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

  • 《漫談CRM體系化建設1 – CRM與客戶管理綜述》
  • 《漫談CRM體系化建設2 – 如何開發客戶》
  • 《漫談CRM體系化建設3 – 如何留住客戶》
  • 《漫談CRM體系化建設4 – 如何服務客戶》
  • 《漫談CRM體系化建設5 – CRM體系化解決方案》

一、CRM與客戶管理綜述

本章介紹客戶管理的本質,主要講解業務,是理解CRM建設的前提,需要大家用心閱讀理解。

1、CRM是一種理念

CRM最早由著名的IT管理諮詢公司Gartner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有一些技術層面的演變,但其本質和理念並沒有改變。有些人以為CRM就是銷售管理系統,有些人以為CRM就是客戶細分,有些人以為CRM就是營銷,這些都是比較片面的理解。本質上來講,CRM代表一種企業對待核心客戶資源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方法,通過信息技術幫助企業識別、發展、維護、服務客戶,提升企業收入,提高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所有盈利性質的企業,經營發展都圍繞客戶開展,如何設計合理的管理制度、業務流程來開發客戶,如何準確識別、細分客戶群體來做更準確的二次銷售,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讓客戶滿意,這些都是企業要需要思考的問題。CRM體系的發展,讓企業解決以上問題更加科學,高效。CRM是企業經營管理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軟體系統的建設,讓企業能夠將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管理理念落地執行。

CRM從軟體系統建設的角度來講,是一整套體系和平台,包括各個應用系統的實施和打通,整個體系包括從前端應用到數據底層的一系列配合與聯動,支持了企業圍繞客戶管理的方方面面的業務。

以上概述,可能過於抽象晦澀,實際上讀者可以先具備一個意識,就是企業在管理客戶的時候,會面臨很多共同的業務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軟體系統才能比較完美的解決。本文將從業務的角度切入,闡述企業客戶管理面臨的業務要點與問題,再給出對應的CRM產品解決方案。當您通讀全篇文章後,再回頭閱讀本節內容,會有更深的體會和認識。

2、企業如何發展維護客戶

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服務於客戶。所有的企業,都希望客戶能夠以高客單價持續消費。如果我們從客單價和下單頻次兩個維度,將企業的客戶群體做一個切分,可以得到一個四象限圖。

圖中我們標記了A、B、C、D、E五個客戶群體。企業的核心訴求之一,便是找到更多的潛在客戶群體A,轉化為客戶群體B,並努力使客戶群體B向客戶群體E轉移,盡量留在E的位置。

處於客戶群體A的潛在客戶,我們一般稱為銷售線索或商機,企業需要儘可能多的收集A群體的潛在客戶數量,才會有更多的機會轉化為真正消費的客戶。企業的經營過程,就是讓更多的A轉化到E並盡量維持較長時間,在此過程中,要保證完善的客戶體驗以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不同的企業,根據售賣產品和服務的不同,目標客戶定位不同,業務流程不同,對A、B、C、D、E五個客戶群體的管理模式不盡相同,我們可以總結一些比較典型的管理方法。

對於潛在客戶群體A(圖中橘色面積覆蓋的區域)向B的轉換,是所有企業都非常重視的環節。客戶都是由線索轉化來的,如果對所有可能的意向客戶不做徹底的跟進,客戶會輕易流失。對銷售線索的跟進,最好是積極、主動的,發掘其意向,並努力產生轉化。為此,多數企業都會安排線下銷售團隊,以及電話銷售團隊,完成A群體的資料搜集,以及跟進轉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些網站或實體店隨意登記了手機號,沒過多久就會有銷售電話聯繫你,並且有時候孜孜不倦。銷售對有意向的潛在客戶會非常珍惜,不會輕易丟掉每一個可能的銷售機會。

新客戶的轉化,是一件挑戰很大的工作,有可能上百條線索只能產生一個轉化,尤其是一些B端客戶,可能銷售團隊花了很大的精力跟進,最終卻沒能成單。如果銷售線索質量差,數量大,由線下人員跟進顯然效率很低,為此很多企業通過呼叫中心外呼團隊先對所有線索進行一遍摸底,對有可能有意向的客戶,轉交到線下團隊跟進,以此提升整體銷售團隊的工作效率。

