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邦山战诸地纪念碑 登高山名: 马拉邦山(马那邦山)
官方标高: 海拔1406 或 1407M
山系位置: 苗栗县大湖乡、泰安乡
经度:120.913841 度
纬度:24.367254 度
隶属区域: 雪霸国家公园内
山系级数: 4级(小百岳)
三角点数: 一等三角点×1
公厕位置: 第一停车场、第二停车场、天然湖登山口
开放时间: 全日开放
山系特色: 樱、枫、云海、大霸-雪山圣棱线、古战场、观光果园……
建议工具: 登山杖、护膝、帽子、水、防蚊液、雨衣、干粮、相机……

 

马拉邦山山顶的云海与棱线
没有枫红的马拉邦山还有美丽的云海、起伏的棱线与蜿蜒的溪线

呃…难道是因为最近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所以连登山也要选择泰雅族的抗日古战场?---→这一切真的都是巧合啊!

某D:为什么你最近会想要开始爬山…

没办法,死鱼从去年开始,身体状况就不断,后来又很悲哀地发现,我的膝盖比人家生过好几个小孩的还糟,两根猪小腿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痛到无法行走,所以,一旦有机会去爬山,通常都是上山喘得要命,下山痛得要死。

某狐狸:都已经这样了,干嘛还要自虐啊?…

关于这点,身为一只被好男人豢养的居家狐狸是不会懂的。咱家虽然不是小王子,但也不想一整个人生过得糊里糊涂的……就是因为「事已至此」,所以才想拚一下,趁著还能勉强走走的时候,尽可能地看过这块土地的美;或许,除了当朵蘑菇外(典故详《小王子》),我也能种出一株骄傲的玫瑰花。

废话不多说,既然只是「走走」,而不是「爬爬」,那么各位看倌就别太要求以下这篇分享文的专业度了……

 

▂▁ ::: 选错登山口?多走冤枉路? :::▁▂

呵呵……这次有幸邀得忙到焦头烂额的某D与自己同行,真是太幸运了,因为全程都是他在开车~~真是过意不去。

不过,都要怪我,没事先做足功课,第一次造访这个被专家评为「4级」难度的登山路线,我们却偏偏选了一个最迂回的登山口:『上湖登山口』。

比起「珠湖登山口」或「天然湖登山口」,要通往这个登山口之前,必需先经过一大段窄得要命、完全无法会车的产业道路,所以,熟门熟路的登山客,大多不会选择从此处入山。再加上可能还没到赏枫的热门时节,所以没看到有人在提供其他山友所说的「接驳服务」;而且更诡异的是,马拉邦山一般来说会被归类为「热门路线」,更何况9月24日是天候良好的周末假日,但在整整6小时的登山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登山客。

官方提供的导览图
官方提供的导览图(点了可看大图)

虽然某D有小念了我一下,不过我们2人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而且又不是以后都不来了,所以,就很驼鸟地就当做是在累积甜美的记忆啰。

首先,我们很勉强地想将车开上「锦云山庄」前的小小小停车场,途中“很幸运”地只遇到一次下山车辆,在对方主动礼让、且中途遇到好心大姐的指引下,硬是顺利地把我的小可开了上去。虽然从这里开始,还是要走大约1.3K的产业道路才能到达登山口,但总比走4K来得强……

锦云山庄旁的导览图
某D说要拍一下山庄张贴的导览图,万一迷路时可以对照一下……还真是一语成谶啊…… 【标高:799M】

而且,这段产业道路也不是没有可看之处,沿路虽然没有密林覆盖,但是二旁的树木(是榉树吗?)还是交织出一段朦胧美的步道,再加上一些小花小草跟不知名果实的相衬,所以在景观上并没有这么无趣,中途还有几段破口可以俯瞰东兴村的聚落与梯田农作之美,也算得上是赏心悦目。

鸟瞰东兴聚落
产业道路沿途景致 产业道路沿途景致
上:往下俯瞰东兴村聚落的视野【标高:827M】
下:产业道路两旁也有树林、果实、小花可欣赏

 

▂▁ ::: 我们在桂竹林与蜘蛛网间迷路了……真是鬼打墙…… :::▁▂

从产业道路到登山口的导览牌为止,我们走走停停拍来拍去的……大概花了40多分钟,在此要小小抱怨一下:这条路线大概是我到目前为止爬过的小百岳中,路标指示最不清楚的一座,这个意见到底要跟哪个单位反映啊??───→唉呀,我真是个爱抱怨的山友啊!

