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問題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在法國最直觀的感受是,中國超市、中國餐館之類裝修風格非常老舊,賣的東西也很有限且包裝陳舊。問原因的話,它們普遍是由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就過來定居的中國人經營的,他們或者不知道,或者不願意改變風格,向國內的更現代更漂亮的風格靠近。

而這些場所,其實是法國人能夠接觸到中國人和中國生活的最直接途徑。所以其實可以理解為什麼法國人對中國的想法只停留在「油膩陰暗的中國餐館」這層。

來法國的這幾年裡巴黎逐漸開了幾家新式的中國餐館,老闆都是30歲左右的80後,真心給巴黎的中國圈子活動場地更新換代了,希望法國人也能多去這些餐館,看到現在的中國。
說得好像沒出國的中國人對其他國家的印象就與時俱進了一樣
首先需要明白,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對中國持有針對性看法的外國人絕大多數來自資本主義國家,個人認為導致這些原因的根本因素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不同包括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不同。簡單來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國家的一些權力屬於人民,而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議會制」「多黨制」,實質則是資本家壟斷資本用金錢操縱選舉。比如臺灣大選的時候,蔡英文和馬英九背後各有財團支持,各自的財團有各自操控的媒體,這樣便可以引導輿論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在外國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形象了。部分外媒跟自己國民說中國各種不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說中國沒有人權。至於為什麼那麼說?就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許多外媒抓著中國的這個小辮子不放,說中國沒有人權。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現狀,人口第一大國,以多生多育為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這一思想才進行這樣的政策。就這樣,媒體們跟他們的國民說,哇塞,中國就是一個沒有人權的國家!然後他們的國民也就信了。再然後,外國人就對中國有偏見了。 外媒為什麼要抹黑中國呢?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呢,主要是針對周邊的幾個國家。現實原因呢,比如說,美國看到中國慢慢的崛起,他慌了,誰讓他正處在走下坡路的路上呢。但目前的格局上來看,美國仍然是一個超級大國,抱大腿的國家當然也有。然後這些國家也就會在國民面前講講中國的壞話,中國在外面的形象又低了一截。 為什麼會滯留在很久以前呢?源於外媒抹黑的方法。外媒習慣把中國很久之前的事情告訴他們的國民,他們也會把中國一些貧困山區的新聞分享給自己的國民,所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了。 看看自身的原因吧。

中國人自身的素質問題。許多中國遊客的素質低也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什麼隨地扔垃圾啊什麼隨地吐痰啊,這一點是中國人做的不好。但是中國脫離溫飽奔向小康纔多久?中國發展迅速,但是國民的素質並沒有發展的那麼迅速。況且不文明遊客又是一個妥妥的「暴發戶」形象。難免的外國人對我們的印象滯留在很久之前。反觀,其他國家的國民素質一定全部都很高嗎?

啦啦啦,答主還是個知乎小白,若有不妥,請指正。 最近看到裏約奧運會,中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女排時巴西觀眾喝倒彩,明明很好的表現卻沒能夠拿到優秀的名次等等。其實中國很好,沒有戰亂,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事。外國人怎麼看我們是他們的事,我們中國人怎樣看中國那是我們的事。 一個民族的魂是立於世上的關鍵。希望大家能夠理性愛國。

就像自己沒有出國一樣,對印度的印象,停留在上個世紀一樣的。


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印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經濟實力和媒體娛樂。而媒體娛樂更加深入人民的生活,所以這也就形成了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

從電影行業來分析。中國對境外輸齣電影的題材主要有兩種類型。

第一類就是武俠題材,所以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就是都會武功整天飛來飛去的。

第二類就是生活比較艱苦在艱苦的生活中產生對生活的美好嚮往或者社會之間互相幫助這一類題材。

所以很多外國人如果沒有機會來到中國,那麼他很有可能是根據這些電影來理解中國。顯然這兩類電影根本不能反應中國的面貌。所以造成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不說其他的 說一個電影好萊塢電影裏的場景,女主角被綁架到中國上海,男主來救她,取的景是上海比較老舊的樓房,像四五十年代的那種搖搖欲墜的羣居房的樣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好多人可能沒有來過中國,只能依靠這些傳播媒介來瞭解中國,肯定會有一些偏差的。


1.宣傳2.某事件3.白人至上價值觀4.軟實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