我們常說的銷售管理OCRM,就是管理、協助線下銷售人員,實現對客戶群體從A到B的轉化。

當客戶進入B群體時,多數企業都希望客戶儘快向C、D、E群體轉化。在這個環節,企業通過交叉銷售、向上銷售的策略,來持續刺激、維持客戶,但同時要把握好和客戶的接觸程度與頻率,如果過於頻繁,會讓客戶感到反感。此環節的重點,在於如何能夠更加準確的理解客戶,掌握客戶的訴求,以合適的形式和時點切入,引導其二次消費。對於B、C、D區域的客戶(圖中黃色面積覆蓋的區域),很多企業出於對銷售成本的控制,不再安排線下銷售團隊持續跟進服務,而會通過呼叫中心外呼,或線上運營方式來完成此項工作。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有些企業可能依然給客戶安排一對一專屬顧問,以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體現客戶的尊貴,但實際上大量的營銷工作,都是由專門的團隊來完成的,一般的一對一顧問更多的職責是開發新客戶,很難有多餘的經歷對所有的客戶做二次銷售。

我們常說的營銷型CRM,就是挖掘、分析客戶,實現客戶群體從B到C、D、E的轉化。

給企業貢獻了80%收入的客戶,很可能只佔整體客戶數量的20%,這些客戶我們稱作大客戶或頭部客戶。一般此類客戶處於象限圖中藍色面積覆蓋的區域。這類客戶是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客戶資源,需要盡全力維護,因此一對一的專人維護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企業都有大客戶銷售部,以及差異化的客戶服務體系,由專門的團隊來長期管理維護這類客戶,對這類客戶的營銷,不能簡單地通過外呼或線上營銷完成,最好由專人跟進,甚至是專項跟進,牢固把握企業的「財主」。

有些企業產品特殊,比如說大型工程機械,或者是房產代理,可能客戶一次買入後很難產生二次購買,但即便這樣,企業也會發展更多的衍生產品和服務,希望在其他方向充分挖掘商業機會和客戶價值。如今的商業環境,競爭高度激烈,企業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

3、線上渠道帶來的顛覆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商業的銷售模式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和挑戰。在10年前,很多企業對互聯網的概念還僅僅是一個線上公司宣傳網站,但如今線上渠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銷售渠道,與傳統渠道並駕齊驅,甚至超越了傳統渠道。舉個例子,以前的保險銷售,都是通過代理人或電銷外呼人員完成,公司需要管理龐大的銷售團隊,來實現銷售目標。現在,很多保險產品都可以在線上,由客戶自助購買,這樣將大大減少企業的銷售管理成本。但是如何通過線上渠道導入流量,提高轉化,就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為提升線上渠道的收益,產品經理和運營崗位相應而生,流量運營和活動運營負責通過各種手段,引導有保險訴求的客戶進入公司網站或landing page,產品經理負責設計轉化率最高的註冊購買流程和交互體驗,以便這些高價值線上客戶線索能夠盡量轉化為成交客戶,同時通過各種策略和機制,形成購買客戶的口碑傳播,引入更多流量和銷售線索。

新的線上銷售形態,本質和傳統銷售沒有區別,都是盡量搜集銷售線索,導入關注度,通過各種手段和優化,提升下單轉化率,再形成分享機制和口碑傳播。但在操作層面,全流程的設計和控制,與傳統銷售又完全不同。一個好的PM,可以通過逐層逐步的數據分析,以及充分的AB測試,將每一個步驟的用戶流失降到最低。如何把故事講好,如何把產品最吸引人的地方說清楚,如何讓客戶儘快下單付款,產品經理實際上完成了一個好銷售的工作。不同之處是銷售人員可以通過面對面溝通掌握客戶的真實心理動態,做出對應的舉動,而產品經理只能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來優化交互和流程。

在線業務的發展,對CRM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挑戰。首先,在web環境下,可以對用戶所有的行為軌跡做捕獲和監測,這就對用戶(或銷售線索)的行為、需求有了更精細化的建模與分析要求,通過對所有搜集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輸出畫像、模型,以及經過測試並固化的各種自動化營銷策略;其次,要對捕獲分析後的數據做合理的甄別和使用,給銷售或客服團隊提供有價值的分析輸出,以協助其決策,甚至直接給出工作計劃建議;再次,對各種數據的綜合分析,包括對競品數據的扒取,形成競爭分析、市場分析、行業分析等方面的報告,給高層決策提供參考;最後,最重要的一點,社會化營銷的發展,對SCRM的應用建設提出了直接與急迫的訴求,企業對多社交渠道的客戶接觸點管理,對社交形態下的客戶分析,以及基於SNS的輿情分析監控,都是當前非常火熱的應用方向。

4、什麼時候需要線下銷售團隊

雖然線上渠道在所有企業都變得越來越重要,更多的企業希望鼓勵客戶自主消費,自助消費,來節約銷售運營的管理成本,但線下銷售團隊依然是很多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團隊,因為很多行業或業務,買賣的本質,決定了交易的撮合最好由真實的「人」出面來解決。我們可以總結一些需要由線下銷售人員跟進的業務特點。

