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古代婚姻遵循两大基本原则,其一是“门当户对,身家相配”,其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时,古代人结婚还有六大严格流程要走,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且,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王朝时期,婚姻大事一般也都是由男方主动发起的。

  但是在宋朝,却有一种打破传统的奇葩婚姻文化横空出世——榜下捉婿!

  所谓“榜下捉婿”,通俗来说就是在科考发榜之日,全国各地的高官富绅便会全家出动,在新科举人进士中为自家千金挑选夫妇。说是“挑”,实则其凶猛程度与“抢”无异,所以民间称之为“捉婿”。

  关于“榜下捉婿”,正史野史以及宋人笔记中都多有记载和涉及。“榜下捉婿”看似奇葩,但在宋朝的参与度极高,除了土豪富商,还有各级高官乃至于当朝宰相都不惜放下身段亲自“榜下捉婿”

  与传统婚姻不同,“榜下捉婿”唯一的标准就是“中榜”,而对阴阳吉凶、家世背景、身高长相、年纪健康等情况一概不管。由于中榜的举人进士太少而捉婿的高官富绅太多,所以高官富绅在捉婿时往往是饥不择食,只求成功率,还因此闹出了很多笑话,以下试举两例。

  宋朝有位相貌不凡的书生,因为才华出众有幸年轻中举。由于此书生在年龄和相貌上都有鹤立鸡群之感,所以在发榜之日成了众多高高官富绅哄抢的对象。其中有一个权势之家,出动了十几个壮丁将此书生首先给抢回了家。这家的准丈人是一位当朝高官,他见到书生后万分满意,于是对书生说:“老朽家中无子,唯有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长得还算标志,公子若愿意娶之为妻,我这所有家当可全数归你。”

  书生莫名其妙被捉了婿,此时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幽默而不失礼貌地说:“在下出身寒微,若能高攀大人自然是天大的幸事,但我需要先回家与妻子商量一下再作答复,可否?”

  原来,人家书生虽然年轻,却早已娶妻生子,被莫名捉了婿并非他自愿,于是只能有这种方式化解尴尬。

  另外一个宋朝“榜下捉婿”的故事则更有趣。有一位名叫韩南老的宋朝文人,直到一把年纪才考上了进士,没想到中榜后立刻有人上门来提亲。媒人说对方是一个富家小姐,年方二八,风华正茂,一心要嫁一位进士,因为“榜下捉婿”失败所以请媒人上门求亲。韩南老不好直言拒绝,只好写了一首诗让媒人转交富人,其诗曰:“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原来,韩南老此时已经73岁了,当那位小姐的爷爷都绰绰有余了。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宋朝的“榜下捉婿”确实是“饥不择食”、“没有底线”的。而且,凡是“榜下捉婿”者必须是非富即贵,普通百姓根本没资格。那么,这些高官富绅到底因何不惜放下身段,非要在“榜下捉婿”不可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宋朝文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社会地位。

  宋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由于门阀当道,所以人们在婚姻中最看重的自然也就是门第。但到了宋朝,由于赵宋政权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随之空前发展,为了鼓励世人读书参加科考,宋真宗还喊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呼吁口号。

  在其他朝代,除非是高中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否则即便是榜上有名也未必能当上大官,而是需要继续考核继续等。但是在宋朝,但凡进士五甲以上者便可直接授官,即便只是中举也必然是前途无量。

  两宋时期文官当道,诸如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这些文豪大儒都做到了位极人臣。而且,宋朝文官的待遇也是空前绝后之高,比如,开封府尹包拯只是个二品官,其年薪折合成人民币却超过了今天的600万元,更莫提朝中的一品大员们了。

  宋朝的高官富绅热衷于“榜下捉婿”,看似很功利,是看上了人家新科举进士的前途无量,但细想一下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被“榜下捉婿”的书生,大多出身寒微,高官富绅对他们高看一眼、礼遇有加,并愿意将自家千金下嫁之,这是古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由于宋朝文人地位高,所以举国上下也都追捧文人,有钱有门第的权势之家便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提升社会地位,反映出的其实是全社会对文人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的重视。也正是由于这种尊重和重视,宋朝才会成为史上文人最美好的时代,诞生了诸如三苏、柳永、陆游等一众旷世奇才。

  我们读历史,在听故事的同时更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这看似奇葩的“榜下捉婿”,折射出的却是宋朝的文化繁荣之象。

  参考资料:《宋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