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學書法時長也有七八年,但心中一直有些奇怪的問題不敢問老師,總以為多臨多看多想就好了。但是至今不能明白的是:臨寫名家的碑帖是想揣摩其高超的筆法、結字等,為什麼漢簡、魏碑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但是書法界卻都很推重這些作品呢?

尤其是,這些作品可能都需要深入地臨寫才能體會到其背後的美,不是一眼看上去那種直觀的美。想要深入地體會、長時間的臨寫,可能事前需要一些所謂的「理由」吧。由於想不清楚,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很難說服別人和自己「這是書法藝術的瑰寶」。


謝邀。

題主自己說:

這些作品可能都需要深入地臨寫才能體會到其背後的美,不是一眼看上去那種直觀的美。想要深入地體會、長時間的臨寫,可能事前需要一些所謂的「理由」吧。由於想不清楚,有些時候總是覺得很難說服別人和自己「這是書法藝術的瑰寶」。

這是很多初學者在剛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我看,背後的根源不在於你學了多少年書法,而在於你對書法的理解的高度。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在我解答這個問題之前,題主你可以看一下。

為什麼古代的「江湖體」能為書法的發展提供營養,而現代的江湖體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www.zhihu.com圖標

這個問題雖然討論的是當代的江湖體為什麼很難給書法學習提供營養,但是其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書法應該是一門什麼樣的藝術,對於書法作品的必要組成——文字,你是怎麼理解的。

我在這個回答中提出過對於漢字的刻板認識,比如我舉了「群」的例子。

在《曹全碑》裡面,「群」是上下結構的。在漢隸中,「群」基本上都是上下結構的。

直到了北魏以後,「群」才開始出現左右結構的寫法

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當代人來說,對漢字的認識實際上是缺乏歷史觀的。他們看到的漢字樣本實際上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當代,他們看到的關於漢字的書寫是標準化的,同一化的。當更多的人受到這樣的教育的時候,這種同一化的思想就會形成一種默契,如果今天,你在書寫的時候把群字寫成上下結構,有一定概率會被認當作錯字。

這種「標準化」的認識其實不僅僅在字的結構中,也在對書法學習的審美教育中。當你通過學習開始接受了《蘭亭序》,《雁塔聖教序》一般的審美之後,你會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對的,美的。風格迥異於這些作品的書跡,都是錯的,丑的。

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先拋開你所有對「美」,「丑」的印象,思考一個問題:

你是否可以理解任意一種書寫思路,無論這個人是否受過書寫訓練,你是否可以通過對他的書跡的學習,分析掌握其書寫特徵?

在這裡,我們不談字的美醜,你會很容易發現,這很難。因為這是一種需要訓練的能力。而訓練這種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讓自己對各種各樣的書跡做到無差別對待。如果在分析字之前優先了價值判斷,那麼在分析的過程中,就更難做到客觀了。

實際上,因為我們日常的審美的緣故,對於像《雁塔聖教序》這樣的字

規律是比較好總結的。

而反過來對於《爨寶子碑》這樣的碑帖,總結起來要相對困難多。因為他的書寫相對《雁塔聖教序》而言,是隨意的。

我曾經就在練習上,遇到過很大的阻礙。

練字究竟"練"的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可能有人會認為,隨便不就是胡寫么,胡寫有什麼難的。

當然,胡寫不難,但是在胡寫中形成一種統一風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比如我們可以看看楷書四大家的楷書。

顏真卿《多寶塔碑》

柳公權《玄秘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趙孟頫《膽巴碑》

這四種書體雖然有明顯的不同,但是我們去總結的時候,很容易發現這些字都是非常的「規整」的。而真正的「隨便」卻有很多很多種。

比如,我們可以把《大代華岳廟碑》和《嵩高靈廟碑》歸為一種隨便。

《大代華岳廟碑》

《嵩高靈廟碑》

但是如果我們把同樣隨便的《鄭長猷造像記》放在一起的話,是不是風格就非常不同了。不是說你能寫好了《嵩高靈廟碑》,你就完全掌握了同樣是魏碑的《鄭長猷造像記》。

同樣,相對於《鄭長猷造像記》,我們剛才說過的《爨寶子碑》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所謂「隨便」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魏碑中的楷書相對於規範的唐楷是「隨便」的,但是在每種「隨便」中,是有獨特的規律的。

作為一個書法學習者,如果你想在魏碑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穩定的風格,你需要下的功夫相對於唐楷來說一點都不會少。因為在唐楷的學習中,你需要學習的可能是相對相近的,有規律的集中規則。而對於魏碑來說,你需要掌握的是相距非常遠的一些規律和規則。

領會,總結出書寫的風格,是你學習書法的必要能力。而魏碑,是你掌握這種能力的絕佳途徑。

如果你問我魏碑和漢簡或者其他的一些民間書法好不好,我當然會告訴你有的好,有的不好,但是魏碑整體來說是很有學習價值的。在題主你現在的階段,你如果無法判斷哪個好,哪個不好,不妨把學習魏碑當作培養自己學習書法能力的過程。

當你朕正在學習中掌握了多種書寫的規律,你自然就會發現諸如《爨龍顏碑》,《嵩高靈廟碑》這樣的碑刻,他們為什麼被稱作是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因為從經驗上看,掌握他們的風格,並且用這種風格創作,其難度要遠遠高於掌握唐楷。

