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總有人支持,總有人反對,但一直沒有走出好的路子,大家有什麼建議?不要撕逼,好好的看待這個行業。我只想解決好這個問題。


為何要發展,為何要走出困境?

西醫,嚴格說來叫做現代醫學,並沒有那方面非得由中醫做不可!

中醫對比現代醫學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如果發展,發展現代醫學就可以了!

中醫存在的原因,是可以作為替代醫學使用!

既然是替代醫學,只要剔除其中一些害人的,老老實實替代就可以了,沒必要發展。


中醫如何走出困境,在經過了思考之後我覺得好好回答下這個問題吧。其實中醫的最大困境是有療效,卻說不清楚。有人支持or反對說句實話。沒什麼支持和反對,反對的不過是多想掙些眼球。你說現代醫學真給你來個不治之症。你願不願意試試。方某說不要命,也不看中醫。我就呵呵了。扯遠了。大家多看到所謂中醫的科不科學,但像發揚壯大中醫不是科學和研究。而是對於中醫的剩餘價值的開發,那麼什麼是剩餘價值?這個東西我一直在思考剩餘價值是不合西醫那樣對於一個問題進行大量的實驗,合作長久的研究,將多人的思考融合為一個答案。中醫是以個人思考來看待複雜問題。這很有趣,剩餘價值就在於個人思考比多人思考的傳承的更加便宜。這種剩餘價值是真正值得的挖掘的。互聯網的發展,對於中醫的發展帶來了一種真正的可能會出現的變革。記錄的成本低到我們已經無法想像的程度,中醫對於龐大的數據和個人的思考後那種有價值的經驗之間的鴻溝在慢慢的減弱。個人感覺可以用數據說明證明,甚至馬上運用。第一個需要解決的不是學術問題而是醫生的問題,我們如何知道一個中醫水平呢,除了對於患者對於療效的感覺。能否有用數據來說明這種背後療效體驗的東西。例如用平臺式網站,用患者建立口碑,通過口碑的數據來挖掘民間高手。使得這些民間高手可以不需要體制的約束。為患者帶來便利 這是個方向,是夢想,自己要做出比好大夫更NB更大的為純中醫,純中醫,純中醫的網站,憑藉著那些對中醫的傳承,和13億可以中醫的的潛在用戶

要想發展好傳統中醫,首先要打擊驅逐偽中醫和中醫投機分子,讓中醫真正沉下心來專心治病,凈化中醫市場!中醫有了療效,得到人們的認同,自然會發展壯大的。

為此必須取締中醫行醫證,採用註冊證的方式,也就是中醫行醫者或者單位,在相關部門註冊,然後將其納入醫保和監督範圍。同時採用患者打分的反饋方式,患者結束治療以後,根據效果對醫生或者醫館進行打分用投票,反饋其治療效果,類似於淘寶的評分方式。這樣的反饋評分政策可以迅速形成對中醫館或者醫師的評價和療效,供患者選擇提供參考,然後用腳投票,從而將庸醫迅速淘汰掉,讓真正的中醫大師脫穎而出。

一般中醫都有特定的治療範圍,所以註冊時要說明治病範圍,然後在評分的標題欄中列舉對各種病的治療效果評分,這樣很契合中醫的特點的


正視現實,實事求是。

中醫首先是一門治病救人的醫學,中醫的發展屬於醫學發展的一部分。因此,中醫師應當具有和西醫師一樣甚至更多的執業許可權,這種權益應當用細緻的法律法規保護,嚴厲懲罰污衊中醫名譽,限制中醫執業範圍,歧視中醫工作者的行為。否則中醫開個刀還要被認為不合法,中醫院招聘只要西醫不要中醫,求職就業從業各種被鄙視,路越來越窄,誰還願意走。新出的中醫藥法打了擦邊球,醫學界仍然不願意給中醫等同臨牀醫學的許可權,雖然兩者在治病救人方面並無不同,而且中醫的治療手段更多。

中醫的困境,很大原因是因為外界人為地將中醫界定為一個狹隘的圈子裡,一旦有所發展突破都被認為「出格」,就像黃煌教授的經方被幾代單傳的名中醫批評「不遵古道」,而世家名中醫的精髓外人學不到。中醫要發展勢必要藉助現在科學的發展,然而至今沒有法律像西醫法律那樣給中醫師一個合理的執業權利,搞得大部分國人認為中醫不能用西藥,不能動手術,不能做檢查,不招聘,不錄取,不培養,要把中醫困死在草藥的圈子裡。然後當初大學錄取和培養中醫師的時候樣樣要求不比西醫底,如此不公平的對待,但凡還理智一點的人,都會轉身離開。


一言概之,凡事靠生態。

1、生態的第一個維度是用戶基數。如果沒有老百姓認同中醫,這件事情是做不成的,歷史上太多好東西因為沒有市場而消失了。這就需要市場教育了,這個事情誰能做?得靠政府。

2、生態的第二個維度在於市場化。滿足需求才有生存的空間,你不能解決老百姓的看病需求,吹得再厲害,也是無用。這個需求就有很多了,比如醫保,比如離家近,比如有效,具體得經過調研。

