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事經常說日系車皮薄不安全,一刮就掉漆,德系車車漆好,日本車沒有主動安全配置,沒有前後防撞梁,德系車和美系車都有前後防撞梁,撞上了行人或魔託車不會陷下去,日系車車尾箱打開了液壓挺桿不會把車尾挺起來要用手拉上去,而捷達的後備箱那條鐵多粗啊,而且卡羅拉比桑塔納、捷達都不安全。說日系車都是用機械手剎沒有科技感,高端一點的用腳踩的駐車又說不方便,還不如手按的電子剎車,說可以在等紅綠燈時按下,綠燈一加油就可以走而且自動解除。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我該怎麼反駁?如果是,我又怎麼說出心裡不喜歡大眾幾十年的平臺還是改一下外殼拿來買?


很多人看車安全與否就看外翼子板厚不厚,這樣的人就無法溝通。其實現在很多合資歐洲車的鈑金也不是很厚了。這個薄厚都是在絕對保證安全的範圍內。

其實安全與否主要還是看碰撞後ABC柱的變形程度,駕駛室,機艙等位移程度。日本出口美國的車型在當地碰撞中,很多都是能拿到高分的。而且並不是說車門凹進去就不安全,很多適合一定程度的變形會降低車輛加速度,把能量吸收到車內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就好像F1比賽只要車輛稍有碰撞馬上就變形甚至解體,但是車手很多時候可以安全或者在觀眾看著很離譜的情況下只受輕傷。

如果車輛很堅固,高速碰撞後,人體要承擔這個衝擊力,那麼無論是皮包鐵還是鐵包皮,人都是個死。

另外十次事故九次快,如果時速150公里發生碰撞,無論車的型號品牌,和在車內的座位,人能夠生還的可能性的是無窮小的。

所以日本車安全性差的問題,不能說是偽命題,但是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選擇適合自己的車纔是王道,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車架決定車輛安全性的大部分,車身蒙皮覆蓋件起不了作用
看碰撞測試的成績啊。美國的IIHS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嚴苛的碰撞測試了。看看每年排名靠前的日系車佔了多一半。德系車又有多少呢~
問他黛安娜王妃車禍乘坐的什麼車?這樣辯論「呵呵」就行了,網上的東西認真就輸了。
你這不是車的事,是你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輝騰沒有得到大眾粉普遍支持(錢包支持,口high的靠邊),看來是因為用了塑料翼子板。


保羅沃克開了半輩子的日本車都沒事,最後換開保時捷就掛了


通常有點智商的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別人自己都會在網上查資料,會英文的更準確些。

那些到現在還在說日本車不安全的就幾類人:

1、文化素質低。2、水軍3、初次接觸汽車的小萌新,平時不深入瞭解汽車,知識來源於朋友,微信圈的。但本身有一定的外語水平,文化素質的。

以上1.2種人,都屬於根深蒂固的,沒救的。別浪費口舌了。說多了,還容易引起無聊的爭執。


題主,不是我說你,你和智障有什麼好說的,就算你說的再對,這些智障會聽你的麼,你看看知乎上,那麼多人都科普了汽車安全的知識,又有多少人真的聽得進去的,知乎上這類話題下,還不到處都是智障橫行。

所以說,走你的路,讓智障們喫屎去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