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奧克斯真的有問題,還是戰術污衊


十年電器電商老兵,做過幾家大品牌的電商操盤人,也做過平臺電器類目負責人,不匿名不好說些實話。

早年大電電商起步,最開始我們是將品牌線下產品直接搬到線上賣,價格照搬渠道政策、質量也是槓槓的。

後來線上平臺大爆發,知名家電平臺價格戰開打,某東、庫巴(世紀電器)、易迅、易購、亞馬遜……勇做價格攪屎棍,十八線品牌、不入流廠商看到了機會,開始給這些平臺提供「專供款」,這些產品我們拉回來調研產品,嚇到咂舌,減配到沒有底線:冰箱壁薄成那樣,鋁管毛細管也捨不得多繞幾道……居然也敢標一級能耗;洗衣機電機拆開……居然也敢標一級能耗;電視機你用的啥板,居然說自己能達到4k;空調你用啥壓縮機、冷凝器,就敢二級能耗了……

為了份額和市場,很多大品牌也被迫做減配「產品」專供線上平臺。而平臺為了鎖定供應鏈資源和品牌資源、抓住低端客戶,也樂得推波助瀾。

現在是該回頭了。家電製造業,還是要實打實做好產品。這些年浮誇浮躁的電商是刺激了一些家電企業發展,但是也相當程度劣幣驅逐良幣,把整個行業風氣和價值判斷帶歪了。

另外只要是在大電行當混過一段時間的,沒有不佩服格力的。不光是佩服他們的產品和技術,更佩服他們企業的一股正氣。當年全家電行業唯一敢跟國美和蘇寧兩大KA霸權鬧翻,持續多年不入京東,依然年年做到行業第一遙遙領先的企業。並且牢牢把控空調行業創新方向和定價權……董姐,一直牛的沒辦法的人物,中國家電行業濃墨重彩的偶像級人物。


對空調不懂,先說一個題外話。

十多年前我創業辦工廠的時候,很多輔助設施都是自己設計安裝的,其中就有供排水管道。供水用的PPR,排水用的PVC。供水管道管件全部是國標大廠的,有些很便宜的安裝好了你看不出來,但是安裝的時候熔接機一套,管材管件就變成稀泥一般,很快就黃了,這種在戶外兩年就龜裂漏水了。

重點來了,說說下水管,6寸四米一根的下水管,市場價格是怎麼樣的?國標大廠管子230元一根,中等廠家的180元一根,最便宜的50元一根。

我買的是230一根的,好奇之下,想看看50元一根的到底是什麼質量,就想拿手扣住管道內壁提起來試試重量,塑料管子判斷質量最簡單的辦法,越重質量越差。因為裡面的填料不是20%而是300%,店家急忙阻止喊道,你不能這樣提,會把管子扣爛的,爛了你就要陪!

這種50元一根的管子埋在地下也能用,但是用多久就只有天知道了。

因為城市建設的原因,我的工廠搬遷了四次,每次都要把這些管子挖出來重新鋪設,十多年過去了,管子仍然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有些廠家說管用五十年是貨真價實的,至於50元的,能正常用五年算我輸!

當時也買了四臺格力冷暖空調,也拆了四回,現在仍然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一直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物廉價美的東西,而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只要在工廠做過都明白這個道理。更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時候我也會買便宜貨,因為本來也不打算用多久,而那些耐用品,我是從來不看便宜貨一眼的。

——————————————————————————————————

沒有想到竟然這麼多點贊的,我就補充一點吧。

當時還買了很多小設備,比如衝擊鑽,這個是博世德國原產的,2000多一把,國內蘇州的要便宜一些,國內的一些品牌要便宜一些,當然還有假博世,200-300一把,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問題,手電筒鑽也是德國博世的,結果某個工人幹活的時候隨手就放到設備下面,我們再也找不到了,2333.然後急用買了國產的,便宜貨,用不了多久,鑽頭就會抖動,後來搬工廠的時候吊起設備一看,這貨靜靜地躺在下面。只是銹跡斑斑的,不過用起來還是沒有問題。

說這個並不是鼓吹德國貨,國產也有好東西。

空壓機是工廠必不可少的輔助設備,購買的時候,同樣的型號,有一千多,三千多的,四千多的,差別就是電機,有國標全銅的,非國標全銅的,半銅半鋁的,全鋁的,儲氣罐的厚度等等,我當時詢問了很多參數,最終買的是三千多的捷豹。

一直用了十多年,一點問題沒有,就是快到十年的時候,油標太臟工人加潤滑油的時候總以為加滿了,實際上沒有油,把一個活塞拉缸了,然後送去維修,維修師傅拆開後一直問你這空壓機真的用的十年沒有換過活塞缸麼?因為裡面竟然乾乾淨淨地,沒有一點積碳,我說買機油都是找品牌的,雜牌從來不用。維修師傅一直感嘆,好東西就是好東西。後來因為環保把工廠關了,這臺髒兮兮的空壓機就送給了朋友,有天朋友打電話來問,說我這破空壓機竟然比他所有的空壓機都好用,問了下價格,怪不得,一臺頂兩臺了。