3、生態的第三個維度在於上游。藥材作為中醫的原料,而今天的藥材,種植頗多,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基礎上,提升藥效,這是中藥學要研究的課題。

4、生態的第四個維度在於技術瓶頸。第三條也提到了。技術這個東西往往能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但基本問題是,週期很長,十年甚至數十年纔有成效。


有人強調中醫要做減法,去掉五運六氣、去掉八字,去掉周易。

這種說法無可厚非,甚至有點正確。但突然之間我腦子裡冒出一句話來。「岐伯造上醫,仲景造良醫」,把中醫的枝丫和根系全部砍掉,只留下治病這一主幹。朝著最精簡的方向為治病而努力,的確可以批量的製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用經方治病的人。

中國古代有大量的驗方,我們把方子拿過來,方證對應,一方一證,簡單快捷,皆大歡喜。

但這真的是寫下經方的先師們想要看到的嗎?

我常常說一句話,為往聖繼絕學。繼的意思不僅僅是繼承,還有創造、發揚和闡釋。中醫失去了他的枝丫之後,實際上也失去了被接著創造、發揚和闡釋的機會。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五運六氣、周易八卦、八字命理、奇門遁甲,紫薇鬥術,麻衣神相這些東西的。就我個人而言,我學習這類知識,不是為了神神叨叨的給人算命。而是為了獲得一種思維上的鍛煉和方法論上的支持。這些東西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說理工具,同時也是塑造一種叫做悟性的東西的最好方法。

中醫講究悟性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都說陰陽五行難懂,但不懂陰陽五行很難被稱為是一個中醫,悟性不是天生和興趣,而是按照一套固有的方法錘鍊出來。這套方法就是五運六氣、周易、八字中所蘊含的方法論和邏輯學。

沒有千錘百鍊鍛鍊出來的悟性,你是沒有辦法和寫下經方的先賢平等的交流,你永遠在效仿,永遠無法創造和超越。同樣的,失去了說理工具和思維方法的中醫,再談發展創造轉化,是不可想像的。

另外,五運六氣這個東西值得著重說一下,我首先承認我不懂這門學問,但是我在我師哥那裡聽到了這樣一種說法:「都說中醫沒有量化,咱們中醫的量化就是五運六氣。」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真的,但我想如果這句話真的是正確的話,胡適的那句半嘲諷的「西醫讓人明白的死,中醫讓人糊塗著活」就真的是胡說了。

良醫和上醫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有的時候你的選擇就決定了你要成為怎樣的醫生。我喜歡中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醫他沒有定式。先賢留下了無數的路,你有足夠多的選擇,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成為怎樣的大夫也不同。


我給你個答案:如何得到一個明確的診斷,是中醫的關鍵!你得有工具,而非經驗!


有人說中醫講原則,西醫講標準,一想還真有道理。大規模、標準化的教育,中醫整體療效不得而知。但是今年反對中醫的聲音越來越多,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只有死路一條。中醫追求的是大原則下的治法靈活性,出現了針灸按摩導引等,而不是追求單一模式的標準化。用西方的標準化來套中醫,自己的價值非要西方來承認。本身就是可悲的事。中國13億人,每天喫不一樣的飯菜,穿不一樣的衣服,能標準化嗎,卻同樣能治飢餓禦寒。大的原則就是隻要能治餓禦寒弊體的效果,可以靈活多樣。追求的是效果,不是標準。中國的毛筆,西方的剛筆。中國文化最求的就是靈活性,這是優勢,為什麼當成劣勢。骨子裡的文化自卑。一個直棍子,中國武術中把它變成兩節棍,三節棍,追求的不是靈活嗎,這是進步,還是倒退。中醫講治病如大仗,戰法像水一樣靈活多變化。這些優勢在現代中醫眼裡成了劣勢。有些人嘲笑每個中醫開的方子不一樣,呵呵,看來,他們只知道1加1等於2,不知道3減1、4減2、5減3等等,等於2的方子方法很多。希望標準化提高中醫,希望西醫來提高中醫,有效但不會成功。自己纔是自己的上帝。文化自信講到根子上啦。標準化容易操作,容易得到國際認可,但是根本是療效,療效上不去,其他都是白玩。如果療效提高,沒有標準化,一樣會承認。


不用想這麼多。你個人學好,再說吧。中醫,涉及天時、地理、人事,很複雜的。
首先,從國家領導人到中醫藥管理局要能夠支持中醫,中醫有一個好的大環境,不然很多政策上的東西可以扼殺很多人的努力;然後,中醫界需要有很多醫術高超、組織能力強的人牽頭出來加大中醫的傳承和宣傳,讓中醫學子和民眾知道中醫治病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同時培養中醫精英力量,提高中醫的整體水平,提高好中醫的比例和數量,中醫界內部要和諧,不要互相輕視,而是要互相學習長處,不同理論流派相互學習交流;還有,需要加強中藥質量管理,引導葯農規範化種植和炮製,必要時給予補貼,做藥材不能唯利是圖。當然,還有很多方面,總的來說,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