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用不常用分的,Z最常用


说白了,其实就是个代号啦......

根据CCAR-71《民用航空使用空域办法》之规定,包括进离场航线在内的航路和航线,必须用代号予以识别。航路和航线的代号、航段距离、两端点的起始磁航向、航段最低飞行高度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应当按照航行情报发布规定予以公布。

包括进离场航线在内的航路和航线的代号按照本办法附件六《航路和航线代号的识别规范》指配。

其中,命名方式及代号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进离场航线,二是除进离场航线外的航路和航线,三是区域导航进近程序。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种,也就是题主所问的。

进离场航线

其代号由明语代号和编码代号组成。

明语代号 = 基本指示码 + 航路指示码 + 进场(approach)或离场(departure) + 目视(visual)(若按照目视飞行规则,则增加)

编码代号 = 基本指示码(同明语代号) + 航路指示码(同明语代号) + 进场(A)或离场(D)

值得注意的是,

1.基本指示码是一条标准离场航线的终点或者一条标准进场航线的起点的名称或者名称代码,即多为一个全向信标台的代码。

2.航路指示码是从 01 至 09 之间的某个数字。

3.在编码代号中,在指示进离场代码前,可增加一个表示航线使用频率的字码,即 常用(Z)、普通(Y)、不常用(X)

除进离场航线外的航路和航线

其代号由 前置字母(必要时) + 基本代号 + 后置字母(必要时) 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代号通常不多于五个,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六个。同时,至少包含一个字母,其后随以从 1 到 999 之间的某个数字。

1.A、B、G、R:用于地区航路网组成中的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和航线,其中区域导航航路除外。

2.L、M、N、P:用于地区航路网组成中的区域导航航路。

3.H、J、V、W:用于非地区航路网组成中的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和航线,其中区域导航航路除外。

4.Q、T、Y、Z:用于非地区航路网组成中的区域导航航路。

对于前置字母

K:表示主要为直升机划设的低空航路或者航线;

U:表示航路或者航线或者其中的部分航段划设在高空空域;

S:表示专门为超音速航空器加速、减速和超音速飞行而划设的航路或者航 线。

对于 后置字母,是用于表示航路或者航线提供服务的种类或者所需转向性能的。

Y:在飞行高度层 6000 米(含)以上的所需导航性能类型 1(RNP1)的航路,字母 Y 表示航路上在 30 至 90 度之间的所有转弯,必须在直线航段间正切圆弧允许的所需导航性能精度容差内进行,并限定转弯半径为 42 公里。

Z:在飞行高度层 5700 米(含)以下的所需导航性能类型 1(RNP1)航路,字母 Z 表示航路上 30 至 90 度之间的所有转弯必须在直线航段间正切圆弧允许的所需导航性能精度容差内进行,并限定转弯半径为 28 公里。D:表示航路、航线或者部分航段只提供咨询服务。F:表示航路、航线或者部分航段只提供飞行情报服务。

区域导航进近程序

其代号由明语代号和编码代号组成。

明语代号 = RNAV + 基本指示码 + 航路指示码 + 进近(approach) + 设计进近程序的跑道代码

编码代号 = RNAV + 基本指示码(同明语代号) + 航路指示码(同明语代号) + 进场(A)或离场(D) + 设计进近程序的跑道代码


就是个代码而已,像人的名字一样。


只是个离场代号而已,没有什么别的特殊含义。要硬说有含义就是ZYXW倒著排序一般是rnve离场,什么01,A正著排的是传统离场(不是全部,只是说大多时候)


哪个没事教员问你这个问题,是不是太无聊逗你乐呢。


仅仅是代号,没有特殊含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