方向指示牌
产业道路沿途的指示标志并不多

接著,跟某D研究了一下导览牌,最后决定往右手边走去……再接下来,我们就迷路了XD。因为导览牌之后的道路并没有任何的登山口指示,而我们二人又是那种「一路向前看」的个性,完全没注意到在某一处的左手边,静静蜿蜒著一条向上伸展的竹林步道……于是,我们就这样错过了它,然后,直直的,不疑有它地,义无反顾地迷路下去。

登山口导览牌
看到这座大导览牌后择右边那条路走去,大约2分钟就可以看到左边的登山口【标高:1044M】

呃……这真的不是我们的错,谁会料到在正式的登山口前,除了零星悬挂的几条登山带外,会连一根像样的指向椿都没有?!那……我们到底是怎么个迷路法?!

其实,我们总共迷了 2 次路,正确来说,是我们做了 2 次错误的抉择。第1次的错误是当我们进入布满青苔石路的竹林后,在二条岔路之中,选择了左边那条小路前进,途中遇到了一根乱有艺术气质的横木,还热情地为它拍了照,才再继续往下走……接著却发现前路只剩杂草漫漫的羊肠小径,保险起见,我们最后决定折回岔路口,然后,做出了第2次错误的抉择──重新往右边那条结了不少蜘蛛网的小路走去。

竹林里的青苔石
竹林里的个性树干
尽管沿路青苔盎然、超有个性的枝条横陈,却还是阻挡不了我们想迷路的决心……

说真的,有时进行登山活动时,真的要相信自己的「怀疑心」……因为这时我们已经觉得不太对劲:沿路竹枝横陈、不像经常有人健行的样子,而且在两侧的竹枝上,连一条登山带也看不到,更遑论是像样的步道或石阶;但这时就像是鬼打墙一样,我们嘴边虽然不停叨念著,却没想到要折回原来的那条大路,而且在看到色彩斑斓鲜艳的毒蜘蛛时,居然还悠闲地停下来狂拍了一阵,然后,继续执迷不悔地往路面宽度越来越小的竹林深处走去。

色彩斑斓鲜艳的毒蜘蛛
别怀疑,就连毒蜘蛛也动摇不了我们正在迷路的兴致……

搞到最后,我们是以「辟路」的姿态在迷路著……直到走到了一大面的陡峭石壁后(照片拍起来可能看不出它的倾斜度),左看右看都找不到「生路」,这才终于死了心,决定重新返回大导览牌前,再来决定之后要走的方向。就在这段折返的路程中,才突然在右手边发现了那条砌了石阶的登山步道,然后跟某D对照了相机里拍下来的2张导览图,终于确定这里就是登山口。

有陡到的石壁低调的登山口
碰壁之后(左)终于让我们清醒,然后在迷途知返的过程中,意外地看到了“失踪”已久的登山口(右)! 

到此为止,我们共花了1.5小时在走产业道路+迷路,而时间却已经逼近中午12点……就在我们才要开始拜访马拉邦山的同时,终于遇见了一对正在下山的登山客,心里突然觉得踏实了一点。

 

▂▁ ::: 自然与人文资源交织出马拉邦山的多样性! :::▁▂

这条北线的登山道,第一段也是以桂竹的林相为主,在我们往上爬了5分钟后,就决定先填饱已经在「哭夭」的五脏庙;而说到这顿午餐,也要感谢某D事先准备好的饭团呢。

众看倌:那你到底准备了什么啊.....
死鱼:呃,下次我会尽力张罗的,请某D原谅小的粗心大意呗。…

我们从容地呷饱后,继续往上走。渐渐地,步道开始从砌石转变成枕木道,林相也从原本单一的幽致竹林,慢慢地掺入了其它的树种,因为沿路也没设什么解说牌,所以不确定都是些什么树,不过,大致上应该不脱榉木、杉树之类的吧。虽然这是一段大约10多分钟的爬升,但因为林相渐浓,途中偶有巨木矗立,又有舖满一地的枯黄落叶与绿意盎然的姑婆芋、杂草相映成趣,走在其中真是惬意万分……途中也陆续遇到了二、三组的登山人马,不过人家都是下山,只有我们2只还在慢慢地往上爬。

