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與多莉尼》,在東宮,坐在很不好的位置卻很入戲。跟著台上哭,跟著台上笑。完全融入、意猶未盡。


就像談了一場優質的戀愛

第一次看話劇是在大學期間,遼寧人藝的《開爐》。 該劇以抗戰時期日寇統治下的瀋陽北市場為背景,以老字號「義和盛」鐵匠鋪三兄弟的故事為主線展開,講述了一段灰色歲月中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 分為 熄爐、診爐、護爐、醒爐、開爐五個篇章 ,表現當時的中國人由膽小迂腐到積極抗戰的轉變歷程。

現場看話劇和藉助各種媒體平台觀看大不相同,首先現場的聲效和舞台效果會帶你進入話劇所設定的情境里,並且一個好的話劇演員會帶動你的喜怒哀樂。不得不說話劇是很考驗一個演員功力的,因為舞台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必須要有很強的反應能力才能從容應對。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劇中二叔長達20多分鐘的獨白,演員踉蹌的步態,微醺的面龐,含糊而又犀利的話語將一個由懦弱向剛強轉變的普通中國老百姓的心路歷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儘管現在很少有人進劇場看話劇,但這些老藝術家們仍然以最大的熱情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這份對藝術的尊敬著實讓我折服。相比之下,現在好多所謂的小鮮肉居然連台詞都不記,只是偶爾進劇組拍幾張特寫,然後找替身,全靠後期支撐起整部劇而人們卻依然樂此不疲的為此買單,我也是著實不能理解。

我覺得看一部優質的話劇相當於體驗了另外一種人生,穿越到那個時代,那個情景,收穫一份特殊的情感。


五年前第一次看話劇《李白》濮存昕老師主演

人民藝術劇院是殿堂

演員的自我修養嘆為觀止瞠目結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謝幕

沉浸其中話劇太美了後來

背下了李太白的大部分詩

入話劇坑五年
昨晚,一個破舊的小劇場,《暗戀桃花源》,一排自詡淚點高的人在我嚎啕大哭的時候抹眼淚。。
我是北化的,前段時間學校排了部話劇《侯德榜》。之前演過好幾場,包括本校,外校,反應熱烈,在昌平校區演的時候,慕名而去。都是非專業學生編劇,布景,演繹,且不說是否能入專業人士法眼,但大家看完之後都在議論:男主角長得真好看;要為祖國科學事業奮鬥終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