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因格教育·大学生人才孵化中心

一、

两千年前,在中原大陆的某一个地方,一个好看的小哥哥走进了宫殿。面对著帝王,他讲出了他的一个故事。

可能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他讲的那个故事,会让他的国家在一年之后,强大到就连四大邻国都膜拜不已。

他就是邹忌。

他用自己被人捧的故事,来提醒齐王:「不要被身边的舔狗舔得迷失本心啦!」

于是齐王说,「妙啊!」采纳了建议,推行了政策,从此齐国走上了富强的新道路。


二、

时间过去了一千多年。

这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气愤。过往的种种委屈也浮现在了脑海中。真情实感涌上心头,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我早晚有一天要干掉你这个乡巴佬!」

这个「乡巴佬」是谁?

是魏征,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常常在朝廷上直言进谏,针砭时弊,让李世民下不了台,很没面子,一时心里难以接受。

也难怪李世民会想要砍他。还要多亏李世民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否则,魏征估计有多少条命都不够死了。


三、

一个让帝王欣然接受,一个让皇上气到脑梗。

邹忌和魏征,同样都是进谏,同样都是为了给他们的上级讲明白一个道理。但是,为什么给人的感受却如此不同呢?

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你跟你的老板说:「亲爱的老板,这样不行,我想我得跟你讲明白一个道理。」

「恭喜你,亲爱的朋友。你明天开始可以休一个终身的假期了。」老板会这样回复你。

跟人讲道理容易变成一件危险的事。因为一旦开启讲道理模式,被说道者就会变成「下级」。这会给他很不好的体验。哪怕你的道理说得再对,对方也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也难怪李世民会气成这样了。

但是,无论是古代的大臣,还是现在的职场人,向自己的上级说明事实讲明道理,都是难免会发生的事情。

为了保住性命、为了保住工作,那到底应该怎样讲道理呢?

这个时候,就要学学邹忌——用讲故事的方式。

因为讲故事有四大好处;

1、人人都喜欢听故事

2、故事简单易懂又好记

3、说服力要比讲道理强

4、还可以给事物赋予意义

如果你想要成功而委婉地说服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一个能传达相同道理的故事去说服他——先讲出一个故事,再把故事背后所包含的道理讲给他听。

这样就要比拿出一个道理直接丢给对方来说,简单得多了。

那么故事来自哪里呢?怎样才算一个故事呢?

故事或许是来自你的亲身经历、或许是来自你的所见所闻、或许是你从书上看到的,只要它包含了角色、情节、冲突、结局这几个关键要素,那么就可以作为一个故事被你收入囊中。

只要你将故事们记在脑海中,让自己有丰富的故事库存量,总会有一天,你的那些故事会派上大用场的。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尽情地使用那些故事吧!他们不仅不会抵触,还会津津有味地听你讲完呢。

(这个因格说敢负全责~)

编辑:因格教育·大学生人才孵化中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