(1)B端客戶業務

基本上所有目標客戶為企業或公司的業務,都會有銷售人員跟進。即便是輕量級的SASS軟體,年服務費在幾千塊錢,也會有業務員主動跟進。原因很簡單,企業採購與個人消費相比,更加理性,決策更加複雜。企業客戶很難產生衝動性消費,企業客戶的訴求很明確,企業客戶會綜合對比市面上的解決方案,經過充分的了解和溝通,最終挑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不主動出擊,企業客戶很快就會忘記你,並且很容易被競爭對手的銷售拿下。B端客戶的轉化,是一件挑戰非常大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大合同,基本上要來往多個回合才能搞定。2B銷售,對銷售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非常高。

(2)客單價很高或客戶需要做謹慎選擇的業務

對於個人客戶來講,客單價很高的商品或服務,客戶都會謹慎選擇,如果不採取主動銷售,則會輕易被其他採取主動銷售的競爭對手拿下。對於決策周期比較長的商品或服務,客戶需要充分了解並權衡取捨,也需要有專人跟進,進行詳細的溝通介紹,打破客戶所有的疑慮,才有可能產生轉化。比如教育培訓,客戶希望有充分了解,試聽,才會做出選擇,此時如果不採取主動銷售,客戶很容易流失。

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總是最有效的,主動式銷售永遠是最善於把握機會的,但是對於低客單價的商品和服務,或者客戶量級非常巨大,企業難以做到銷售人員對所有銷售線索的全面覆蓋,此時需要作出權衡取捨,如何劃分客戶群體,對重要的,價值高的客戶採取主動式專人跟進,或者至少也要通過電話銷售做多次溝通;對普通客戶,鼓勵自助服務,以降低運營成本。有一個比較生動的例子,如果你在網銀自助操作,買了幾十萬的基金做投資理財,銀行基本不會搭理你。但如果你有幾千萬的理財訴求,即便你希望自助管理,銀行也一定會有專人找你溝通。

5、雙邊市場的CRM管理對象

有一種獨特的業務模式,有必要單獨做一下介紹,就是雙邊市場業務,也可以叫做平台式業務。採取平台式業務的公司,負責維護平台生態,撮合平台內的買賣雙方完成交易,收取管理費或傭金。比較典型的平台模式企業有天貓,淘寶,美團,攜程,另外類似於百度、今日頭條這類以廣告變現為主的業務也可以理解成平台式企業。美團一方面要引入更多的商家提供商品服務,另一方面也要保證足夠的消費者來篩選並消費。百度一方面要引入更多的廣告主來購買廣告位,另一方面也要保證龐大的流量,對廣告資源進行消費。

雙邊市場的特點是,市場的兩端的每一方都得足夠多,才能吸引更多的另一方。對於上面提到的互聯網公司,常見的做法是,通過線上手段來獲取消費者端,通過線下銷售團隊來獲取商家端;對於消費者端,需要做充分的客戶分析與數據挖掘,提高交易撮合的成功率;對於商家端,要用OCRM和CallCenter完成對銷售團隊的管理,以最高效率讓商戶入駐並持續進行平台「店鋪」的經營管理。

6、CRM的目標用戶

以上著重講解了客戶管理的業務本質,是理解CRM體系的前提。CRM作為一套平台體系,目標用戶群體主要為企業內部人員,核心用戶為銷售、運營、客服三個團隊,此外還會涉及風控、審核團隊等。可以通過一張圖表,來描述CRM的目標用戶群體對CRM的依賴程度。

客戶是CRM體系關注的核心對象,從客戶發散出來的同心圓,越靠近內側代表和CRM的關係越緊密。

  • 銷售團隊使用OCRM系統進行銷售管理和支持工作。
  • 客服團隊使用CallCenter系統進行呼入客訴受理以及呼出回訪和外呼銷售工作。
  • 運營團隊使用客戶建模、畫像以及營銷平台完成營銷和數據分析相關工作。
  • 管理層與經營分析人員通過ACRM系統跟蹤關鍵指標,進行業務分析、行業分析、竟對分析等工作。
  • 風控、審核團隊使用相關業務支持系統完成風險控制和反作弊工作。
  • 財務、行政、HR可能會用到銷售人員、團隊架構等一些基礎數據。

7、CRM的產品線劃分

根據CRM可能涵蓋的目標用戶群體以及所支持的業務,我們可以繪製一個粒度很粗的CRM體系架構圖,作為接下來詳細論述的一個框架性指導,本文之後的所有內容,都會從各個業務場景切入,先澄清業務,再介紹系統解決方案。隨著一個一個業務問題的化解,這張框架圖的血肉將被填充完整。

--

作者:楊堃(微信號公眾號:goYangKun),11年互聯網研發、產品設計經驗,曾就職於百度,現就職於vipki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