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居住城市鮮有話劇演出,想看一些話劇就要去大城市,成本太高,為什麼話劇不能像電影一樣,在公演以後將正版視頻放到網上呢?可以採取收費形式觀看,以方便更多的話劇愛好者,這樣不好嗎?


為什麼飯店不都改成只做外賣,省得我們吃飯還要訂位,還要專門跑來跑去,找飯店的地方…?

因為有些時候,大家到現場吃飯是一種社交行為。

所以話劇、音樂劇、歌劇、舞劇等現場戲劇藝術,到現場就是大家在一起來進行的一個社會交往行為,和幾百甚至幾千同好在一起觀看現場的感覺,和看視頻是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技術問題:話劇是在劇院里演出的,而劇院的舞台,顯然比咱們大多數人家裡的電視劇寬多了。所以如果要像在劇院一樣,可以對整個舞台縱覽無餘,攝像機的機位基本上要在觀眾席最後幾排的位置了。這時候拍出來的演出,人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光影,很多動作,以及布景道具的細節都被掩蓋掉了。

也許有朋友說:可以用NT Live的方式多機位合成啊。是可以,但是話劇製作的時候,不是為了這樣的演出形式編排的,甚至很多當代話劇,會在觀眾席甚至一些你想像不到的方位安排一些表演環節。所以要能做到NT Live這樣的效果,絕大多數演出必須進行專門編排,甚至布景道具要重新設計。這些成本如果打到電影票里去,估計會比你跑去某地買票看一個現場都翻倍。

還有,就是劇團的演員、舞美燈光音效師等一系列工作人員,都需要靠現場演出售票來謀生,為將來的製作提供儲備資源和人才。如果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視頻了,他們也就失業了。

最後,現場表演的魅力,就在於每一場戲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演奏員以及燈光舞美等操作演出人員,可以完全一分不差地複製之前的表演。而很多的「不一樣」,實際上是劇組在根據觀眾的反饋,在不斷調整演出編排,或大或小。這,也需要有人在劇院里持續演出這部戲,才可能發生,視頻,無法做到。

所以你的困擾的確可以理解,但是戲劇本身的特性及其功能,就像開頭說的飯店吃飯的情況一樣,是只有通過現場才能體驗到的。


先理解以下幾個概念:話劇現場表演的「視頻」,只是對「現場表演」的一種仿製,並不是「現場表演」本身。

話劇演出錄像不上網,這特喵的與話劇票賣多少票錢,一點關係也沒有。

  • 即使是最差勁的爆米花電影,被放在手機屏幕和揚聲器上,100% 的感官刺激,都會只剩下 50% 不到。
  • 那麼相對爆米花電影而言,更偏向創作和藝術追求的話劇,如果被壓縮到一個小屏幕的視頻里,這個折扣會打得更狠。

死理性派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所謂「現場」的意義。其本質是文藝創作中的「戲劇現實」狀態。

所以,回到創作層面:

  • 電影和電視劇的本質之一(不是全部本質),是用音畫語言去「仿製」這種戲劇現實。
  • 而話劇,是在表演現場發生的,直接實現(而不是仿製)這種戲劇現實的一門藝術。

在諸多類似的藝術門類里,話劇碰巧是表演藝術形式中對「戲劇現實」最為依賴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話劇的藝術價值,很難被轉入視頻或其它載體保存;理解這種藝術語言對載體的依賴度,對於非專業人士和初入門的愛好者而言,尤其重要。


你都放網上了,我吃什麼?


表演學學者佩吉 · 費蘭說,現場的不可複製性,是劇場和表演藝術的本體特徵。所有的現場藝術最不能捨棄的特質就是演員在舞台上當眾表演,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觀眾,演員和觀眾可以進行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溝通。

這樣的藝術不可能被網路被視頻完全複製,5g都不行。隔著屏幕觀看話劇、音樂劇、舞蹈、音樂會、雜技、相聲……,不管拍攝技術怎麼多角度多麼高清,也會因為不和表演者處在同一時空而感到疏遠隔膜。

大麥廣告語「為所愛去現場」深得現場藝術之精髓。如果你真的喜歡舞台藝術,現場一定是不二之選,不到現場永遠不會了解舞台藝術的魅力所在。


盜版太猖獗,本身就不賺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