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片面言论的现状

片面言论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网上存在一些较为片面的日本就职的言论,主要表现为「日本人口短缺,工作随便找」/「日本就职困难,工作辛苦压力大」等较为极端的看法,容易让人盲目自信或者内心动摇,对日本就职产生一些刻板印象。

产生这些片面言论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的的确确是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同时由于媒体广为宣传,或者所谓「亲身经历者」的自述(我有个朋友在日本就职如何如何系列),使得可信度大幅提升。同时,比起普通就职经历,那些言论更有「亮点」,往往吸引人去阅读,并深以为然,口口相传,于是也就变成了那样。

深信类似言论的不良影响

如果对片面的内容全盘接受,就会产生一些错觉和偏见。

比如看到别人说工作好找,但当实际上真正就职时遭遇一些坎坷时,往往容易怀疑自己,或者质疑那些经历真假,却不曾考虑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局限性。屡次受挫,陷入恶性循环后,很容易自暴自弃,不去正视问题,导致最后无法在日本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随便就职或者回国。

如何客观看待这些言论?

因此要辨证看待网上的言论,明白「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这件事即可。

至于这个现象是不是普遍,为什么普遍,对于自己是不是符合这种情况,是值得思考的

切忌人云亦云,比如看到点赞多的正面或者负面言论就深以为然。要结合自身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己知彼才能提高就职成功率。

2.针对一些常见观点的评价和解析

1)「早早地内定拿了三四个,公司随便选」

评析:要看什么样的人,在通过怎样的努力下,获得了什么样行业和企业的内定。

每个人能力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求职行业和公司规模不同,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比如,个人自身优秀(如具有看问题透彻,反应速度快等优异素质),同时在名牌大学(就职信息和机会本身就多,如教授推荐等),求职于某竞争激烈程度较低的行业(笔者不清楚,故泛指),那自然相对而言容易很多。

反之,个人各项水平一般,又在普通大学,求职于某竞争激烈的行业,那和之前比自然难度上升了很多。

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可能前者最后找不到工作,后者却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不存在,但那就受更多因素影响,只是单纯成功率而论明显前者高一个级别。

2)「东大毕业生在日本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国」

评析:同样要看什么样的人,在什么专业,想找什么工作,找不到的原因。

诚然,东京大学一个光环在上,很多人就觉得工作稳了。学历固然重要,也同样要看那个人自身情况。留学多少还有些作为客人的角度,而就职则是成为实实在在创造利益的一方了。

不考虑日本就职的现状,一味认为自己身处名校,头脑优异,就一定能进大企业,那便是有失偏颇。留学生群体本身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语言自带劣势保持母国的思维模式等等。如果不及时按照日本思维方式前进,除非能力强到突破天际,不然在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无法显示自身优越于日本人的情况下,日本公司选日本人是理所当然的。

3)「有人刚入职就月薪30万以上,而为何有的企业只给20万出头?」

评析:首先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在20万日元出头。存在几种情况可以刚开始就30万以上。

A.能力优秀到已经突破日本大学生起薪制度的程度(极少)。

B.大手企业里的部分岗位(如销售),一开始就会获得较高月薪,加上一些补贴,可以突破30万(较少)。

C.存在不发奖金的年俸制公司,直接把一年工资平均到12个月发放。例如一年360万的话,每个月就可以获得30万了。当然,这是税前工资(常见)。

D.各种各样的情况……

即,存在但并非普遍。如果因为存在一部情况,就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就错了。

4)「日本人排外,找工作和升职困难」

评析:这是一个涉及到日本人性格的问题,不多展开。

但试想,在国内大城市,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和外地人,哪个更容易被录取?显然是本地人,因为公司考虑到外地人可能干一段时间就走了,但本地人更容易长留。

你作为外国人,如果没有明显胜于日本人的地方,那你凭什么和日本人竞争?除非讲明需要招外国人的企业,否则干了一段时间就回国了,公司是不是白培养你了?

所以只有拿出作为留学生的长处,去直击日本学生的短处,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的确想在日本混得开,最好能够模仿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去做事,让他们产生一种你和他们的想法一致的感觉,那样他们才会更加接受你。但这也是对于外国人而言最难的。尤其是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是有问题的,但他们都认为这样好,你偏偏要显示自己方法更优越,反而不一定会让他们喜欢。

5)「日本工作压力大,加班多,甚至下班要陪同事喝酒,深夜才能回家」

评析:加班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但普遍存在不等于「自己也要加班」。

首先要去了解什么压力大加班多的原因,其次了解自己所想求职的行业公司岗位的加班情况,最后实际上班后,自己该做好哪些事情就可以避免加班,而不是听到「加班」就望而却步。

一个普遍加班的行业,未必所有企业都加班;一个普遍加班的企业,未必所有部门都加班;一个普遍加班的部门,未必所有员工都加班。而作为想在日本求职的留学生,需要自己了解情况,以及去努力,便是应该做的。

至于陪同事喝酒,那又是部分的情况。比如坐办公室的白领,加班做PPT改资料,结束发现就八九点,拉著同事去喝酒解压,这是很常见。但如笔者工厂,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同时部门里女性职员较多,别说被拉著喝酒,找人喝酒都困难。

6)「通勤时间太长,坐电车单程2小时以上」

评析:这个就很简单了,比如在东京上班,但住在东京稍远的郊区的老家,而不是租靠近公司的房子。笔者在神奈川乡下工业区上班,就租附近的房子,每天骑车十分钟到厂里。

通勤时间取决于住所和公司位置,而为何不选择住近的地方,每个人原因不同。比如不想花钱租房子,所以住父母家里。抑或夫妻双方上班两个方向,所以为了另一半选择了迁就。原因有很多,而不要只看表面现象。

3.总结

可能还存在许许多多的表象言论,笔者也无暇一一提及。需要注意的只有一点——分析这件事背后存在的原因,以及结合自身情况去考虑

道理都非常简单,大家一看也就明白。但在信息缺乏的时候,只能相信一些眼前看到的东西,愿意去相信的东西,这非常正常。但如果还试图想在日本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就不要对这些所谓「普遍现象」深信不疑,时刻怀有辩证看问题的精神。

哪怕的的确确在自己行业,这些负面情况是普遍现象,99%的人都是这样,也要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剩下那些好的,或者自己能认可的人。

时刻提醒自己,在日本就职的目的是什么,自己能否达成自己的目的,自己需要通过哪些努力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果超越自己努力的界限,也无法达到自己希望的程度,那就思考是否即便如此还是要在日本就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