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每十年都會有新的格局..

上個十年網路發展迅速,實業由樓市支撐,掏光了人們口袋的錢。

預計2020年後樓市逐步穩定,實體業回暖

下個十年是否會重新洗牌...


回暖沒有那麼快

新機會在一看科技,二看開放

2020及其以後的經濟該怎麼看?

mp.weixin.qq.com圖標

現在對明年經濟的走勢有很多悲觀的聲音。有些公眾號已經開始以我們的經濟到底有多差來說事了,列了一堆犄角旮旯的細節數據來說中國經濟差到爆。

這使我想起了2018年的一個事,

臺灣一個電視臺,請經濟專家講大陸經濟。

專家說,大陸經濟現在差到爆了,

大的咱不說,咱們以小見大,可以看到更深刻的東西。

怎麼個以小見大呢,

他舉了了汽車行業的例子。

說臺灣有一個汽車企業在大陸生產汽車,

他的名字叫納智捷

納智捷這個品牌的汽車

整個2018年上半年在中國大陸的銷量為0。

他說,整個一個14億人口的市場

上半年汽車銷量為0

你說經濟得差到什麼地步?

很驚悚。

但是納智捷

大家都懂的

油耗神車的段子快累倒月球了

它賣的好纔是天理不容。

所以,很多時候以小見大不一定見的了大。

細節數據的個性化因素太多了

拿他反應宏觀

就好比一個女生宿舍看到自己宿舍四個人都是女的

就敢拿出自己宿舍的統計數據來宣稱

現在全地球的人已經只剩下女人了一樣荒謬

驚悚的效果是不錯

但是太過於扯淡了。

這個方法用來寫作文感動下初中語文老師還可以

拿來做研究太不嚴肅了。

我們簡單來看下宏觀的數據

結束關於這個的討論

左邊一欄今年上半年報告的利潤數,右邊一欄去年年底的,可以看到去年申萬28個行業中,只有12個利潤正增長,今年18個,明顯超過一半,形勢好轉的跡象很明顯。

好言歸正傳

咱們說點嚴肅的事情

2020年及以後的宏觀經濟究竟會怎樣?

我說第一個結論,2020年的GDP增速大概率在6以上,不會破6, 6-6.1之間,到6.1也不是沒可能。

最近很多人在講經濟普查,根據以往經驗,會查漏補缺,調高歷年數據,這樣到2020翻一番需要2020年貢獻的量就又小了點。

根據測算2020大概5.9%的增速,就能夠完成翻番目標。

然後覺得這樣2020年的經濟可能會在5.9%。

但這是不可能的

翻番目標完成的更容易了

這固然是好事

但他只意味著一種底線思維

萬一我2020年搞不到6

只能搞到5.9

至少大目標完成了

可以交代的過去。

但人的追求不能這麼低

你不能只想著自己交代過去就行了

得想想全國人民怎麼想

這就是宏觀的預期管理

從人對事物關注的角度來看

一件事情在高潮處收尾是最完美的

再不濟,你得來個小高潮

讓大家覺得這些年乾的漂亮

對未來充滿希望

心有餘力,從而能夠攻克下一個更艱難的山頭

最不應該出現的是什麼?

首尾的時候以歷年最差收場,雖然總目標完成了,但是最後一年超乎預期的差

所有人在事情終了的時候

都覺得不是滋味

甚至連總結會都懶得開

別說動員去攻堅更難的山頭了

這是不可能的

收官不守住

未來只會一瀉千里

所以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作為「2020」年的收官,

這兩個極其重要的事情上,2020年勢必是要搞的熱鬧一點的

要做好預期管理,6的底線決不能在這一年破了。

這一年要做好好兩件事:

第一件,以6以上完美收官,給十三五,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翻一番做好歷史的總結

第二件,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強調質勝於量,為2021年進入5時代,打好鋪墊做好預期。然後2021年破六,大家無論從實質上還是從心理上,都能從容過渡。