桂竹林低调的登山口
随著高度上升,林相从桂竹林(右)慢慢变成阔叶林的景观 

虽然来的季节不对,没有看到艳丽的梅、桃、樱、枫在山林中张扬,但像这样走停由心,偶尔停下脚步来拍拍美丽的森林,间或贪婪地呼吸著奢侈的芬多精……这些都是求之难得的高级享受呢。然后,就在我们向上奋爬了25分钟后,接著来到了1KM的立碑处,不仅看到了沿途来第一支的指向椿,也拍到了一抹抢著早熟的枫红,更与一群年轻朋友、一对热情的夫妻山友相遇,此后的山路又多了几分人气。

指向牌
一抹枫红
爬到1K处终于看到了指向椿(上),也捕捉到了一抺枫红(下) 【标高:1196M】 

不过,别误会……大家当然是各爬各的,因为以我们这2只的龟速,大概没几个人受得了……不过,美景总会让人流连,而有故事的地方,更是容易吸引有缘人──于是,我们这一群人又在『马拉邦山古战场纪念碑』相遇了。

马拉邦山之所以热门,除了赏花时节能提供浓厚的游趣外,它也是一条代表著台湾历史缩影的古道,其背后逾几百年的历史故事,则由原住民、汉人、日人所共同谱写。此地很久以前就是泰雅族人的世居之地,而「马拉邦」之名也来自泰雅族语(Manapa、Malapan)的译音,不仅用来形容她的壮丽山容,其中蕴藏的丰厚资源,更提供先住民狩猎与生存所需,整条生命的脉络向北绵延至今中兴,向南可衔接象鼻士林等区,与北坑溪古道鹿场连岭古道努呼古道象鼻古道等通衢声气相通。

后来汉人移民来台时,也曾有部分垦民深入此山,从事设隘、抽藤、焗脑等开发行为,与先住民之间或有零星的侵垦冲突,让“战场”的命运悄悄启动……不过,如今立在这里的「古战场纪念碑」,最主要还是与马关条约乙未割台后的「抗日」历史相关。当时全台各地的义军因不敌日本的军火大砲,纷纷遭受镇压而宣告失败,但泰雅族人一向骁勇善战,再加上熟悉此山地形的优势,在两次大规模的抗日事件中,让日军伤亡惨重,所以事平之后,日本人就在此战区竖立了多处的纪念碑,用以悼念在战役中亡殁的日本士兵。

马那邦山古战场纪念碑
充满故事的纪念碑凭吊那段泰雅勇士抗日的历史【标高:1219M】

而当年日军也曾于此平坦腹地设立「吊魂碑」,只是后来该碑在时间的洪流里逐渐毁失,直至西元1984年才由民间团体重修,改竖立『马那邦山古战场纪念碑』,凭吊曾在这座山里消逝的生命与历史的伤痛。而今日的战场已听不到昔日杀伐炮火的喧腾声,只看见饶富诗意的古朴立碑与休憩木椅静立其中,与上下山道的石阶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色彩斑斓鲜艳的毒蜘蛛
没有昔日战场的杀伐声,只余宁静致远的自然声息

 

▂▁ ::: 热情登山友教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

此时,早我们一步到达此地的年轻山友,毫不藏私地向我们指引了旁侧低调的平台,让我们幸运地捕捉到了云海环绕的山景;而后来到达的夫妻山友则向我们透露:此处的云海其实难得一见,夏季尤其如此,直说我们真的很幸运,还预告山顶会有更大的惊喜;而现在静静伫守在我们身后的两棵青枫,将在不久后的深秋时节,化身为马拉邦山道里最火红的两道迎宾门。

古战场纪念碑旁的云海
我们的第一幕云海(是细道邦山吗?)

拍个过瘾之后,我们缓步离开了『马那邦山古战场纪念碑』,继续向上爬升,这时才发现途中的枕木步道似乎是由铁轨拆除而来……大约12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了古战场的另一个象征地──『日军军营遗址』,而从纪念碑到军营之间的坡度落差大概是40M左右。不过,虽说是「遗址」,但我们没看到昔日此处做为「隘勇线」与「砲阵地」的遗迹,只能透过解说牌的图示浅薄地想像一下曾有的光景,而安矗在这里的休憩椅则维持一贯的优雅味道。


马拉邦山的步道有不少是用铁轨、枕木舖设而来

日军军营遗址草坪与座椅
日军军营遗址没有军营与砲阵的遗迹,徒留草坪与为游客准备的木椅【标高:1264M】

再接下来的一段山路则相对平缓,走起来较不费力,林相除了杉、榉等常绿阔叶林外,又加入了台湾特有种的「台湾红榨槭」,为山友秋冬赏枫的游兴再添一笔;接著再走走拍拍约莫10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古战场第三个象征地──『石门』。这道『石门』其实是台湾「造山运动」中的一道标记,主要是因为地表抬升过程中产生的垂直节理,精准地将这块横陈于山坡上的巨石一分为二,中间变成只余一人可以通过的窄道,再加上巧妙的微升降地势,让这对分家的石头成为泰雅族后来对抗日军的「天然隘口」,在血泪斑斑的抗日史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石门
某D说太胖的人还真过不了这道『石门』…【标高:1292M】

