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外在的關愛,如冷漠的父母、家人,進而只能從內在中尋找安全感。(正如那句俗話:只有自我纔是最可靠的~);還有一種就是父母過於溺愛,缺少外在挫折,就像孩子一樣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

我的專欄中,有三篇關於兒童攻擊性的文章,詳解了不同指向的攻擊性帶來的種種邏輯後果。歡迎關注。以下摘錄一段:

1、攻擊指向外界。很小的嬰兒會通過咬媽媽的乳頭和揪媽媽的頭髮來釋放攻擊性,當然這種攻擊是無心的,沒有任何主觀傷害的意圖,屬於原初性攻擊。這個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再大一點,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生氣,如果沒有經過很好的引導,或者孩子的憤怒程度過高,孩子就會通過摔東西,打人等方式來過激的方式來釋放攻擊性。這種情況,大家很容易對孩子有所誤解。我們會誤以為,孩子伴生出了各種行為問題,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出問題」的孩子。說句實在話,孩子如果真的因為攻擊外投而出現了各種行為問題,我們是感覺慶幸的。因為這樣的孩子,只要釋放一下他內心的「怒氣值」,或者改變一下對外投注的方向,還是比較好調整的。並且,由於孩子自己會把各種情緒抒發出來,所以他的內心,大體上還是呈現一種穩態的環境的。因此,患上各種神經症與人格障礙的概率比較低。不管怎麼說,對於攻擊性而言,能抒發總比抑鬱在心裡,要來的好。這是大方向上的把握,供大家參考。

2、孩子的攻擊指向是無目標性的,是沒有投注對象的。如果沒有投注對象,就會形成自戀,嚴重的會形成自戀性型人格障礙。自戀是怎麼來的呢?在希臘神話中,有個叫納西索斯的年輕人,長相俊美,無數少女對他一見傾心,卻都遭到他無情的拒絕。一天,他在清澈如鏡的池塘邊看到了自己水中倒影,就瘋狂的愛上了自己的影子,他在水邊顧影自憐,無法自拔,最後溺死在了池塘中,死後化成了水仙花,依舊站在水邊自憐,這是自戀這個詞最初的來源。自戀型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傲慢自大,他們相信自己高人一等,覺得自己理應受到關注,會吹噓自己,渴望得到表揚,希望自己被特殊對待;會對極大財富,絕對權力,完美愛情等充滿幻想,並沉溺在幻想中脫離現實。自戀者會覺得只有那些富有,聰明的人才配與自己交往,他們會認為利用他人是理所當然的,對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對比自己強的人的充滿嫉妒,對比自己弱的人充滿傲慢。有個我們都知道的名人,希特勒,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典型代表。

3、如果攻擊力無法向外投,投向了自身,就有可能患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就是自己攻擊自己,對自己最高級別攻擊就是自殺。我們再來看看,傳說中的「自卑」是怎麼一回事:心理學認為,將外放性攻擊專向自身,就會形成自卑。好了,大家不妨想想,一個人,在不斷的自己攻擊自己,將自己的矛,戳向自己的盾。這種感覺,會有多難熬。每當他內心好不容易累計出一些能量,就被自己的攻擊性給消耗掉了。因此,這種人的內心,是不會快樂的。不是他沒有快樂的機會,而是所有的機會,最後都會被他自己所打消。我想,世界上,應該沒有比這個更悲慘的事兒了。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患各種神經症與人格障礙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接著這個話題,我們一起來理解一個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詞:缺乏安全感。在我們精神分析看來,缺乏安全感是件什麼事兒呢?其實邏輯,跟上文一樣,不過多了一種防禦模式的加入:投射。簡單的說,就是這麼個過程:我自己攻擊自己,我討厭自己,不喜歡自己。但是這種感覺太糟糕了,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接受自己被自己完全攻擊的。因此,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在潛意識裡寧願理解為:是別人在攻擊我,是別人在討厭我。這個過程,就是我把攻擊性投射給了別人。這樣做有個好處:不用承擔自我攻擊了,因為這樣實在是太難受了。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我自己。所以,請大家記住:對於那些安全感不足的人,並不是環境的問題。你給他再安全的環境,你做的再好,都不能完全改變他的不安全感。因為,他的不安全感其實是來源於自身的,不是來源於周圍環境的。什麼時候,你能讓他意識到,其實「沒有人想謀害朕」,其實真正攻擊他的,是他自己。或者,你有辦法直接降低他內心中對自己的攻擊性。只有以上這兩種辦法,才能慢慢消除他的不安全感。所以,不要被這種人的「伎倆」給騙了。因為,這個「伎倆」,就是他自己欺騙自己的方式。這就是防禦模式「投射」的威力。看穿不點穿,我想,這就是我們對待這類人的「溫柔」。


這個提問似乎默認了某種大眾的共識,就是說,「以自我為中心」是沒啥不對的,是可以容忍的人性弱點,是「正常現象」。

但事實上,正因為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還是自我教育,在認識自我這個至關重要問題上的極其失敗,導致了普遍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格。這樣一種人格,它善於自我辯護,善於尋找種種理由藉口解釋合理化它所認可的東西或現象,它永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而無法覺察事實真相,也必然遠離真理和自由。


我認識過兩個「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第一個應該是家庭過於溺愛,他是我高中同學,他上高中的時候他大姐的兒子已經上幼兒園了,還有另外好幾個姐姐,所以你們懂的……第二個應該是從小缺愛吧,他也是有兩個姐姐,但是父母都比較忙,在他小時候沒怎麼關心他,他跟我說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不聽話了就打,而且打的挺用力的那種,後來他還表示過羨慕別人家庭友愛什麼的。總之家庭的教育真的對人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教育帶來的缺陷以後長大了是很難彌補的。


我知道一種情況是

嫉妒自卑導致的過度自信 明明什麼都沒有卻非要說什麼都有

一種強烈的自我安慰產生的自我迷幻

算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極端表現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