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楷已久,基礎紮實,但只要一嘗試小楷就碰壁,感覺有些控制不住,而且字顯得呆板。

大楷臨習的是歐體,小楷是該繼續按原來字體寫還是另外臨習?筆畫有些怕轉換不過來。


謝邀。

應該說要寫好小字,得先從大字入手,大字是小字的根基。

一方面是先學過大字之後,對字的結體筆法有一定的了解同學習深度之後,在小字之上就比較好駕馭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學過大字,一開始就學小楷,寫字就容易失去骨力,點畫得形而失質。大字與小字的差別,不僅是字形大小的區別,還有結體,筆法的區別。相對於大字來說,小字的結體更加寬疏,點畫之間,虛筆的地方更多一些,少見有方角,用筆上偏向於輕盈靈動。

大字的筆法與小字不同,字寫大了之後,很多點畫為了表現出形態就得使用更多的方法,而小字往往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反而更增添美感。

在有一定的基礎之後,就可以按照自己臨寫的大字碑帖,慢慢把字給寫小,最後過渡到小楷階段。做到上面這幾點,就能對小楷有一個比較好的把握,至於更好的水平,就得看你自己的眼界閱歷了。

歷代書論里關於大字小字的論述不少。

我個人比較認可蘇東坡的觀點: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可見大字和小字結字法有比較大的不同。在功力未到的時候,寫小楷就用小字的字帖吧。

對於初學者由大楷入小楷時,如果非要給建議的話,那就是放棄學過的大楷吧,完全擁抱你的小楷字帖,完全悟透再融會貫通。


嗯,我很少寫毛筆,勉強答一發,個人感覺大楷小楷差別不在字形,在執筆。寫大楷須懸肘,寫字是臂穩腕舒,寫小楷肘貼桌,腕穩指靈,我寫大楷筆畫不會拖泥帶水,寫小楷筆畫抖得不行
瀉藥。看到你說寫的是歐體,大概能猜到學的是常見二田一路,教程很多,老師也多。但寫這一路最大特點寫的運筆很慢,一點點磨出來的,下筆也是往下壓的厲害,筆法也比較簡化。然而小楷講究一沾即走,不能描,不能拖,手勁要虛。歐體本身不適合寫小楷,如果你學的二田,更加不適合。還是學靈飛經合適。也可以改變學歐的積習,更豐富對筆法的理解。

歐陽詢的大楷幾乎找不到字帖,不知道你說的學歐陽詢的大楷是從哪裡學你的?別說是歐陽詢本人的大楷,就是唐以後留下來的歐楷大字也幾乎見不到。田蘊章在他的《歐楷解析》中講到:「對歐楷大字的研究卻近乎空白,尤其是歐楷榜書,目前尚未見到前人的傳世之作。」

《九成宮》是中楷,不是大楷。原碑字的大小在2CM-3CM的方格之間。小楷字則要比這個更小。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去西安碑林看看唐代留下來的碑刻字到底有多大。

這樣介紹了以後,不知道你對小楷的看法是否有改變。下面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認識不同大小的字,也能為學小楷提供一些思路。希望能幫助到你。

惜墨齋:小楷筆畫之露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鄭孝胥說沒有區別。我認為就是大小的區別,你不習慣寫小字而已。多寫就行了。


去練行草先書譜過個五七遍然後集王聖教序過個五七遍期間不斷重溫中楷 把字寫流暢然後寫寫姜夔趙孟頫這類用筆較簡單的小楷 熟練了馬上深入鐘王 再其他
寫中楷大楷,用筆中有很多裝飾性的動作,而小楷更重結構。「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可用智永真草千字文過渡一下,然後深入鐘王,也可以學點隋唐寫經。明人如王寵、黃道周、八大山人等各有獨到之處,可以作為進階,培養個人風格。學歐能以小楷見長的印象中只有姜夔,墨跡有續書譜。總之以魏晉為宗,韻致為上。
大字先寫好,小字大字區別就是小字行筆速度快了節奏筆畫結構難以跟上,說到底還是基本功,先寫好大的,轉小的時候也不要一開始寫太好,慢慢過度
大楷要動作多,靈動,小楷要空靈,你可以往褚遂良楷書上靠近,然後學小凱,因為你學的歐體,應該沒什麼靈動,而小楷最要靈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