通过『石门』后,我们继续向马拉邦山山顶进攻,途中先经过一段由树根盘节而成的山道,这么有fu的景,当然又让我们二人驻足拍了一阵。但从此之后的地势就较为陡峭,除了由铁轨、枕木、木椅交织而成的步道外,苍郁的林相也在提醒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等看到了0.18K的指向椿后,就来到了某D口中有点“硬”的『好汉坡』。这段坡道是由铁轨+软土砌成,环绕著山壁、系缚著绳索而上,在5分钟的爬升过程中,地表高度相差大约40M左右。但这条『好汉坡』最特别的不是它有多累,而是它的视觉有别于前面的几段步道,由翠绿到不行的芋叶与不知名的粉红小花蔟拥而成,浪漫到觉得可以在这里拍婚纱了。

盘根而成的泥土
这段山路看起来也很有fu吧......

大约是从『好汉坡』的上段开始,就可以从树枝的间隙中看到层峰叠峦的美景,等再爬到0.08km的指向椿时,那片美景的视野更加清晰诱人…仿佛在对游客说:『快点继续爬啊,宝藏就在最上头呢!』不过,因为先我们一步下山的年轻朋友,好心地告知山上的虎头蜂有点多,就算站著不动也会被叮……所以,我还真是抱著八分兴奋、二分戒慎的心情在“赶路”呢。

好汉坡
虽然名为『好汉坡』, 但其实还颇为娇美浪漫的…...

『好汉坡』旁看到的山峦美景
『好汉坡』旁看到的山峦美景向我们预告著山顶的宝藏有多丰厚.....

过了指向椿,再往上爬一mimi的木栈道后,就是『徐庆荣纪念碑』所在的草坪平台,然后往上还有一小段木栈道要爬,接著就来到马拉邦山的山顶了!不过,事实上,在爬最上面那段栈道时,我就完全顾不得山顶在哪里了,因为远方大安溪上游溪线从峰谷中蜿蜒而出的美景,已经让我完全失去理智,失心疯般地狂按快门,彻底贯彻标语牌上所写的:「只留摄影,不留垃圾」的理念。

众看倌:你好歹介绍一下『徐庆荣纪念碑』啊?!跳过是怎么样啊??

昏倒,这个大家孤狗一下就好了嘛……因为我是初初初级山友,所以真的不知道这位岳界名人,但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创下国内海外的登高记录,还同时担任玉山救难队员、马拉松长跑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令人惋惜的是,徐庆荣先生于1983年在印度匹古巴特峰登顶途中坠崖失踪,为了感怀他对岳界的贡献,苗栗山友们才自发性地在马拉邦山顶设立纪念碑供后人追念。

徐庆荣纪念碑
『徐庆荣纪念碑』仿佛在提醒我们:山谷真的是战场!!【标高:1401M】

 

▂▁ ::: 山顶流连40分钟,只为难得一见的云海山景!! :::▁▂

还深刻记得今年七月时拜访合欢山的情景:一片白茫茫。雨雾不停的山区,尽管在溽暑时节,仍带著一丝削骨的寒意,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不怎么好爬的山路,所以尽管登上了主峰与东峰,却仍然看不到云海缭绕山峦的美景,更别说是无情的雨势,让人连拍照的兴致都没了……

但今天可不同了……某D说是因为他把幸运带给我了,否则这等连来爬过好几次的山友都无缘一见的美景,怎么偏偏就让我遇上了。我们的幸运在于舒爽的天气、轻盈的空气让登高望远的视野清晰异常,不仅连左边雪山、大霸尖山的圣棱线一览无遗,就连右边大安溪上游的蜿蜒曲线也十分抢镜,仿佛有几千座的山峰连接到天边,一眼望不尽……这时候就会觉得,除了广角镜外,没带望远镜跟脚架上来还真是可惜。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由东而绵延至西的山线,怎么样都看不腻呢.....

