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學這門方言的目的只是跟他一個人交流,那麼他說的話就是標準 = =

如果你是想跟說這門方言的很多人交流,那麼你應該會接觸到不只他一個母語者。

那麼,你可以先調研一下(無論是通過實際去聽,還是通過理論研究),看看他說的話到底有多麼不標準。如果差得實在太多,就不要跟他學了。如果差得不多,那不妨就跟他學,其中不標準的部分,在你與其它母語者的交流過程中就能得到糾正。


對照方言志呀

那些說方言無所謂標不標準的真是看不懂,不了解的領域可以不說話嗎?


首先明確定義,標準的方言這裡應該說的是大多數人所使用的方言口音。

同一種方言在不同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口音,劃清此口音的使用人群範圍,統計大概人數,加大對話訓練對象達到一定比例。

如果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組織為此方言制定了一套發音標準,並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則按標準內容學習。


方言沒有標不標準的。

十里不同音,如果非要規定出一種標準方言,那方言也許就不再是方言了。

只要是同一種方言,總有共通之處。當你學會一種一個地方方言之後,你可以靈敏地發現它與附近的地方的方言的細微差別,並舉一反三迅速學會。


目前中國的標準是普通話,所以還是學好普通話吧


找找當地有沒有方言的標準啊,比如濟南話的標準口音就是從爺爺到本人連續三代生活在西門以東,南門以北,東門以西,大明湖以南的區域的人說出來的話


不標準怕啥,我的汕頭話一直有幾個字說的不對但是總是矯正不過來,也沒人說我怎麼了(逃


普通話要標準,學個方言還要標準

你這不是想學方言,你這是要當秦始皇啊。


上面是回答時的題目。有答主質疑有沒有標準的事,那算質疑對了,這答案本就是對方言學習者模擬普通話推廣者的「正宗」心態的揶揄罷了。(真用我說的這麼明顯么?)

放眼望去,方言運動朝著模仿普通話的「標準方向」發展,一定要立個正宗出來才可以學、一定是誰古老誰牛逼。若是為了交流,這種心態大可不必,也大不可取。若是為了學術,怕是學習之處老師就要和你好好討論討論標準這一模糊概念應該怎麼定義,怎麼運用,還用得著「唯恐」么?

一切不過是工業化餵飽了人命,科技提升了個人能力,讓人有一種可以坐北朝南,規範周邊一切的幻覺罷了。

漢服運動、同志運動、方言運動,等等一切都是生產力發展帶來的主流勢力漫溢到原先不受污染的田園情懷時激起的反抗。好玩的是,對抗惡龍,難免就要學習惡龍那些令人不齒的招式,最終又長出了爪牙,變成了不討喜的模樣。


我認為學習方言的過程只跟一個人對話是萬萬不夠的。

而且「標準」是相對於群體而言,群體中當下「最流行」的就是標準。30年前的「標準口音」跟現在也不一樣。

那麼,既然要接觸一定規模的方言群體,才了解什麼是當下的「標準」,那為什麼還只追著一個人學習方言又擔心他口音不正呢?畢竟你已經接觸到群體了,你要學習的來源不止一個呀


你就說你想學哪裡的方言吧,這樣好對症下藥


沒必要,就當個樂趣。相隔十里,鄉音不痛。而且方言本身在演化


竊以為方言無所謂標不標準,方言在其使用和傳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是一直持續的,在當今各地融合交流的大背景下這種變化更快更大,因此很難說誰的方言說得「標準」,因為某地現在的方言跟一百年以前的方言在辭彙、語音等方面都會有變化,方言也不像普通話有明確的規範。所以只要達到能與當地人交流的程度就可以了。畢竟在很多方言區隔村隔鎮就會有變化,不可能窮盡所有方言。


我原來想跟室友學閩南話,然後他告訴我他的閩南話只在漳州好使,出了漳州跟我一樣啥都聽不懂。

我後來又想跟女朋友學壯話,女朋友說她不會,她爸爸的壯話只在老家那個村好使,在桂林也是啥也聽不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