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條件不足,沒有確定答案。

用正常速度在雨里跑步十秒鐘,和在雨里走路一天,哪個淋雨多?很明顯是後者。

以光速在雨里跑步十秒鐘,和以5km/h速度在雨里走路一天,哪個淋雨多?很明顯是前者。


你的這個問題,在很多年前,美國的一個電視節目叫做《流言終結者》做過相關的測試。我又去回顧了以下視頻,把答案總結給你。

這個問題中有幾個變數,人的跑步速度,移動距離,雨滴的大小。

他們採用的辦法很簡單,讓人穿上吸水性比較好的衣服,分別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雨滴下跑相同的距離,再稱量衣服的重量,得出結論。

大致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一個倉庫里,用人工雨水,採用的是公共空間力的消防噴淋,結果在相同的距離內,跑的人比走的人跟。

第二種情況,在一場小雨中,就是那種不打傘跑一跑就過的那種感覺下,兩個人分別用跑和走的方式移動了相同的距離目測大概20多米,跑的人用時10秒,衣服增重了8克;走的人用時24秒衣服增重了10克。

第三種情況,在一場比較大的雨中,不打傘會被淋成落湯雞的那種。他們一共測試了6次,沒有給出具體數字,結論是跑的比走的要少淋雨,平均下來,跑步比走路少淋4克雨水。

所以結論是,在真實的雨天里如果不是颱風暴雨,跑步能讓你少淋一些雨。如果你在雨中移動的距離足夠長,那用什麼方式都一樣,最好打把傘。


首先我們先假設雨的大小一直是一樣的。

我們先刻畫一個容易分析的模型。

可以把問題簡化為左側小人要進右側的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雨滴會往下落,相對來講我們可以假設雨滴群是靜止的,隨時間推移相對來講人是升高的,以此來直觀表現問題。如下圖,大家可以看到當時間趨近於0時所經歷的路程最短,而時間越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的路程也會越長。而此模型中雨滴的密度是均勻的,所以可以用路程長短來表達受雨滴多少。

如果再細緻考慮到受魚的接觸面積

分為兩方面:

1、垂直橫軸方向:無論時間多少垂直方向掃過的的面積永遠是相等的。如下圖。2、水平橫軸方向:時間越短,面積越小。而受雨面積=水平面積+豎直面積故得出結論:時間越短受雨越少。如下圖。

豎直面積:

水平面積:

另外發現網上有所謂科學求真類節目「證明」走路比跑步淋雨少。他們用干襯衫分別跑步與走路經過相同路程的雨區,然後脫下襯衫稱量重量,發現跑步過後的襯衫微重,而斷定走路淋雨更少。

我認為這樣的實驗不科學

我前面已經說過了,走路比跑步多的淋雨量來自水平方向接觸面積,而很明顯他們沒有考慮到頭上的受雨量,網上證明視頻中走路的哥們頭髮都濕完……卻沒人發現這個問題。

這個和雨滴密集度和大小,速度有關。

如果雨很滴小而稀疏,同樣的距離,跑的會比走的淋雨少;

大雨時,走跑的差異不明顯

這個話題,變數很多,

雨滴的變數:大小,密集度,速度

人跑的速度,和時間也是變數

當雨達到某種程度時,可能其他一切人的因素都可以不考慮。

謝謝。


走路淋雨多。記得撒貝南主持的一個節目里對這個問題做了試驗


1,路程是否一致?走30分鐘,跑步只需用10分鐘,一個人的身體淋雨面積,跑淋得少一些,2,下雨區域大嗎?曾經過個公交3站前下大雨三站後地皮卻是乾的,如果你在這條街雨下的很大,跑了二十分鐘的過程中逐漸雨小了,而如果走的話一直在下大雨區域,那還是跑步淋得少


單位時間內,相同雨況下,理論上速度越快,淋雨量越多。


數學上講,基本相當。

所以多看天氣預報


這個問題相當討厭,因為影響條件太多。不光是雨滴的速度,方向,和密度,還有人體在各方向上橫截面積的問題。李永樂老師也考慮了人體是一個柱形這個模型。但是人跑步時姿態會改變,你不能把它當成一根隨時垂直於地面的柱子。

如果我們暫時不考慮人體橫截面的問題,而考慮一個完美的球形人體(笑),然後先假設一個密度均勻,下落速度為零的水滴陣...

那麼,不管以什麼速度穿過該陣,球體截到的雨滴數只和球體在雨陣中穿過的距離有關。

然後我們考慮雨滴有一個垂直下落速度。我們可以把問題轉化為球體增加了一個垂直上升速度Vr,仍舊在一個0 速懸浮雨陣中穿行。

以地面參照系來看,兩個全等球體a, b分別以Va 和 Vb(Va &> Vb) 速度跑了 1/Va 和 1/Vb 的時間。以0速雨陣為參照系來看,兩個球體分別以Va+Vr 和 Vb+ Vr (矢量和)速度跑了 1/Va 和 1/Vb 時間。簡單作圖就知道, b球比較吃虧,他在0速雨陣參照系當中跑的距離較多。

所以簡單的答案是跑快一點少淋一點。

如果雨滴是相對地面有傾角的呢?通過同樣的模型可以得出,當雨是迎面而來時,跑得快永遠少淋些。但是當雨是從身後打來的時,可以出現跑得慢而少淋的情況。

當然,所有這些的前提是,你是個球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