再多說一點,我們用的生產線,價格是80多萬一條,市場上還有三十多萬的,四十多萬的,五十多萬的等等。有天某個設備工廠的老總請喫飯,希望幫忙推薦推薦他們的生產線,我笑著回答,要是我買你們的生產線,我會主動加價二十萬,按照我的配置來,老總談了口氣,說客戶都像你這樣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好了。

我用的生產線十年幾乎沒有出過什麼問題,就是燒了兩次1千瓦的小電機,都是出在軸承上面,然後修電機的時候我都是自己去配好軸承,說到這裡,其實進口的和國產的優質軸承差別不大,總是有些人拿著同一型號的軸承,國產的三塊多,進口的二十,然後說國產軸承質量不行,這纔是腦子進水了。

我見過同行買那些三四十萬的生產線,一句話,欲哭無淚,設備壞是常態…………

有好幾個網友糾正說空壓機是不會積碳的,查了一下資料,空壓機積碳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原因一是潤滑油使用時間過長更換不及時,二是潤滑油型號不對。而且空壓機積碳造成爆炸事故也比比皆是。


支持格力舉報奧克斯,如果單純從市場競爭角度來黑格力、同情奧克斯,那就是屁民思維了。

空調行業自02年開始爆發以來,從未採取過價格戰,尤其90年代中期彩電業那種價格戰方式進行競爭過。

這次事件意義所在:

1、逼迫國內工業企業注重質量,將精力放在提升質量、注重研發上來。

2、隨著產業升級以來,國內製造業普遍存在畏懼情緒的,延續過去的質量製造模式,自主品牌未來走向國際化,出口歐美日,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被西方發達國家抓住把柄,也會被罰死,那時候對國內產業衝擊力更大。既然如此,還不如先進行內部倒逼,起到威懾作用,讓企業主動去產業升級。

3、這次格力舉措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也是有利於國家、產業健康發展,大概率會獲得政府支持和鼓勵的。就看屆時如何在現有內外壓力下保就業保穩定了,這是考驗政府的治理智慧。

這點也很符合董明珠這幾年來一直主張的實業興邦、質量至上的經營理念的。


不請自來。

現在在某空調企業做產品經理,也算是行業裏的人吧。

格力是行業老大,這個毋庸置疑。行業老大怒懟行業老四,除了董小姐個人性格外,主要原因是老四阻礙了老大前進的步伐。

格力經銷商壓貨就不提了,線上發展也一直乏力。其實整個空調行業幾乎也是停滯不前,蛋糕就這麼大了,此消彼長,起訴個專利,舉報個能效也不足為奇。

再說奧克斯,奧克斯常年霸佔出口海關數據單價排行榜第一名,當然是倒序排列。價格低帶來的無非就是能效虛標與質量弱化。不僅僅是在國內,在海外,依舊是行業下限的標杆。17年之前我們把奧克斯歸為其他,18年號稱行業TOP 3,自己跳出來跟別人顯擺,不捱揍纔怪。

接著說說能效,能效這東西在空調行業來說就是成本利器,國內的標準一級到五級每小時的用電差異不到0.5度,但是對於開發端,成本差可能要幾百塊。當年奧克斯在沙特被禁的時候,行業都在自查,這裡面和開發質量部的辛酸拉鋸戰就不提了。市場要成本,開發要質量與標準。奧克斯上量的KPI也間接導致了市場部優先順序要高於開發。

最後假設下後續,發改委啥的怎麼說咱不知道,但是從法律角度,如果奧克斯虛標,產品是要返修的,後續的費用會很高,能不能拖垮奧克斯要看看全國各地的奧克斯廣場答不答應。如果奧克斯未能進入最低空調能效門檻,這個後續費用只會比前者大,罰個幾億也很正常。

結論:製造業,還是本分點好。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知道黑幕的行業內部人士和企業估計不少,但是大家都假裝和自己無關。如果能有一家企業或者業內人士早一天挺聲而出,我們一定要感謝他,因為那能拯救不少無辜的嬰兒。

時至今日,在醫藥行業,不少企業(也有人說是所有的企業)依然通過藥品回扣來銷售藥品,這種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經營行為導致整個行業的研發實力消弱,如果如果能有一家企業或者業內人士挺聲而出,我們一定要感謝他,因為那能造福社會,惠及國民。

在家電行業,能效虛標的問題同樣是一種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經營行為,產業困於惡性低價競爭,無法高質量發展,如果能有一家企業或者業內人士挺聲而出,我們一定要感謝他,因為那能惠及每一位消費者,幫助這個行業重新定義中國製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