而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當你的書寫到達了更自由的行草書階段,你會發現對範本的特徵會變得更加抽象,把握起來就更難,這時候,在學習魏碑時候掌握的能力,就逐漸派上用場了。

所以,學習漢簡魏碑很好,一定要好好學,把這種能力培養好,對未來的書法學習十分受益。

在這裡也要給學習書法的初學者一個建議。在你們沒有一定基礎的規則的正書學習之前,要謹慎學習魏碑。至少在我們的教學中,如果沒有一定的楷書或者隸書基礎,我們是不會教學員魏碑的。

最後補充一下,其實學習民間書法,是非常貴的。要比學習那些經典書法要貴得多。這套民間書法全集,一套最便宜的2200到2300,但是單本基本都在800元左右。

更不要說因為大量的民間書法是沒有出版物的,你需要買拓片進行學習。

就比如說我上面提到的大代華岳廟碑。一本字帖。

學民間書法,好好賺錢吧。


瀉藥。

首先,佚名不代表不優秀 。

唐代之前不僅僅是漢簡魏碑,還有一大批書法作品都是佚名。

曹全碑,漢隸中秀美至尊,應該沒有人會否定它在書法上的地位。

(答主所臨,原大)

曹全碑這麼優秀,然而它還是佚名。幾乎學漢隸的人中沒有一個人會繞過曹全碑,那麼至少說佚名的作品並不是不優秀。

唐之前書家並無署名的習慣,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是佚名。這並不是因為他寫的不好,而只是因為習慣而已,姓名無法流傳。

第二,那些佚名的書家對整個書法體系影響極大。

或許有人會說我會舉清人的例子,那我不妨直接舉個例子唐人的例子。

眾所周知的顏真卿。

上圖是北齊的《文殊般若經碑》,下圖是顏真卿《李玄靖碑》。然而我們轉眼看看顏真卿早年的作品

顏真卿早年的《王琳墓誌》

顏真卿早年跟晚年書風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可能就是基於對古代一些佚名書法的學習,譬如說《文殊般若經碑》。

(一學學成顏真卿了,你覺得這些佚名的作品有沒有必要學?)

自從金石學興起,甚至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都沒有怎麼去過分批評學習佚名書法的聲音。反倒出現了一大批書家。比方說,金農,趙之謙,再比方說當代的王鏞,曾翔,胡抗美等等這些人。

第三,雖然說,大量的佚名書法良莠不齊,很多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康有為鼓吹的,窮鄉兒女造像無不佳者。本身這句話就很值得玩味。

這是《佛弟子白造像》,這副作品水平怎麼樣?其實就是當代小學生水準。可能就是無不佳者的反面。

就康有為自身而言

他本身並沒有去深入搞所謂的窮鄉兒女造像,他真正而言深入的還是魏碑名品《石門銘》

魏碑中大多數不去寫作者,但石門銘是個例外,書丹者為王遠。

但康這句話的意義仍然驚人,把窮鄉兒女造像納入了書法經典體系,跟傳統帖學有了正兒八經的衝突。

雖然是很多魏碑都非常粗製濫造,但是這些寫刻都不好的魏碑依然有值得去學的地方。比方說《廣武將軍碑》

我們很難說此碑是一件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是呢,此碑雖有界格,但是字在界格之中都並非在中間。

我們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要把字寫在格子中間,我們似乎很少去嘗試,把字不寫到格子中間會是一種怎樣的效果。

這是李松老師作品。李松老師也是一位國展老手了。

第四,名家作品的流失。使得我們只能去臨習佚名書家的作品。

眾所周知,歐陽詢楷書墨跡目前而言不存在一副,行書墨跡也真偽存疑。

這是敦煌中的唐人歐楷,我們可以看到及其自然的書寫狀態,方筆及其凌厲,這些是單純觀察《九成宮》原碑所看不到的,也與當代某些覺得自己是歐楷正宗的書家格格不入。

九成宮原碑和當代某位「歐楷正宗」所臨九成宮。

以上幾點大概是我個人覺得學習佚名書法的理由。請方家指正。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完畢!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晚明以來,在以無名氏金石作為取法範本的書法實踐中,的確走出了很多書法大家並刻印在書法史上,他們豐富了書法史的藝術維度,如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人。 近三百年的無名範本實踐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書法傳統,同時漸漸擁有了合理性和合法性。

而當代的書法藝術場域(展廳與視覺性的強調實際上與這一路數的書法品味和理念暗暗契合。無名的背後實則是追尋個性,幾乎沒有人會反對這種行為,正是因為這種觀念與行為本身已經成為了書法史中不可抗拒的傳統。

補充:即使是通過學習無名氏範本而成名的書法大家,其實也大都接受過傳統法書經典的訓練。


本人只是一般書法愛好者,說下自己的拙見,未必正確,歡迎指正。

之所以要臨寫漢簡魏碑,我覺得最主要的理由是 風格。漢簡魏碑,就算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依然有著漢魏時期的藝術特徵。它這種獨有的風格在後人看來充滿古意,有種藝術之美,便有學的必要。

就算它筆法不高超,有的結構不好看,但是它只要有著漢簡魏碑的那種時代氣質,便有可鑒可取之處。中國書法歷史總共就那麼幾個時代,那麼幾個種類,那麼幾種美。很多名家都博採眾長。我們為什麼要錯過漢魏的氣質、要錯過漢簡魏碑的美呢?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高人指正,我虛心接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