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聞網站或APP以稱為標題黨的天下,看的是迷迷糊糊,知乎大神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談國際局勢無非就是談中美歐,其實現在的局勢其實看著挺好玩,中國和歐美彷彿拿了對方以前的劇本,中國要走出去,要自由貿易,要協同發展;而歐美要閉關鎖國,要反全球化,要面臨分裂。

中國的局勢和政策我不好多說,當然要舉雙手贊成我黨的決策。

先說說歐洲,09年的債務危機尚未完全消除,又來了一個難民危機,這就成了英國脫歐導火索。英國脫歐對於歐洲一直以來想要的一體化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年成立歐盟為的是有足夠的體量和組織能力去制衡美國以及美元地位,希望最後能夠以歐洲共同體的形式去消除美國的威脅。英國雖然不是歐盟主導國,但是一個老牌強國的脫歐對於歐盟的打擊無論是實力還是臉面都說不過去。而英國更慘,一旦硬脫歐將面臨貿易困難,國內日用品短缺,最嚴重的是北愛爾蘭問題將重新提上日程,一旦處理不好北愛爾蘭獨立,那麼蘇格蘭獨立也就不遠了。

但歐盟似乎現在也沒有太多的心思放到英國脫歐上,因為作為歐盟主導國之一的法國這幾天也不好受。黃馬甲運動似乎已經違背了當初的訴求,成了一場要求馬克龍下臺甚至推翻法國現有體制的運動。不僅絕大多數民眾參與,連法國極右翼和極左翼政黨竟然都選擇站在了同一陣營,這對於你贊成我必須反對的西方政治來說就太好玩了,不僅如此這場起源於反對增加燃油稅的運動,最後竟然導致馬克龍提出以減少個稅等措施作為妥協方案,政府不僅沒有做到加法反而做了減法,這就更搞笑了。但是代價是削減公共開支,孰輕孰重就只有法國人自己評價了。

對於歐洲還有一個不穩定因素就是北約,自蘇聯解體以來北約不僅沒有接受當年葉利欽政府的示好反而繼續東擴,現在幾乎已經擴到俄羅斯家門口了,烏克蘭不斷動亂就是這一策略造成的一個影響。未來俄羅斯依然會與北約激烈對抗,但是這對於歐洲來說並不是好事,畢竟歐洲說白了也就是美俄對抗的一個緩衝地帶。

再說說美國,自從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就麻煩不斷。我認為特朗普上臺就做了三件事:減稅、反自由化、反全球化。

特朗普減稅主要大頭還是在企業稅,意圖減少企業成本提振美國經濟,但是對於普通工人收入的影響並不大,因為這部分利潤最終還是落到資本家的手中。但代價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拉到了非戰時的最高水平,如果繼續下去導致公共債務到一個不可接受的地步那後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特朗普反自由化有兩個標誌事件,一個是修美墨邊境隔離牆。其實修牆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國家人口靠的是大量的移民,其實這都沒什麼。但是墨西哥移民就稍有不同,一來墨西哥很多移民是偷渡到美國,二來因為美國建國之初有很多美墨邊境的地如德州是從墨西哥土著那裡搶來的,法理上墨西哥後裔對這些地方是有宣稱權的,一旦幾十年後墨西哥移民成了氣候像猶太人一樣成為一股力量,甚至成為一股政治力量,那麼到時候這羣人要公投要回土地怎麼辦?美國就面臨分裂。其實美國這麼考慮也沒錯,但是把自己標榜成自由燈塔,這不打自己的臉嗎?另一個事件就是中美貿易戰這樣一個反自由貿易的事件。特朗普的初衷是提高關稅,減少貿易逆差,讓美國人的錢賺回自己的腰包。但是沒想到中國是個硬骨頭,以前對付日韓那套不管用了,到最後美國民眾也不得不面對日用品漲價的風險,因為美國對中國的商品進口依賴度太高了。西方國家幾百年前用大炮扣開國門要求自由貿易,現在說不玩就不玩了?又打臉。

特朗普反全球化,強制要求蘋果、通用等美國企業回國開廠。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放著外面這麼大的市場不去賺錢,回國來遭你工會那羣人的氣受?靠著為企業(富人)減稅上臺的特朗普,這會兒又是貿易戰又是回國開廠的,嚴重影響了企業(富人)的利益,所以他能不能連任真不好說。

