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體驗下vr,看市面上便宜的幾十,貴的幾千。差別在哪裡??

另外隊於我這種單純想體驗的,需要配備除了vr眼睛外的其他設備麼?一定要買大屏手機,安卓機或者樂視手機?


當你購買VR設備時 你應該注意什麼? |VR第一資訊 VR013

VR 正如一股大浪潮像大眾撲來,幾款明星的 VR 設備在近日也公佈了售價。隨著這一波 VR 硬體的上市,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也將開始接觸到這一技術。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正好是一個科技浪潮的追逐者,正準備在第一時間購置一臺 VR 設備,恰巧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我們可以選購到的 VR 設備,推薦你把這篇內容看完。

Google Cardboard

這是一款非常入門的設備,整體的產品設計、構造也是簡單到不行,不過這倒是不妨礙它擁有一些優質的內容,讓一些擁有手機的用戶可以輕鬆享受到 VR 技術。

也正是這一產品在兩年前推出後,就擁有一眾「紙盒子」模仿者,比如國內手機廠商魅族就曾聯合三方廠商推出紙盒子 VR,諸如麥當勞這種餐飲公司也曾推出類似的活動——用一個紙盒組成 VR 設備。

所以這類設備確實影響深遠,不僅讓更多的人體驗到了這一技術,而且也成了各大公司推廣 VR 技術的標配贈品。比如訂閱《紐約時報》可能送給你一部 Cardboard 讓你體驗最新的 VR 新聞;遊戲廠商也隨即做了一些嘗試;就連處在地下市場的色情行業也躍躍欲試,推出訂閱內容送 Cardboard 之類的活動。

價格入門,所以體驗也只能是中規中矩;由於並沒有附帶一些 I/O 設備,所以很多的遊戲也只停留在「視頻」水平,視頻觀看體驗也只能依靠手機硬體屏幕,並且產品本身不能調節瞳距,一些用戶戴上去一會就會覺得不適。

三星 Gear VR

很多移動式 VR 一般都會支持市面上絕大部分的手機(只要能塞到盒子裏就行),但是也有另類的。

三星 Gear VR 很多方面(觀看方式、技術等)與 Google Cardboar 相似,但不同的地方在於 Gear VR 只能「封閉的」支持自家幾部旗艦、次旗艦手機。

不過好就好在 Gear VR 由於只支持自家的手機,所以在交互上、操控體驗上有一些突破。三星 Gear VR 內置了諸多感測器(例如距離感測),可以檢測到用戶是否正在佩戴設備並自動暫停/播放內容;右側附帶了一些輸入控制按鈕,可以很方便的控制手機上顯示的內容(不需要拿出手機-再扣上)。

值得說的是,Gear VR 的內容同樣是非常優秀的。一方面是 Gear VR 已經擁有大量的 VR 內容,另一方面 Oculus Support 也為這臺設備做強大背書。近期也有一些報道顯示,已經有不少老闆購買大量 Gear VR 開設 VR 電影院提供給大眾付費體驗,生意不錯。

甚至在三星 Galaxy S7 的發布會上,Oculus 背後的 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也為其站臺並大呼:VR 時代已來。

Gear VR 兼容的三星手機為:Galaxy S6、Galaxy S6 Edge、Galaxy S6 Edge+、Galaxy Note 5、Galaxy S7 和 Galaxy S7 Edge。

連接式 VR(Oculus Rift、HTC Vive、PlayStation VR)

如果說前面的 VR 設備僅僅算是入門的話,那麼土豪應該看下面的這些中高級設備。最大的不同在於,在交互的體驗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

比如 Oculus Rift、HTC Vive 和 PlayStation VR,PlayStation VR 擁有外部交互控制器,Oculus Rift 擁有外部控制器以及捕捉用戶動作的攝像頭,而 HTC Vive 則可以讓用戶在一間屋子範圍內行走,並捕捉到使用者的肢體動作。

技術參數方面,三款設備大都相同:擁有 OLED 屏幕,解析度也相差不多。

當然,缺點是他們需要更高性能的硬體設備驅動,比如說一臺配置頂級的 PC、一臺次世代遊戲主機。所以他們的售價會更貴,Oculus Rift 已經經過預售,起價為 599 美元;HTC Vive 因為技術更複雜需要再加 200 美元,PlayStation VR 也將在最近公佈售價。

還有其他設備

當然還有一個選擇是直接購買國內暴風魔鏡、蟻視 VR 等一系列設備,他們大都是採用了手機移動式 VR,更主要考驗的是配套的軟體內容以及手機硬體性能、屏幕參數。

目前正在研究的還有一體式 VR 主機,所指的是驅動 VR 圖像的計算單位被安放在頭戴設備內,技術難度同樣更高。

總結是,更好的設備應該是連接著 PC 的 VR 頭盔,他們擁有更強勁的性能,理論上渲染出的 VR 內容更精良,但缺點還是價格高、需要額外硬體支持,甚至技術最複雜的 HTC Vive 還需要你提供一個 10 幾平米的空間。