這叫治大國如烹小鮮

要管理預期,要小火慢調

切記大動作,大折騰

那些動不動就說中國早就應該把GDP降到5以下的經濟學家純屬扯淡。

好,2020年完成之後,接下來什麼樣

我們的第二條結論,繼續探底

從新常態以來,經歷過無數次觸底反彈的預測後,我們會逐漸接受一個現實

經濟趨勢性下調,並不是那麼隨意就反轉的

經濟增長速度變慢,其實這是兩重速度的概念

速度的速度,學過經典物理的都知道,他是加速度

有加速度的原因,意味著物體背後的力是不平衡的

使速度變快方向的正向力弱於使速度變慢方向的反向力

要想穩住趨勢性下調

需要正向力大於等於反向的力

反向的力是舊動能的去化

正向的力是新動能的建立

是科技創新

但科技創新的力量還是不足的

下邊這張圖展示了當前三新經濟的情況

(圖:三新經濟佔GDP比重雖然逐年增加,但2018年佔比仍然只有16.1%)

新動能的差距還不小

想承擔起大過反向力,穩住經濟,乃至回升經濟的作用,還是力有不逮

還需要一個繼續發展的過程

還需要發展多久呢?

這個比較難預測

但是我們有一個可以對比的對象

那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上個世紀的美國「新經濟」

美國1981年裏根上臺按供給學派的政策搞改革

折騰了10年

美國經濟1991年開始進入「新經濟」十年繁榮期

這個繁榮的由來,一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真正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提升了生產效率

二是全球化浪潮下,海外市場對美國的科技創新價值起到了明顯的放大作用

我們當前面臨的形勢和當時的美國差不多

科技進入新一輪革命期,需要以智能化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打開新局面

貿易進入新一輪逆全球化階段,需要重新開闢全球化的通道

所以現在我們面臨兩件事

一是加快創新:5G、晶元、智能網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智能製造,要讓他快速落地,創造效率

二是持續開放:初步解決好和美國的關係,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新開放體系,中國企業藉助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力量和新科技創新走向世界

只要中國的新科技力量走到真正能夠給各行各業創造效率,中國的企業有足夠的實力,給全球輸出資本和技術

我們就能走出自己的「新經濟」拐點

那時我們的GDP就能企穩回升

這個事要走多久?

美國從1981年改革到1991年新經濟,改革與拐點間有十年

對應我們的2015改革,到2025年

美國從1974年TCP/IP協議誕生,1975年微軟成立,到1991年新經濟確立,共計16年

對應我們2011年移動互聯網元年,真正創立有中國模式的互聯網發展道路,16年後,是2027年。

全球化就比較難了

1947年杜魯門主義開啟冷戰之路,到1989年鐵幕解圍用了44年

此次中美關係的變化始於21世紀初,然後被911打亂

2008年奧運會和全球金融危機讓美國見識了中國的力量後

正式開始針對中國

即使從最早的2000年開始算,44年也要到2044年

但也很有可能,我們的全球化之路所要交往的對象並非美國

而是「一帶一路」國家

美國的關係只是需要穩住不亂就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但顯然這條路遠沒有30年前,美國在全球化道路上獲得中國這樣巨大市場那麼好走

走的怎麼樣既取決於全球形勢的變化

更取決於我們的企業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國際商業舞臺的重要力量

所以這裡有我們第三條結論

我們的經濟的企穩大概率會在2025-2027年實現

靠的是改革與科技進步的同步攻堅,外加對外開放過程中,國際性企業的崛起

2020年即將到來

我們既要歡欣於曾經的成績,也要做好準備,面對更大的壓力,開拓更偉大的將來。

這個開拓的工作是甭管買上了還是沒買上房子的80末-90後的重任

開完之後的世界,大概率是00後和10後的了

宏觀就是這樣

所謂宏觀,就是一代人河東,一代人河西。一代人扛沙袋,一代人喫肉雞。


從企業預計的2020年調薪率來看,2020年不容樂觀,據中智薪酬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企業2019年整體調薪率平均值為7%,2020年預計為6.5%,各行業2020年調薪率預計均有所下降。

