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說的就是我自己,有足夠的自制力規律睡眠,暗示喝水健康飲食,隔天去一次健身房,喜歡讀一些有用的讀物,但是一開始學習就渾身煩躁沒法專心想幹其他事情?


因為學習費神,且失去了平常心。

學習也講求天分,比如學神的吸收率奇高,只需要理解書裡面的幾個知識點,他就能快速將點連成線,接二連三,由線成面,面成體。因為他們懂得舉一反三,在接觸知識點那一剎那,就足於下意識的進行歸納總結,腦子裡快速蹦出以往學過的知識點與其進行交融,如滾雪球般加深了理解。

像我等普通人,學習就是一個費神的過程,一個知識點就足於讓我們花一小時甚至半天去理解,好不容易弄懂一個,下一個知識點又擋在我們前面,周而復始,費神太過,累覺不愛,所以不是我們不想專心,而是這個費神的過程消耗了我們太多精力,因為吸收效率本身就擺在那裡,挫敗感太強,談何堅持?這種堅持不是很違心嗎?

另外就是平常心,有沒發現,我們如果不帶任何功利心去看專業書,而是抱著能學多少算多少的心態,反而會比帶著功利心吸收更快,為什麼呢?這就是平常心的奧妙了,功利心會導致我們急躁,而我們在不急的情況下,有的是時間去體會其內容,讓吸收率跟上自己的節奏,因為每個人內存運轉的速度有快有慢,當你放鬆清空了雜念,就等於電腦清空了內存,才能更好的去運行。

所以有幾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徒弟問師傅:如果自己按著師傅說的這樣去練,多少年能出師?

師傅答:三年。

徒弟繼續問:如果不午休堅持練呢?

師傅答:五年。

徒弟再問:如果連日趕夜的練呢?

師傅答:十年。

徒弟:去你丫的!

還有一個被網友玩壞的梗,就是禪師倒茶溢出茶水,來客說不要再倒了。禪師這時詭祕一笑:你杯中的茶水不倒乾淨,又怎麼能裝入我倒進的茶水呢?

以上兩個故事講的就是平常心,其實題主健身和規律生活是因為受到的正面反饋多,久而久之就習慣下來了,這個習慣性堅持,本身就是平常心驅使。

而看書呢?我猜題主看書是為了備考吧?否則看課外書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書,應該很容易堅持,畢竟健身和規律生活都做到了。

那備考,就是一個功利心驅使的問題,要知道我們人的天分各有不同,或許你也有學神不具備的天分呢?這很難說,我們的吸收效率比學神低,這是事實,那既然如此,可不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去看書呢?

勤學苦讀固然重要,若操之過急,也適得其反。

我以為,保持嚴肅活潑的態度,鬆弛有度的節奏,去看書學習,即端正態度的同時,又帶點童心及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指不定,在看書學習中品出樂趣以後,就能自然而然的堅持下去了呢?

答題不易,若有不妥之處,請多包涵,謝謝。


你這麼著急,肯定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在等你去實現,學習太慢了!


這是不好的習氣障礙著你學習。

去慢慢轉變它,不要急,平時要保持好放鬆心態,培養好善習,不要逼迫自己,讓自己緊繃。


學習需要你動腦筋,尤其是理科的學習,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理解起來,或許還有些困難,書上的公式雖然能看懂,但到了具體運用又有一個質的飛躍,他需要你鉛鋅研究,七間伴隨你的事,孤寂枯燥無聊的感覺,只有度過這一段真正的對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愛上羅輯思維,那樣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運動閱讀他就不會這樣枯燥乏味,他的感官性更強一些,令人身心愉悅,這是根本原因。


學習的意義很廣泛,讀自己喜歡的,做自己想做的都在學習狀態。是一個選擇行為。就算是在學校讀書的本身,都是有傾向性的,比如有的擅長某個科目,有的擅長文科或者理科等。如果學得比較順利,比較有成就感,都容易學得進去。如果學得有困難,要耗費很多精力時間,也就容易疲勞,興趣降低,加上讀書考試這個週期很長,各個階段,學習內容這麼多的前提下,基本需要環境來約束才能延續。即使是上課,注意力也就集中在一節課前二十分鐘。

所以自律就是行為選擇,可以按部就班的有規矩一樣進行,有強迫習慣的人也容易做到。讀書學習考試有壓力,有考試,有目的性的時候,事情性質就由自主變成被迫,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才能做到,基於人的惰性本能,要系統的學很多,就得跟工作一樣,需要外部力量約束管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