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點上很多人都質疑我們國家的文明,而且還莫名其妙的罵了起來,所以來問一下


因為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挨揍了一百多年啊,因為至今也在被歐美日韓發達國家搞文化輸出啊。

69年珍寶島是最後一次列強試圖揍中國,到今天也才50年;

歐美日韓的文化輸出更不用說了,目前也就網文、短視頻、手游幾個新興領域中國發展的還湊合,影視劇、PC和主機遊戲、動漫等領域沒有文化部那可就真的被人家摁在地上錘了。

啥時候中國也能欺負當年的列強了,啥時候中國文化能對歐美日韓搞反向輸出了,這種質疑的現象就少了。


當代文化呈現出一種矛盾:一方面是因為模仿和追隨西方文化而特有的自卑神態,另一方面則是狹隘民族主義的傲慢嘴臉。

前者一味的崇洋媚外,認為說洋話、用洋貨、看洋劇、出洋國、娶洋妻等行為高人一等,但每當談及自己的本國文化時,往往黯然神傷、啞然失色,甚至加以批評。

後者則是把民族當成了偶像,表面上尊重本民族的傳統,但實際上這種尊重是一種盲信,而並非對真理的追求。表現在現實中就是不管別人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先扣上崇洋媚外、屁股坐偏的帽子。

當前文化的主流是現代化,問題也就出在了現代化上。相比於歐美國家,我們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是差一截的,而當歐美文化流入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碰撞時,就產生了摩擦,反映到國人心理上就是一種文化焦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當前很多人,對於本國文化不自信,批評本國文化,或者崇尚歐美文化的根源。

我們評判本國文化是否優秀,不妨從文化產業入手,拋開對本國文化產業現狀的認識,去空談文化是非常虛無縹緲的。

當前,文化形式非常多樣,文化的載體也非常的豐富,從傳統的書刊、廣播、電視、電影到現在的網路遊戲、短視頻、長視頻等等,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豐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不論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還是從地緣上具有接近性的日本和韓國,我們國家文化的國際競爭力依然處於一個相對劣勢的地位。這就導致了我國面臨著比較嚴重的文化逆差的問題。

之所以產生文化逆差比較嚴重的的現象,這就於我國的文化產業所產出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密切相關。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幾十年,優秀的電影作品寥寥無幾,像《霸王別姬》,《我不是葯神》《讓子彈飛》《大話西遊等》這種優秀的作品堪稱鳳毛麟角,當前佔據主體的電影作品都是我們所稱的「爛片」,這種爛片國人都不會買賬,更遑論文化輸出。

那麼為了滿足我們對於科幻片的需求,我們選擇了漫威電影系列,為了滿足對於動作片的需求,我們選擇了速度與激情系列。

而我們當前的短視頻媒體也是如此,我們的短視頻在內容生產時考慮較多的往往不是向上發展,而是一味地向下兼容。短視頻作品中透露出的有助於提升大眾審美,提升大眾文化水平的作品並不多,大多數只是為了一味的迎合受眾的低級需求,滿足大眾的快感。

我們說要有文化自信,但這絕不能僅僅只是在高處上喊喊口號,文化產業的生產能力如果得不到提升,文化自信就是一句空話

就像你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小孩子,他一直在刷一些低級、逗趣、帶有性暗示的短視頻,但是你又不能告訴他他應該選擇怎樣的文化產品,難道說需要捧著一本書去學傳統文化,讀文言文?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就需要我國的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生產能力,提高我國文化產品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只有這樣,中國文化才能在國際文化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扭轉文化逆差問題,解決掉國人的文化焦慮,以及部分個別人的文化自卑問題。

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電影在全世界的影院中得到熱映,唐裝、漢服的服裝元素在全球遍地開花,中國動漫也悄然流進了日本本土,中國的電視劇代替了韓劇,影響了一代的韓國人,人人爭學漢語,孔子學院蓬勃發展……

到那時,我們國人對於文化焦慮的矛盾就會渙然冰釋,而文化自信也是水到渠成的問題。


被人摁在地上爆錘了100來年。再不懷疑一下自己的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你當中國人都是智商不足70的濺貨?

沒有什麼文化是完美的。強者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文化。否則遲早也會被人爆錘。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兩個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數千的的歷史積澱註定了對於今天的現代文明來說有應該傳承的精華和應該被摒棄的糟粕。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遠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奠定了後續文化發展的基礎調性,漢朝之後,以中原漢文化為核心的華夏文明歷經了多次少數民族的入侵與統治,受到了鮮卑、蒙古、滿族等多民族的影響,唐朝時期的繁盛與開放,也使原本中華文化揉入了大量西域特色。故中華文明是多區域文明的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學術界一般稱只為」多源一體「的文明形成模式。

包容性、多樣性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特色,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產生過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有過詩書禮樂的文化強盛時至今日它們的思想都在深刻影響當代中國人以及周邊鄰國。但在任何文化的迭代更新中,時代在變、價值觀也在變,也許曾經被大眾風靡的文化思潮就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糟粕。

以古代女子纏足為例,今人肯定就說是糟粕了。但當代舞蹈演員,以我們熟知的孔雀舞女王為例,又何嘗不是為了保持輕盈身材及演練舞技而長期節食終身不育?但試問,當代有多少人在讚歎藝術的高雅,讚歎為藝術獻身的偉大,又有多少人視其為殘害健康的糟粕呢?同理纏足,只是在今時今日解放、平等自由的社會形態下,我們視之為糟粕。對於自己的文化,本來就應該持辯證的眼觀看待,不能片面的全盤吹噓贊同或片面的全盤鄙夷否定,應該真正的從我們自己或者後代去了解它,尊重它,揚長避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西方國家的長期文化滲透,導致部分國人缺乏文化自信,受輿論煽動質疑自己國家文化。

中國一日強大,帝國主義的忘我之心也就一日不死。隨著新式傳播媒介的不斷更新,尤其是微博、微信、推特等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並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造成了挑戰。這也使得新時期西方國家對我國文化滲透的花樣不斷翻新。

以美國為例,長期以人權為武器抹黑中國、醜化中國、妖魔化中國。此次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都被特朗普污名化為中國病毒。 YouTube上關於中國的視頻還停留在中國落後、美帝牛逼的刻板印象上。這一代的80後、90後、00後長期就生活在的西方文化滲透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20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利用其文化產品(電影、電視娛樂節目、流行音樂、廣告等)和大眾消費品(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迪士尼等)的輸出,潛移默化地推廣其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乃至政治制度等。

而這些文化產品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國人的消費觀,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衝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這導致在互聯網一線信息前沿的80後、90後、00後很容易被所謂的輿論謠言、所謂的大V、KOL帶跑偏,人云亦云而喪失了主觀判斷,而推崇所謂的表面虛假繁榮,質疑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最後

所以,文!化!自!信! 就對了! 別一天天國外的空氣都是香的,國人的牛逼才是真正世界矚目的。


全世界範圍內質疑自己國家文化的事情都是很普遍的。

而且我國的當代文化,其實是東西方大陸系文化糅合後的變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