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這麼多居然沒有一個是正經的回答……

直接噴薛平貴渣男或者說一夫一妻制好的你們真的看過全本么??就看過一折武家坡一折大登殿就好意思開噴?

《紅鬃烈馬》本來就不是講愛情的戲啊!


梅蘭芳的《彩樓配》:

聽他言來自思忖,容貌不像受苦的人。兩耳垂肩貴相品,他龍眉鳳目帝王尊。夜夢紅星事有準,莫非應在了此人的身。

老版的《彩樓配》,王寶釧是看薛平貴日後會大富大貴才打算嫁他的,根本不是一見鍾情,只是「投資」無關風月。甚至還有望其氣俱為龍虎所以知道他將來能成帝王至尊等等很迷信的東西。現在的《花園贈金》《彩樓配》都刪掉了迷信內容,反倒使劇情很不合理,三小姐一見花郎漢就決心嫁他,如果沒有老版的迷信內容根本講不通。

《三擊掌》中也可窺見,「貧窮人得了志比父還強」,王寶釧嫁他真的就是類似於風險投資啊。

而且居然有人覺得王允「可憐天下父母心」……可王丞相真的不是啥正面角色啊。第一退婚在古時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背信棄義;第二女兒不聽自己安排就大怒與女兒斷絕關係;第三還不止斷絕關係,硬要寶釧和薛平貴過得不好才開心,於是上殿參薛平貴讓他做先行官。所以王允才是王寶釧寒窯受苦十八年的根源嘛……


薛平貴……為什麼天天被人罵渣男。明明這齣戲里是個可憐人啊。他在西涼做俘虜的十八年也不比寶釧在寒窯的十八年舒服啊。要是沒有王允的百般刁難,他降伏紅鬃烈馬之後就可以順利封官受祿和寶釧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自從盤古立地天,哪有岳父把婿參」就不委屈么?

還說什麼「自己在西涼國享福做國王任憑結髮妻子在寒窯凍餓」,薛平貴是受害者好不好,從軍前跟寶釧說不成你就回相府,後來在西涼做俘虜根本不知道寶釧的情況,好不容易熬到「代戰女保我坐銀安」,登基那天得知結髮妻子在寒窯受苦可是連夜趕回來,也算有情有義了吧。


《紅鬃烈馬》講的是什麼?是一樁傳奇。是一個野心勃勃想做皇后的女人歷經風霜艱辛最終成功的故事,「十八載才得鳳衣穿」。

——————更新—————

再次回來吐槽。

夫妻重逢寶釧先問他「十八載做的是什麼官」,並不是這個女人無情無義滿腦子都是做官啊!你們是沒有看到前面的「我問他好來」「他倒好」「再問他安寧」「倒也安寧」「三餐茶飯」「有小軍造」「衣衫破了」「有人縫補」么!

—————更新————————

跟這種問題較勁我也是很無聊了……京劇裡面難以接受的價值觀多了去了。《御碑亭》的休妻不是更讓人來氣么?《搜孤救孤》里程嬰勸妻子舍子搭救忠良後那裡可是比薛平貴戲妻過分得多。可是為什麼大家一罵渣男就說薛平貴呢?(好的我知道最本質的原因是《紅鬃烈馬》太有名了……)


京劇《紅鬃烈馬》絕對是一出非常精彩的戲。以薛平貴,王寶釧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當然,由於故事發生在封建社會,創作於封建社會,與當下的主流價值觀念多多少少有些背離。但是這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通病」我們只看他有意義有價值的地方,對於什麼「渣男」「忘恩負義」本文暫不討論。倒不是說給薛平貴「翻案」,只是筆者僅討論故事性與藝術性。對於其他的則仁者見仁罷了。