調薪率排名前三的是互聯網、高科技、醫藥健康行業,排名靠後的是製造業、物流和銷售貿易行業。

大部分行業目前均處於銷量或流量見頂,存量競爭廝殺的時代,互聯網行業從消費互聯網轉型產業互聯網,2020年預計有市場空間。

通訊行業在2020年主要靠5G拉動。

AI、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行業仍有待技術進一步發展及商業落地應用。

醫藥醫療行業,創新葯、仿製葯研發仍有市場空間。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養老產業,二胎經濟帶來的教育行業,仍屬熱門產業。

消費下沉,網紅帶貨、消費者定製、供應鏈變短、新零售等新型商業模式的紅利依然存在。

汽車行業產銷量連續下滑,新能源補貼滑坡對行業影響較大,預計2020年翻盤增長可能性不大。


那得看是誰,房地產來說,就算了,回不了也回不來。但是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可不一定,這兩年流量依然走俏,互聯網公司利潤見頂,但是物聯網有興起之勢,過幾年江蘇,蘇州等地會躍升新一二線城市,不一定能一線,但是做個準一線沒問題。東北的工業基礎被浪費很多年,如今再想跟也跟不上了,看國家政策,在看東北官員的腐敗程度,如果能治療,東北還有一線生機,這將帶動整個北方城市的穩步發展,否則,經濟中心再一次南移,北方城市疲軟,北京熱度驟降,雄安發力跟不上,天津或成最大贏家。

我說的這些,只要盯緊兩個城市,一個南方的蘇州,一個北方的天津。

嵌入式,物聯網,精細產品的工廠代工,不論是化妝品還是晶元,中國會有大量人員在研究實體經濟。這讓一些不願意進廠的年輕人失去新的機會,也讓一些選對了專業但是學歷並不太高的人得到了機會。在完成物聯網行業大魚喫小魚之前,會誕生無數創業機會,目前標準化的研究需要再進一步,這給全球的大學教授科研人員都帶來了難題,谷歌雖然走在了前頭,但是明顯積累的厚度並沒有能力居高臨下。

百度小米等公司會成為新強勢公司並擴大合作規模,阿里將沉迷數字與金錢的遊戲而被人詬病,騰訊的社交優勢逐漸被弱化,而為了彌補這一關鍵問題,騰訊將加大高端遊戲產業開發,還可能從設備上動心思,併購專業公司,高價遊戲設備或有可能出現在國內,尤其是騰訊旗下。

影視文娛會同步進行優化,五年後帶入式分鏡應運而生,漫畫在一定程度上會比之前的接受程度要增加(早知道之前漫畫在國內出現過斷層的)小說作者或者工作室迫切需要轉型,會有大量小說斷尾,一如18年年底的漫畫市場一樣。但由於市場需要,一些有個人特色的漫畫會比小說在孵化當中對小成本影視工作室來說更有優勢。人們會忍受幾年技術進步帶來的蜂擁而至的投機人製作的影視,之後會擁抱精品影視。此時小說才開始又一次回春。但是大概得等10年。


賺錢的不會和你說的 能力者得


剛剛回答過類似問題,可以做個瞭解

經濟下行期,哪一種行業還有機會??

www.zhihu.com圖標

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不會想到2020年會迎來疫情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趨勢愈演愈烈。

疫情地圖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60萬例,美國超12萬例。

受疫情影響,美國初次申請失業金的人數達到328萬人(3月15日至3月21日),打破歷史紀錄。

而度過高峯期的中國,28日也新增了45例確診病例,其中44例為境外輸入。

復工沒幾天的電影院在國家電影局的緊急通知下,重新陷入冰封狀態。

疫情中,環球同此炎涼。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發展機構已經多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各國的增長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和石油價格的閃崩,導致美國紐約股票市場最近兩個星期內出現1997年以來5次熔斷中的4次,和一個月以前的最高點比,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已經斷崖式下滑超過三分之一。在美國股市崩盤的帶動下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股市也紛紛下跌,有的甚至已經達到40%或更多。