不过,以上这片美景还不是最大的报偿,忽然升起的山岚与云海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他们就像游击战士,快速地掠过好些个山头,刚才还在西边,不过几个快门的光景,又去到东边,这等奇景真是登山人最大的报偿,世上有什么宝藏能比得上这些老天才能赐予的珍宝?所以,什么话都不用多说,拍、拍、拍就是了!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山岚与云海更增添了唯美浪漫的神秘感

另外,在这块平坦的山顶观景平台上,安有一颗一等三角点,来此一游的山友,总得跟它留个影;而解说牌旁还有一块已断裂为二的『马那邦山战诸地』纪念碑,随著岁月的风化,原来刻划的字迹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在山顶流连了40分钟后,我们决定下山返回停车场,但由于有「迷路」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太敢走南线的「天然湖」下坡,因为不知山友们提供的「联络道路捷径」现况为何,所以二人讨论了一下,还是决定原路折返。在这段1小时40分钟的下坡路段中,我们二人都不禁在想:刚刚我们真的有爬这么多山路吗?真是不可思议啊……

山顶美景
山顶美景
已经斑驳的『那邦山战诸地』纪念碑 与 『一等三角点』【标高:1407M】

整座马拉邦山的山脉,北起鹞婆山南势山细道邦山马拉邦山司令山大克山卓兰坜西坪,陡降于大安溪,全长约20公里,而我们这次所走的步道顶多2KM(不算产业道路的话),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安排个长假,或许可以考虑把附近的几条古道一网爬尽呢!

锹形甲虫
回程意外拍到一只可爱的锹形甲虫

 

▂▁ ::: 约莫在深秋,还要再造访这条我心中的 2 级路线…… :::▁▂

现在一边打著这篇分享文,一边在懊恼著:回程没走天然湖线…还真是失策啊!不过,我一直秉持著「有遗憾,下次才会再来」的旅游宗旨,所以,在心中悄悄拟定了深秋再来造访此山的计划。

众看倌:有没有搞错,死鱼你是有强到可以把这条路线列为 2 级登山道吼?

死鱼我当然是弱到不行,要不然最下面那张测录表中的 6 小时是怎么来的?(虽然这个数字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二个爱乱拍的家伙,花了不少时间在拍照的缘故…)

但是,怎么说呢,我觉得马拉邦山远比七星山(小百岳第3级)、八里观音山(小百岳第3级)好爬很多,因为它的起伏其实没有很大,也不是一路 UP UP 的那种路线,而且还有几处比较平缓的部分穿插其中;再加上沿路的步道设施很完善,以软土跟枕木为基底的阶梯,也不至于对我的膝关节造成太大的负担,比起硬梆梆的七星山石阶,真的是好走太多了。

也或许这是我的错觉:因为这一次有某D的相伴,所以感觉起来没那么孤独,走起来也轻松一些??

总之,我打算枫红时节再去一次,除了弥补这次没看到的南段风光外,最主要的是,死鱼我嘛…想参加欧都纳举办的登小百岳抽奖活动,但这次拍认证照时,居然没把那本蓝色护照带上去拍……真的是一整个粗心到爆啊。不过,我已经带著一台单眼+一台类单眼随行了~~主办单位也太狠了,就不能做成一张小卡片就好了吗,一本小册子也是很有份量的.....Orz

那么,已经败了防寒外套的死鱼,深秋再见马拉邦山啰………

 


相片连环播放中……

 


锦云山庄停车场--45min-->登山口大导览牌--30min-->迷路,直到石壁山沟--17min-->折回,找到登山口--5min-->停下吃午餐--25min-->吃完午餐,继续爬--25min-->终于到达步道1k处,也看到第一个导览指向椿--12min-->古战场纪念碑,看到云海拍拍拍--12min-->日军军营遗址--10min-->石门--17min-->好汉坡,看到云海拍拍拍--25min-->徐庆荣纪念碑--2min-->登上山顶,找到三角点,继续拍拍拍--40min-->休息结束,原路折返下山--60min-->回到登山口与大导览牌--39min-->回到停车场,结束马拉邦山之行。


锹形甲虫
坡度与高度相对图(点了可看大图)

 

 

登山入口:
上湖登山口 总升高度: 650M
登顶日期: 2011/09/24 气压高度: 1405M
同登伙伴: 1人(某D) 消耗热量: 1244.0 kcal
总计费时: 6hr18min 移动速度: 2.25 km/h(最快:6.20 km/h)
移动时间: 3hr31min 个人难度: 2级
总计里程: 7.9km 测录工具: GPSport260 Pro
轨迹相片: Flickr相簿地图)、Picasa相簿地图)、Google-KML地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