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套茶具有幾個茶杯?日本呢?歐洲呢?數量上有什麼講究么?

(小時候看過一篇日本推理小說,講述一個計程車司機通過茶杯數量的異常發現了兇手的秘密。裡面講到,傳統的日式茶具一般有幾個茶杯,而英式茶具又有幾個茶杯,但我全忘記了,小說名也想不起來了。)感謝大家的回答,小說名字真心想不起來了,殺人案記得是發生在被害人家裡,兇器是繩索之類的東西,兇手謊稱自己姓山田。。。。我好像是在《故事會》上看的(完了,暴露品味了,(⊙﹏⊙)b)


茶具套組中,茶壺容積可裝多少杯,便配多少杯。最為常見的是四杯、六杯。還見過一壺一杯的(杯比一般杯子略大),用作單人獨飲,除此以外沒有單數的組合。

偶見數量更多的套組,不過不常見。因茶壺的容積(注水量)與投茶量在一定範圍內呈線性關聯,當容積大到一定程度時,注水時間與出水時間不可忽略,茶水比呈現非線性關係——大壺不實用,便是此理。

注:有沒有沒師承胡搞瞎搞,做出單數套組,俺不確定o(╯□╰)o

中國茶席上好像沒有好事成雙這一說,反而更崇尚奇數。

潮州工夫茶崇尚三杯。香港工夫茶崇尚四杯。日本煎茶道崇尚五杯或者三杯。此外還有一些六杯,七杯的飲茶方法在茶會上也不鮮見。

現在茶席一般依據茶客數量給足茶杯,然後配以合適的勻杯以及茶壺。所以一壺一杯、一壺兩杯的茶席也很多。不過陸羽並不主張有幾人配幾杯,五人傳用三碗,七人傳用五碗,可能便於茶人茶客之間彼此交心吧。

歐洲不太了解。圖片來自一條。


潮汕地區的功夫茶,多為一個蓋碗或茶壺配三個茶杯,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凸顯潮人重品德。品茶的「品」字是由三個「口」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體驗到茶香,才能落肚。

平時購買茶具多為一套配六杯(也有四杯、八杯或十杯)。以茶待客時,一般應當事先將茶徹好,裝入公道杯,再斟茶給客人,同時旁邊多備上幾個杯子,以防客來無杯用。


中國一套茶具中,一般有4--6個茶杯。


日常生活中6個到8個。
廣東地區的工夫茶,倒是多見三杯,偶爾五杯,再多就少見了。


日本一般是五個,中國常為六個,歐洲兩個四個的組合比較多。
你說的那推理小說我記得中國的茶杯數是雙數,好事成雙,傳統習慣,46居多日式的茶具是單數,歷史原因未考究

歐美的母雞,估計要看他在哪買的茶具吧


一般話在6個杯子和8個杯子左右。這個是最常見的。

不是茶壺可裝多少杯,就配多少杯的好嗎。

功夫茶壺,特別是蓋碗,經常是設計成一水出三杯。當然這三杯是概數,受投茶量,茶葉品種~不同品種膨脹係數不一樣,注水量的影響,而出茶湯量有較大變化,此時,可調整注水量使成三杯,或乾脆成二杯四杯,或無所謂多少杯,因為可以用公道杯。但一般市售茶具組合,尤其功夫茶具組合,以配六或八杯常見,其中又以八杯最常見,但這不是說一壺能出八杯茶,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少時就不好辦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