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標準來看的話,唐詩隨便押韻就可以了,


無知不是錯,大張旗鼓的喊出來纔是錯。


不想謝邀,除了押韻之外還有個東西叫平仄,建議瞭解一下


以現代標準來看,唐詩寫起來已經夠嚴格,並不容易,單是千年以來一直堅持古韻,就叫今人彆扭。打油詩還要寬些。


不算,簡單表明一下,首先,光是押韻,押得就不止是打油詩的韻腳,稍為小引--有唐一代詩聖杜工部《野人送朱櫻》詩云: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戲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這首詩的用字就不多說了,論韻聲,yunyuan二字一讀,撮口一呼,口正好為小圓,剛好容得下一顆小櫻桃,再論xixie二字,以標準的口音,微露一縫,豈不是「細」嗎?(這首詩的韻部研究位於江弱水的《詩的八堂課》)

這只是唐韻的一小塊,更不要說雙聲、疊韻、重言等了!

重頭戲還在意象上,分開來說,我們目光所見的可視的為象--就是用文字可以描繪的圖畫,意大概分為情感、理喻兩個作用。

唐詩的另一支柱——整首詩的架構,什麼起承轉合啊,什麼對偶啊,我就不多說了。

總結一下,唐詩與打油詩完全不同,古典詩歌的水是很深的。

PS:即使現代詩歌不注重韻聲,也萬萬不可將古典派一網打盡。


我尋思著你這應該就算是無知者無畏。你說的隨便壓壓韻就好的,那種應該叫古體詩。而從初唐開始,就已經有人按照嚴格的格律來創造近體詩了。如果你是啥都不懂的話,建議你讀一讀王力老師寫的《詩詞格律》。那裡面講的很清楚。如果你懶得讀而又想了解的話,可以私聊我,我一點一點給你講。不想買實體書的《詩詞格律》的話也可以來找我。我給你電子版。


謝邀。

怎麼回答呢,首先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的確確震撼到了。

滑天下之大稽。都9102年了,居然有人說唐詩是打油詩????

首先唐詩的格律極其嚴格,與打油詩寬鬆的限制完全不同。其次唐詩的遣詞造句大部分都典雅蘊藉,打油詩的語言……不說也知道是什麼樣。再其次,唐詩的意境和思想,小至閨中少女的憂思,大至對人生奧義的思考,全都隱晦地藏在優美的文字間,敢問打油詩怎麼能達到這個水平???

笑死我了,這是我今年見過最好笑的問題。


如果有人覺得近體詩只能算是「打油詩」的話,我覺得從周顒沈約到王楊盧駱再到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李嶠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搞清楚什麼是「近體詩」再過來問問題有助於題主避免被視為nc。

最後送題主一句詩吧: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打油詩不注重對偶和平仄,屬於笑話或者段子這一類,寫出來搞笑、諷刺或者作為謎語使用的。

而且你所說「唐詩」到底是啥?唐朝的詩涵蓋了古代詩詞的各個種類。

首先,律詩講究格律,肯定不是打油詩。

那麼,古體詩不講究格律,打油詩便是古體詩罷?

可惜也不是,清代趙執信撰《聲調譜》,認為古體詩也有平仄。古體詩每句末三字多為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只舉一個例子,比如李商隱的《韓碑》。

那麼唐詩都是打油詩嗎?

我覺得不是,至少99.99%不是。

反而大部分所謂的現代詩,我覺得是打油詩。


評判一首詩是不是打油詩,不是以押韻如何作為標準。

你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不是釣魚貼的話,那隻能說明接下來的解說起碼對你是沒有必要的。


押韻,平仄,對仗,最重要到是境界。打不打油就看這四點


不想謝邀。

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_??

唐代的詩是在中國歷史中基本為最嚴謹的詩了,不然怎麼會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被稱之為唐詩。

詩不僅僅是押韻,它裡面還有平仄之分。如果你覺得唐詩不押韻,平仄不對,請尋找粵語讀唐詩的音頻。


唐朝有個張打油,他的文風一派纔是打油詩,其他風格唐詩不算的


……邀……

或許你是被黃庭堅之類的用典宗師給嚇怕了?

順帶著押韻與平仄自己康康。

唐詩是詩的巔峯,那個時代是個人都能寫詩,但你看,那個時候的詩,早就被擇出來了啊。

你要是說李白杜甫的詩是打油詩,那宋詩也就沒了一大半了。

因為大多數後人都在學杜詩。


個人認為,唐詩很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又比較嚴謹,,打油詩寓意頗寬,,


如果按某網友「恕我直言,不合格律的詩都是打油詩」的說法來看,唐詩一部分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