不過從目前的觀察看,799 美元的 HTC Vive 是物有所值的,就連 The Verge 也將其評為了最強的 VR 頭盔,不論個人使用還是 HTC 所暢想的諸多 2B 商業案例(例如教學生認識心臟構造、修車學員如何打開發動機)都擁有良好的前景和體驗。而 599 美元的 Oculus Rift 連接 XBOX 手柄在遊戲方面的表現也非常震撼,沉浸感十足。

同樣,99 美元三星的 Gear VR 可以作為移動 VR 的首選。當然,如果你選擇送個最便宜的 Google Cardboard 給周圍的朋友玩下 Lamper VR 也是既省錢又不掉逼格的明智決定。

VR 旁邊還有 AR

VR/AR 是不是下一個「手機市場」目前不得而知,不過不管是在資本界、硬體圈還是我們熟知的軟硬體巨頭紛紛進入這個行業。我們從最近的報道中就可以看到不少熟悉身影,AR 方面,微軟有被稱為黑科技的 AR 設備 HoloLens,市面上還有一家神祕到還沒產品就估值 45 億美元的 Magic Leap。

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分析機構、廠商將這項技術看做是手機後的又一巨大市場,何不買一臺嘗試一下呢?


如何你單純的想購買VR眼鏡來體驗一下的 目前市面上的大屏手機都能支持了。

幾十元的VR眼鏡只是個單純的殼,由於現在大部分手機都帶有陀螺儀,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幾千元的VR眼鏡分2類 。一種是PC支持的,還有一種是一體機。 ①一體機 很好理解了, 不需要手機,可以直接體驗使用。現在的一體機還不是很完善,體驗效果比幾十元的VR眼鏡好些 ②PC端的VR眼鏡 類似與HTC VIVE 這些, 由於是電腦顯卡支持的,所以顯示效果比其他類別的VR眼鏡體驗效果高

如果只是想體驗,並且有大屏手機了。直接購買個幾十百元的設備就行了。 目前幾千元的VR眼鏡性價比非常的低。要過段時間才合適入手,當然土豪例外。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


一個google紙盒和一臺手機就夠了。

現在VR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了,看你想買那種的

有些是手機式的VR,那就需要注意一、手機配置:由於手機VR整體的技術含量比較低,所以在購買這類產品的時候,我們要先保證自己的手機能帶動VR APP,而對於這類軟體我們建議大家手機至少具備四核CPU、2GB以上內存、1920×1080解析度(對於5-6英寸手機而言)以及6軸或以上的陀螺儀

二、FOV(視角):在購買VR的時候經常會看到FOV這樣的數據,不過有一點需要提前說明,對於手機VR來說,FOV並不是越大越好,已上圖為例,方框代表手機屏幕,圓圈代表FOV,如果FOV過大而手機屏幕太小便會造成在VR中看到手機邊框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也建議大家在構買的時候,如果自己的手機屏幕在4.7-5.7英寸之間,VR設備FOV最好在80度左右;手機屏幕在5.1-5.7英寸之間,VR設備FOV最好在90度左右;手機屏幕在5.7-6.2英寸之間,VR設備FOV最好在100度左右,這樣纔不會讓你因看到手機邊框而跳

三、眼襯/頭帶:眼襯和頭帶都是VR設備和我們皮膚直接接觸的地方,所以舒適度也需要注意,以筆者的佩戴體驗來看,棉質或者泡棉類材料接觸皮膚會比硅膠更舒適,透氣性也更強一些。而在頭帶選擇上,三根頭帶的設計絕對比頭箍式的設計佩戴更舒適而如果是VIVE那種無線的,就不想要注意手機配置了,就需要注意,電腦配置,htc vive的畫面感和沉浸感是毋庸置疑的,你的電腦配置越高玩起來就會越舒暢,這也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了,如果你的電腦能夠使用並且你的要求也不高的話,那就沒必要配高配電腦,關鍵是要看你怎麼
你好,單純想體驗下的。可以去淘寶買個幾塊錢的紙盒vr,親測有效果。是連接手機的。沒玩過vr的建議可以入一個體驗下如果感覺不錯,可以入個貴一些的。無非就是戴著舒適度高一些當然如果你對於vr有非常大的興趣了,也想追求的更完美。可以入手索尼或HTC ViviVr現在最缺的應該是資源
等買索尼的最靠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