現在《紅鬃烈馬》這齣戲主要以「王八出」即以王寶釧為主線的八折戲。而常演的幾折只要有《花園贈金》《彩樓配》《三擊掌》《投軍別窯》《母女會》《趕三關》《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等,其餘如《降馬》《誤卯三打》《鴻雁捎書》等場次現在已經少見於舞台了。有趣的是,如果只看《武家坡·大登殿》也能把全劇的故事情節看明白。那咱們就先說說故事情節;《花園贈金·彩樓配》主要是男女主人公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初次見面,一見鍾情,約定彩樓招親並贈於銀兩,王寶釧二月二日彩樓拋繡球,打中薛平貴。《三擊掌》則是王寶釧之父王允,不同意這門婚事,勒令王寶釧退婚。王寶釧沒有應允並且舉出很多古代典故,誓不與薛平貴分開,父女二人三擊掌,不相往來。《降馬》這一折我只看過文獻資料,大概劇情就是有一匹紅鬃烈馬,被薛平貴降伏了 ? ?。《投軍別窯》是薛平貴自降伏紅鬃馬後,欲投軍報國,在王寶釧不允時依舊含淚而別,從戎上陣。《誤卯三打》是回寒窯辭別王寶釧,回營誤卯,岳父王允與二姐丈魏虎欲殺之,大姐丈蘇龍求情改打四十軍棍。而薛平貴被打後,又做先行官,忍腿痛出戰得勝而歸。魏虎為之慶功,薛平貴酒醉,魏虎捆其於紅鬃烈馬上,馬跑至西涼,被西涼王擒獲。薛平貴醒來發現為魏虎所陷害而西涼王欲招親,許以代戰公主。平貴遂應,伺機尋仇魏虎。而招婿後,西涼王暴斃,代戰公主保平貴為西涼王。《母女會》則是王允言平貴落於西涼,逼寶釧改嫁,王母不忍女兒寒窯受苦,親至寒窯探望,而寶釧不從,誆母出門。《鴻雁捎書》是王寶釧在白帛上寫血書,系與大雁腿上,願大雁飛往西涼,得傳書於平貴。《趕三關》是平貴打下捎書的大雁,見得王寶釧修下的血書,欲迴轉長安,代戰公主公主不允,將公主灌醉,連過三關,回到長安。《武家坡》一折是最經典的一折,為薛平貴回到武家坡,見到王寶釧在武家坡前剜菜,恐其變心,於武家坡戲耍王寶釧,後迴轉寒窯,平貴歸還血書,夫妻重會。《算軍糧》為寶釧平貴入相府討軍糧,後至萬歲處調停。《銀空山》一折為唐王晏駕,王允篡位,欲殺平貴,薛平貴遭高嗣繼追趕,薛平貴寡不敵眾,放金翎鴿子向代戰公主求救,公主適在銀空山打獵,見到鴿子,兵髮長安,勸降高嗣繼。王允,魏虎被擒。《大登殿》為薛平貴攻下長安,升殿封官,斬魏虎,封寶釧代戰各掌東西二宮。

關於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筆者在文首說了,這是一個發生於封建社會的故事,也是一個創作於封建社會的故事。與當今價值觀念有出入甚至說是相悖都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現的無非是一個貧寒出身的人,被相府的千金垂青,周圍人看不上眼,屢次設計陷害,後來又得貴人相助,最終功成名就。即便是現代人的文學作品,其實也無出其右。再有,《紅鬃烈馬》是以舞台藝術呈現給觀眾的,凝鍊,快速的推動情節的發展是必要的。因而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前後跨度十八年,在舞台上僅用幾個小時就展現出來是很不容易的,而且還要刨除武打技巧的展示,唱腔技巧的展示,所以說如此凝鍊的表現方式是很值得後人研究的。可能這就是《紅鬃烈馬》給後人留下的深層含義吧。


沒有,就是19世紀的網路爽文。


沒啥深刻含義,薛平貴這個人物就是唱梆子的照著薛仁貴編的,整個故事其實很鄉土。我們大概可以理解成:村裡大隊長的小閨女不聽話,看不上自己倆姐夫,不信自己爹挑女婿的眼光,非鬧著跑去嫁了鄰村的一個長得很帥的混混,據算命的說那混混將來有出息,她就信了,她爹她姐夫氣得找人修理這個混混,逼得混混出去打工,然後仗著好看,和省城一個街邊小店老闆家的姑娘談了戀愛,騙來倆錢,也有了個小鋪,過幾年掙了點錢回來得瑟,這時候大隊長退休了沒那麼多錢了,這閨女就驕傲地覺得自己當初沒有瞎。。。什麼宰相皇帝的,只是個殼。至於京劇為啥總唱這戲,我覺得就是好聽,沒那麼複雜。非要往深刻了講呢,王寶釧、代戰、薛平貴也都能講出悲劇來,但其實沒必要


關於「深刻含義」

我可能用詞不太準確,產生了歧義。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像《鎖麟囊》,告訴我們劇情的同時,觀眾們也會產生思考,想到的可能是樂於助人,憐貧濟困,也可能是其他內容。而《王寶釧》這出經典曲目,在將劇情傳遞給觀眾的同時,我們觀眾還能想到什麼,感悟到什麼。這齣戲時間長,劇情曲折,不同的觀眾切入點不同,想到的也不同。

我的思考與理解

我想到的是對於女權主義的推崇。大登殿一折,寶釧封在昭陽院,代戰西宮長兵權,岳母封在養老院,而王允蘇龍魏虎並沒得到好的結果,魏虎被斬,看在老婆面子上,王允沒被殺。三擊掌一折,王允與女兒的溝通對話,也能看出王允的重男輕女思想,為後文打臉埋下伏筆。

關於寶釧和代戰女

個人認為,古代的三妻四妾是正常現象,很難說平貴對不起誰,並且劇情中二人相處和睦,較為謙讓。當事人都不爭辯,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薛平貴到底渣不渣呢

《鎖麟囊》最後,薛湘靈趙守珍相認,趙將自己的好衣服給薛穿,薛家全家來到趙家,薛丈夫看到薛穿著華麗,第一想到的就是被納為小妾,懷疑妻子的貞潔。在古代的大環境下,感覺平貴懷疑寶釧的貞潔也正常。《探母》中,四郎也是在家裡有妻子的情況下,和鐵鏡在一起了呀~ 所以,在現代社會來看,平貴徹徹底底的渣,但放在古代就很難說~有思考不周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剛入坑京劇的小萌新,不懂的特別多。徹徹底底的小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