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張習作,2016年底臨的聖教,只能找到這些照片了;後來小孩出生一直未動筆。以前臨的趙孟頫行書千文(斷斷續續啃了四五年),一直沒進步,轉臨大王尺牘,最後臨了一段時間聖教(大王加起來一年多)。沒什麼楷書基礎,現在想重拾舊愛,不知從何下手,繹山碑?乙瑛?蘭亭?智永真草?還是從楷書開始?


謝邀,我就說一點個人意見,咱就互相探討一下,僅供參考哈。

分兩個方面,一個是關於聖教序的臨習,另一個是您問的,關於其他書體的臨習。

首先我認為,您臨聖教序所存在的問題有這麼幾個:

1.單字結體方面,您寫得有點太熟了,容易產生所謂的習氣,比如相鄰的兩個「空」,您可以再看看原帖,處理方式是比您的要靈活的,所以您可能需要精臨,再讓字形準確一點,避免習氣的產生。

2.章法方面,聖教序畢竟是集字,章法上必然沒有墨跡來得連貫,所以您的字顯得有點字字獨立,我認為可以在不違背原帖的基礎上稍加寫意的成分,加強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或者寫寫米芾啊,王鐸之類的,練練單行的章法。另外,您可以注意一下整篇最粗的筆畫與最細的筆畫,對比應該比您這個明顯,換句話說,您這篇通篇有點平,粗細對比不夠明顯。

其次是關於您說的,換帖的問題。

個人認為篆隸是一定要通的,這個主要體現在用筆方面。其實您的線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上溯篆隸無疑能幫助您加強線的流動感。如果只是加強用筆這個方面的考慮,那麼挑一些比較厚重的清篆(如《宋武帝與臧燾敕》),以及入門級別的隸書(如《曹全碑》)就可以了。

如果覺得有用,點個讚唄(*^ワ^*)


方法有幾種。

一是寫大字,繼續聖教序和趙孟頫行書千文。

把字由小變大,優點和缺點都容易體現出來。

特別是筆力進一步提高,在小字書寫不容易發現問題,寫寫大字就會有所發現。

二是從篆書入手,也是寫大字,目的也是追求筆力的提升。

三是寫寫題主不太喜歡的書體,不喜歡的,正是需要彌補。

題主現在的水平,不需要在寫楷書。


臨得很不錯了,比我強很多。但我還是想提一點個人意見,我感覺題主臨的略顯滯重了一些,缺乏原貼的靈動之美,如果控筆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應該是書寫的節奏需要調整吧。


既然寫過聖教,那就繼續寫。從外輪廓,字內空間,筆畫關係,筆法線路,用筆節奏各個方面入手,哪個不夠你玩一年半載的。


有一定基礎,完全可以自己喜歡什麼,就寫什麼了


這心經已經臨得很不錯了。用筆乾淨,方筆突出。

我覺得接下來可以寫寫二王的草書。

如果想要走的更遠,還得從篆隸上下一翻苦功。再回過來寫行草,肯定別有洞天。


是這樣,行書還是需要一些基礎的。寫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這個是進入行書的必要基礎,以前我們的課程是這樣:曹全雁塔聖教序然後蘭亭,然後智勇和聖教序後面學,趙子昂及其他學王類,一概後期寫,早上剛醒,寫的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