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面言論的現狀

片面言論的表現形式及形成原因

網上存在一些較為片面的日本就職的言論,主要表現為「日本人口短缺,工作隨便找」/「日本就職困難,工作辛苦壓力大」等較為極端的看法,容易讓人盲目自信或者內心動搖,對日本就職產生一些刻板印象。

產生這些片面言論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源於的的確確是一定程度的普遍現象,同時由於媒體廣為宣傳,或者所謂「親身經歷者」的自述(我有個朋友在日本就職如何如何系列),使得可信度大幅提升。同時,比起普通就職經歷,那些言論更有「亮點」,往往吸引人去閱讀,並深以為然,口口相傳,於是也就變成了那樣。

深信類似言論的不良影響

如果對片面的內容全盤接受,就會產生一些錯覺和偏見。

比如看到別人說工作好找,但當實際上真正就職時遭遇一些坎坷時,往往容易懷疑自己,或者質疑那些經歷真假,卻不曾考慮客觀現實存在的問題和自身局限性。屢次受挫,陷入惡性循環後,很容易自暴自棄,不去正視問題,導致最後無法在日本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隨便就職或者回國。

如何客觀看待這些言論?

因此要辨證看待網上的言論,明白「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這件事即可。

至於這個現象是不是普遍,為什麼普遍,對於自己是不是符合這種情況,是值得思考的

切忌人云亦云,比如看到點贊多的正面或者負面言論就深以為然。要結合自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知己知彼才能提高就職成功率。

2.針對一些常見觀點的評價和解析

1)「早早地內定拿了三四個,公司隨便選」

評析:要看什麼樣的人,在通過怎樣的努力下,獲得了什麼樣行業和企業的內定。

每個人能力不同,所處環境不同,所求職行業和公司規模不同,結果自然大不相同。

比如,個人自身優秀(如具有看問題透徹,反應速度快等優異素質),同時在名牌大學(就職信息和機會本身就多,如教授推薦等),求職於某競爭激烈程度較低的行業(筆者不清楚,故泛指),那自然相對而言容易很多。

反之,個人各項水平一般,又在普通大學,求職於某競爭激烈的行業,那和之前比自然難度上升了很多。

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有可能前者最後找不到工作,後者卻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不存在,但那就受更多因素影響,只是單純成功率而論明顯前者高一個級別。

2)「東大畢業生在日本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國」

評析:同樣要看什麼樣的人,在什麼專業,想找什麼工作,找不到的原因。

誠然,東京大學一個光環在上,很多人就覺得工作穩了。學歷固然重要,也同樣要看那個人自身情況。留學多少還有些作為客人的角度,而就職則是成為實實在在創造利益的一方了。

不考慮日本就職的現狀,一味認為自己身處名校,頭腦優異,就一定能進大企業,那便是有失偏頗。留學生群體本身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語言自帶劣勢保持母國的思維模式等等。如果不及時按照日本思維方式前進,除非能力強到突破天際,不然在水平相近的情況下,無法顯示自身優越於日本人的情況下,日本公司選日本人是理所當然的。

3)「有人剛入職就月薪30萬以上,而為何有的企業只給20萬出頭?」

評析:首先大部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在20萬日元出頭。存在幾種情況可以剛開始就30萬以上。

A.能力優秀到已經突破日本大學生起薪制度的程度(極少)。

B.大手企業里的部分崗位(如銷售),一開始就會獲得較高月薪,加上一些補貼,可以突破30萬(較少)。

C.存在不發獎金的年俸制公司,直接把一年工資平均到12個月發放。例如一年360萬的話,每個月就可以獲得30萬了。當然,這是稅前工資(常見)。

D.各種各樣的情況……

即,存在但並非普遍。如果因為存在一部情況,就認為這是普遍現象就錯了。

4)「日本人排外,找工作和升職困難」

評析:這是一個涉及到日本人性格的問題,不多展開。

但試想,在國內大城市,同等條件下,本地人和外地人,哪個更容易被錄取?顯然是本地人,因為公司考慮到外地人可能幹一段時間就走了,但本地人更容易長留。

你作為外國人,如果沒有明顯勝於日本人的地方,那你憑什麼和日本人競爭?除非講明需要招外國人的企業,否則幹了一段時間就回國了,公司是不是白培養你了?

所以只有拿出作為留學生的長處,去直擊日本學生的短處,你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的確想在日本混得開,最好能夠模仿日本人的思維和行動模式去做事,讓他們產生一種你和他們的想法一致的感覺,那樣他們才會更加接受你。但這也是對於外國人而言最難的。尤其是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是有問題的,但他們都認為這樣好,你偏偏要顯示自己方法更優越,反而不一定會讓他們喜歡。

5)「日本工作壓力大,加班多,甚至下班要陪同事喝酒,深夜才能回家」

評析:加班的確是普遍存在的。但普遍存在不等於「自己也要加班」。

首先要去了解什麼壓力大加班多的原因,其次了解自己所想求職的行業公司崗位的加班情況,最後實際上班後,自己該做好哪些事情就可以避免加班,而不是聽到「加班」就望而卻步。

一個普遍加班的行業,未必所有企業都加班;一個普遍加班的企業,未必所有部門都加班;一個普遍加班的部門,未必所有員工都加班。而作為想在日本求職的留學生,需要自己了解情況,以及去努力,便是應該做的。

至於陪同事喝酒,那又是部分的情況。比如坐辦公室的白領,加班做PPT改資料,結束髮現就八九點,拉著同事去喝酒解壓,這是很常見。但如筆者工廠,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同時部門裡女性職員較多,別說被拉著喝酒,找人喝酒都困難。

6)「通勤時間太長,坐電車單程2小時以上」

評析:這個就很簡單了,比如在東京上班,但住在東京稍遠的郊區的老家,而不是租靠近公司的房子。筆者在神奈川鄉下工業區上班,就租附近的房子,每天騎車十分鐘到廠里。

通勤時間取決於住所和公司位置,而為何不選擇住近的地方,每個人原因不同。比如不想花錢租房子,所以住父母家裡。抑或夫妻雙方上班兩個方向,所以為了另一半選擇了遷就。原因有很多,而不要只看表面現象。

3.總結

可能還存在許許多多的表象言論,筆者也無暇一一提及。需要注意的只有一點——分析這件事背後存在的原因,以及結合自身情況去考慮

道理都非常簡單,大家一看也就明白。但在信息缺乏的時候,只能相信一些眼前看到的東西,願意去相信的東西,這非常正常。但如果還試圖想在日本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就不要對這些所謂「普遍現象」深信不疑,時刻懷有辯證看問題的精神。

哪怕的的確確在自己行業,這些負面情況是普遍現象,99%的人都是這樣,也要通過自己努力,成為剩下那些好的,或者自己能認可的人。

時刻提醒自己,在日本就職的目的是什麼,自己能否達成自己的目的,自己需要通過哪些努力達成自己的目的。如果超越自己努力的界限,也無法達到自己希望的程度,那就思考是否即便如此還是要在日本就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