總的來說現在美國首要還是要提振國內經濟,然後把敘利亞以及希拉里那個戰亂分子搞的那檔子事理順再說。

造成歐美現在面臨局面的原因就是民粹主義的盛行以及政府對民粹主義的失控。民眾用腳投票,而政客們為了選票支持民眾用腳投票。但民粹抬頭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下滑,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錢大家都好說,但沒錢你哪哪都是毛病。這一切的源頭就是08年經濟危機,一場動搖全世界的經濟衰退,而根本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缺乏資本監管,政商勾結,任由資本胡亂操作。所以對於歐美現在的形勢只有四個字,自作自受。

至於中美甚至中美歐之間是否可能發生戰爭。我認為目前有發生戰爭的基礎,一來就是我說的民粹主義盛行,民眾的想法很難猜透。二來,美國和歐洲目前都各自深陷自己國家的矛盾和困境裡面,是否能夠自拔還得看以後得發展,一旦矛盾不可調和那麼戰爭就是轉移矛盾的最好方式。但是現在要發動戰爭的條件以及戰爭的成本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苛刻,除非抱著必死的決心。所以中美歐發生熱戰的可能性不大,冷戰也不太大,但是貿易戰,金融戰,以及蘇聯式的內部瓦解可能性很高。


和平維持的長久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戰爭隨時可能爆發,恐怖主義蔓延,霸權主義蔓延。霸主之位不穩,多極化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發巨大的戰爭。

國家壁壘也越來越高,貿易的約束也越來越多。

現在,和以前任何時候都不同。

現在,各個國家的領導人,聰明人太多了。


一個一個地論

美國自顧不暇,意圖轉嫁仇恨,19年開始逐漸從中東撤軍,移交部分地區給俄羅斯,對中東影響力下降,開始走下坡路,疫情加快了這個進程,領導人無能,難以解決問題,經濟開始衰退。

日本,安倍低聲下氣多年,在各種場合放低姿態,甚至頂著奴的罵名,為了什麼,為了將日本變成一個正常國家,奧運會是這個變化的開始,但疫情可能直接導致失敗,所以安倍在賭,賭病毒在溫度升高後,疫情會好轉。

韓國,這個就不用說太多,國內關係財團壟斷,美軍駐紮,政府不得民心,領導人有能力也難以有所施展。

臺灣,喫力不討好,不給大陸一片口罩,每週送萬記得口罩去美國,美國人不領情,對兩岸軍力差距逐漸擴大,按照國際慣例,100年既成事實的話,2049年前,兩岸必將統一。

俄羅斯,內閣改組,普京大帝也是鞠躬盡瘁啊,可能修憲,也為普京退休生活做個基礎,俄羅斯幺蛾子不大,有點悶聲發財的意思,但政府公信力不夠,國內腐敗,以及寡頭都是他們的問題,至於中東,蘇聯和美國例子在前,不可能裹的太深,中俄倆國現在就希望美國徹底陷在中東,出又出不來,進,實力又不太允許。石油下調一來坑美國和沙特,二來發筆財

歐洲,疫情撕下了發達國家的嘴臉,資本主義的弊端開始出現,政府效率低導致了防控啥的不得力,又不肯低頭,貴族顏面,呵呵呵,疫情面前,依然傲慢,內鬥加上對中國抹黑,雖然有所收斂,但對本國矛盾緩和不大,其實他們和美國一樣,也在轉移仇恨到中國,只不過,還等著中國來救他們,所以,沒法像特朗普一樣直接說出中國病毒這樣的話,所以他們創造了愧疚救援這種詞,無非就是意識形態的衝突,老祖宗說的畏危而不懷德是有道理的。

中國,這個不用多說,疫情控制後,有序開始復工復產,經濟建設展開,別人在亂搞,我們在發財,對外派救援隊一來幫助盟友,二來提點國際聲望,但不要期待有多少真朋友,中國在變強的道路上只可能是孤獨的。別人可能錦上添花,但真正的雪中送炭,難。還有臺灣,香港的局勢要看著,尤其是香港局勢尤為重要。


疫情期間手動@香蕉人

當真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G20 向 G2 的轉變。 中美關係處在40年以來的最低點,戰爭和衝突真正變得有可能了


看過一遍文章寫的非常好 世界的格局 有興趣的話發出來大家看看


謝不邀,先前排佔個座,明天給出正式回答


今天聽了一位老師的講座,他說當今中美貿易戰的核心是「美國堅決要制止中國產業升級」,因為我們現在的工業製造規模已經一家獨大了。大家怎麼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