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956_412655695520185_2042666884_n  

 

开学第一天,教室里挤满来选修「领导」课程的学生,这一群两年后就会变成企业竞相争取的名校MBA兴奋地等待教授出现。

教室门被推开后,走进三个人,教授后面跟著一个年轻的陌生人,还有一位年龄与教授相当的企业名人,年纪在六十岁上下。

教授先介绍这位年轻的陌生人,说他是去年以第一名毕业的MBA学生;另外这位企业名人则是教授的高中同学,学历却只有高中毕业。

教授说明了,他今天邀请这两位来宾,分别用20分钟来说明什么是「好的领导」?然后要同学写出这两人的差异是什么?

第一名的毕业生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领导经验,这五人包括奇异的杰克威尔许,英代尔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与台湾的郭台铭和张忠谋。

听来似乎这五人的领导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领导」。

年轻人讲完后,很有信心地将麦克风交给这位企业名人,企业家微笑地说,他本来可以用六个字就说明完「什么是好的领导」,但是,怕教授和同学说我在混水摸鱼,因此必须把六个字讲成二十分钟,希望大家未来不要学我把「领导」给复杂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职场岁月当中,只是不断地想做到一个境界,那就是:如何让别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 出于『心』甘情愿,而非出于『薪』甘情愿。虽然只差一个字,我却练习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愿比较简单,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办得到,但是,要做到让别人『心』甘情愿,就必须要让员工打从心底接受你,所以我认为,领导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领导等于做人 』这六个字而已」。

「我把职场分成从什么都不懂、初阶主管、中阶主管、高阶主管、老板五个阶段,为了把人做好,我不断在每一阶段练习一件事,因此,总共要练习五件事,虽然只有五件事,但它们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时间」。

「在我自己刚毕业,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我练习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从不会去问公司给的任务有多困难,我只问自己要如何去达成而已,练习久了,就会感觉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长。」

「后来自己变成了初阶主管,我练习的第二件事是:『少说、多听』,也就是可以听的时候我绝对不开口,让自己不断学习如何掌握重点与分析逻辑。练习久了,自然学会以后讲话只需讲重点的智慧。」

「当自己成为中阶主管后,我练习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凡是以别人的角度来想,练习久了,自然培养出更大的雅量。 」

「成为高阶主管时,我练习的第四件事是:『少旧、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复做已经成功做过的事,否则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练习久了,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最后当自己变成了老板,我练习的第五件事是:『少会、多读』,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从什么都不会的阶段再开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阅读,书读多了,自然会看到自己还有很多本该谦虚的地方。」

老教授最后向学生解释,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没经验的管理学生与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比对,主要是想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简单的事实,若想将自己变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那就请先要把人做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