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美術的,有人說我寫的字和書法字不一樣,怎麼能看出來這一點?從哪些方面辨別?


作畫常常不追求一筆下去,精確成形。作畫時描補是經常的事。造成畫家對線條,用筆的控制和要求遠遜於書家。

一般來講,由書入畫易,由畫入書難。難就難在很多畫家用筆任性慣了,要上規矩非常痛苦。


畫家字比較偏美感 然後線條感強一點 書法字更勁道


大畫家和大書家的字是沒有區別的,書畫同源了。書法的字和國畫對線條的考究是一樣的。

這裡我想告訴你,你把字寫的漂亮,像。那不是書法。字和國畫的畫面都是載體,主要是傳遞你的思想。


哈哈 ,大神開始普及開來了,趙孟頫在幾百年前就告訴你們「書畫同源」。其實到根源上是沒區別的,至少說畫畫後再寫字很難寫古拙一路的而已。

你覺得有區別就代表你還要繼續學。


齊白石的字與畫,吳昌碩的字與畫,乃至八大山人石濤徐渭唐寅。書畫本一體,有區別的是美院以後的畫家,也可說,沒有一位大畫家不是書家。


這個問題可能是我惹出來的,不答一下,實在不好意思。

先上幾張圖,看看畫家字什麼樣。(圖片來自網路,不保證可靠性)。

八大山人的:

齊白石的:

石濤的:

再看看書法家的小字:

柳公權的(跋送梨貼):

趙孟頫的(跋禽鳥圖):

(這張圖是真跡拍照,拍自上博董其昌展)

其實已經不用說什麼了吧,就兩個字——「法度」。

這裡有一點要說明一下,畫家字指的是那些只會畫畫,在書法上造詣不高的畫家寫的字。從時間上分,主要指元以後的畫家。元趙孟頫、明董其昌等少數幾位書畫俱佳的不算。而唐宋時期,書法高度發展,即使畫家的字也很可觀,如閻立本(小楷)、趙佶(瘦金體)等等都很值得學習。

————補充

可能是我沒講清楚,看來許多人仍然分不出畫家字和書法家字的區別,也就是不知道那個法度是什麼。

我只指出其中一點,你就可以看出來守不守法度造成的區別。楷、行、隸、篆的每一個點畫都是有明顯的收筆的。行書雖然講究筆畫之間的連帶,但是仍然要寫好了前一筆,再寫下一筆。聚焦在這一點,你們再仔細觀察上面畫家和書法家的字,是不是會發現明顯的區別?

這就像一位受過長期訓練的軍人,雖然沒有著軍裝,隨隨便便的走幾步,舉手投足之間也會與一般人不同。

——————補充——————

前幾天去博物館,看到了「八大山人」的字,如下:

一旁是文徵明的字,如下:

法度、氣質一望而知。可能我要求高了點,但是,有好的,為什麼還要關注那些相比不那麼出色的呢?


一筆而成的東西,和來回蹭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差別,比如二田,寫完字總要把個別筆畫重新描一下,江湖人稱畫字高手或是書畫雙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