾文學獎,包括許多歐美國家如美國一直覺得自己國家的文學巨擘——麥卡錫早應獲獎,無奈諾貝爾獎委員會還是沒有做出表示。

我們以前一直說諾貝爾獎代表了西方的政治偏見因素在裡面,導致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大師一直沒能夠染指諾貝爾文學獎,這種說法不免有「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之嫌,如果有心瞭解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制,大概會瞭解其還是比較公平的,並不是說帶有嚴格的政治偏見在裡面的。俄羅斯乃至世界的文學巨匠託爾斯泰還不是好多次提名均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所以我們沒有獲得一項東西首先應該往自身找原因,不要開始就去職責別人的評獎機制如何如何的有問題,這是不對的。

從2000年的高行健獲獎,到去年,莫言獲獎(可謂眾望所歸,當然村上春樹迷不樂意了),說明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不能和中國文學和諧共生的,所以那些說著諾貝爾文學獎諸多不公的人,你們或許是錯的。

從第一屆的獲獎者 普呂多姆 到最近的 莫言 ,無疑都是稱得上當世最富天才、最一流的頂尖集團的作家,

當然諾獎也有遺珠,所以我們也不能單純的拿著獲獎單看書,還有很多的人由於一些因素未能染指獎項。但是無可否認他們的作品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一直啟迪著世人。

綜上,不管怎樣,諾貝爾文學獎仍是當世最有影響力的文學獎項,獲獎者的作品也是人類智慧的精華,值得我們去閱讀。

以上!
不是。把知乎答案奉為圭臬的纔是俗貨。


肯定是好作品,但不代表它是最好的作品,更不代表沒得獎的水平比得獎的差。

文無第一嘛。

諾貝爾獎得主的文學才能完爆99.99%的人,應該是沒問題。

外國人看重諾貝爾是為什麼我不知道。

但我想說很多國人看重諾貝爾就跟看重奧斯卡、世界盃等各種國際獎項一樣。恐怕不是出於對某領域的熱愛和關注,只是出於『國際認可』的渴求,還有對『集體榮譽感』的需求。

中國對外的態度兩極分化。一方面認為自己特殊,一方面又渴求認同;要麼是好朋友,要麼就是死敵。真不知道一個健康客觀的態度什麼時候能出現。

中國之所以缺乏文藝、科教事業上的國際威望,並不是因為缺少優秀的創作者和科研精英。而是因為外國其他文藝、科教組織不肯信任跟政府關係太近的組織。雖然諾貝爾和平獎、文學獎之類的獎項,總是有些政治傾向。但是本身它並不是該國政府和政治的直接產物。

什麼時候中國的文藝、科研獨立於政府,有了自己的骨氣和威嚴;對外自然會有威信。

那時候恐怕很多人都不會這麼在乎諾貝爾獎。即便在乎,也是另一種態度了。


在中國國內是這樣的,因為很大一筆錢可以拿,獲獎後還有很大一筆錢和好處可以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