那麼宅在行業成為新的機會。

疫情之下,四種商業模式解析:

1.微商微商自誕生以來,社會各界對他它的評價褒貶不一。微商的未來應該是有大量的機會,如今他們的思想都逐漸回歸理性,而不是指望一夜暴富、賺快錢,這有利於微商業的良性健康發展,也會有更多新品牌會依靠社交電商、合法微商崛起。

2.社羣拼團社羣拼團作為一種「圍獵式銷售」,它的玩法並不複雜。如果只把社羣拼團看作是一種促銷工具,而不是一種盈利模式,未來一定是有機會的。

3.社交電商平臺社交電商平臺還是必須以產品為中心,只有好產品才能持續吸引到客戶為其買單,繼而提升復購率。同時應該注重口碑、從用戶體驗出發,真正完善好供應鏈,打造更好的服務體系才能持續穩定發展。對於社交電商來說,由於用戶線上時間的增長,使得各業態有了發展的縫隙,社交電商將迎來新拐點!

4.網紅直播帶貨「直播」、「短視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經是當今最主要的引流工具、展示工具。在5G時代即將來臨的大背景下,隨著疫情的影響不斷加大,直播或許將成為傳播、互動、賣貨的標配,而如今直播幾乎已融入各行各業。

具體分析下社交電商導購模塊:東小店、花生日記、粉象生活、高傭聯盟、蜜源、好省、未來集市、淘小鋪、芬香等等導購平臺太多了!百舸爭流、羣雄逐鹿之後,一定會強者恆強,大浪淘沙!社交電商依然是絕對的藍海、零成本創業的理想領域,能否搭上社交電商的財富快車,關鍵是看清方向,規避誤區,堅定的走下去。

從零開始起步,提醒你,做社交電商需要釐清幾個問題:

一、社交電商和會員制電商孰優孰劣?東小店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相較於雲集、貝店之類的所謂「會員制電商」有著先天的優越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謂的會員制,當你教了會員,其實這個費用並不是給了淘寶或者小米,這個會員費是給了第三方承包商,這些承包商收了會員費,割了韭菜來給你培訓,你賺不賺錢,我並不關心。

二、是不是傭金比例越高越好?總有人愛拿「傭金比例」說事,滴水世界認為這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拘泥於「傭金比例」是短視而膚淺的,因為任何產品的傭金都是確定的,蛋糕就那麼大。傭金比例問題,是一個演算法問題,這個演算法要合理,合理的分配,從而粉絲裂變快,收益倍增。東小店的平臺是京東自己的,平臺不需要另外維護、研發和拓展,也沒有平臺抽成。這也就是為什麼粉絲數量和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東小店的收入相對很高的原因。

三、新平臺層出不窮,該不該去「佔位」?東小店用戶量目前只有三百多萬註冊用戶,50萬日活,目前仍是紅利期,市場一片空白,佔坑卡位可以搶佔用戶資源。社交電商發展前景廣闊,吸引了大量資本不斷入場,導致沒有新內容,只有新包裝的各種小平臺層出不窮,給很多小白一種錯覺:「錯過了東小店,不要在錯過XXXX」,也就是「押寶」在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平臺上。但是小平臺真的有前景嗎?需要認真調研,也許只是收割一波韭菜別人就離場了,留下你作為基石暗自神傷。

許會有:東小店全國城市推廣大使月會紀要第一期(全記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疫情下東小店社交電商仍然是一片藍海,未來值得期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現在是VUCA時代,隨時都在洗牌。

要用變化的思維來考慮行業。最重要是保證自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