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營收和淨利已持續三年下滑,而在“蘿蔔章”事件後,其投行業務又收到兩張罰單

  《投資時報》研究員 周與琴

  僅靠單腿支撐的桌椅,大概率只存在於中國的雜技團裏。經紀、資管、自營、投行從來是一家券商的四大基本業務,如果四去其三結果如何?國海證券(000750.SZ)想必對此深有體會。

  2018年無疑是苦難的終點。因2016年末那場震驚業界的“蘿蔔章”事件遭遇監管部門“最重罰單”的國海證券,是年7月終於迎來包括資管產品備案、新開證券賬戶及受理債券承銷在內三大業務的解禁。然而,儘管傷口已然縫合但留下的疤痕卻依舊嚇人。

  2019年3月下旬,國海證券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其淨利潤同比降幅高達80.53%。實際上,該公司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下滑,同時,高企的資產負債率和日漸增大的債務壓力也在敲響警鐘。

  從股價來看,自“蘿蔔章”事件後國海證券股價就一路下挫——從7元多跌至最低時的2.75元/股。去年四季度以來,其公司股價迎來一輪修復行情,截至今年4月10日報收於6.41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披露今年首季業績的20家上市券商,前三個月共獲取139.86億元淨利潤,同比大漲57.31%。其中,東方證券(600958.SH)、中原證券(601375.SH)、東吳證券(601555.SH)、國信證券(002736.SZ)分別錄得940%、800%、683%及118%的同比淨利增幅。據悉,國海證券將於4月27日公佈一季報,不過市場對此似乎表現謹慎,52周6.73元/股高點迄今未能突破。

  對於這家市值260.9億元的上市券商而言,恢復元氣顯然尚待時日。

  頻遭罰單

  2017年5月,一紙監管罰單將總部位於廣西南寧的國海證券撤底打入深淵。

  時間可追溯到上一年的12月13日,國海證券發生債券風險事件。公司原員工張楊等人以國海證券名義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行爲遭到曝光,而未了結合約金額高達200億元,涉及金融機構20餘家。

  上述事件發生後,證監會對國海證券債券交易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以及與之相關的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事項進行了全面的現場檢查。

  2017年7月28日,證監會迅速發佈了《關於對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處分有關責任人員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措施的決定》,該處罰決定要求國海證券自即日起一年內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暫停公司資產管理產品備案,暫停公司新開證券賬戶,“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同時遭到處理。有關人士表示,資管、經紀、投行三大業務線同時暫停,堪稱歷年來業內“最重罰單”。

  頗有意味的是,2018年3月,還未解禁的國海證券又因爲內部管理問題收到證監會處罰:因公司投資銀行業務部門和公司其他業務部門在辦公場所上未相互獨立,隔離牆制度未嚴格落實,以及公司開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主辦券商推薦業務時,存在內核機構獨立性缺失、個別項目覈查不充分等問題,違反有關規定,證監會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的監督管理措施。

  同年12月,國海證券再度收到證監會陝西監管局《關於對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付航、周筱俊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公司作爲西安華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重大資產重組的獨立財務顧問及主辦人,未對華新能源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資產的業績真實性及可持續性進行充分、廣泛、合理的調查;在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後的一年內,未能結合掛牌公司定期報告覈查重大資產重組的實施效果是否與此前公告的專業意見存在較大差異等問題。陝西證監局決定對公司及財務顧問主辦人付航、周筱俊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淨利三連跌

  年報顯示,2018年國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23億元,同比減少20.17%,而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三年營業收入滑坡——2016年和2017年分別減少22.61%和30.72%。

  數據同步顯示,該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在持續縮水,2018年這一數字僅爲0.73億元,跌幅高達80.53%,而2016年和2017年分別下跌43.36%和63%。

  雖然國海證券的營業支出近三年來也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但其下降速度卻遠遠趕不上營業收入。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營業支出跌幅分別爲3.33%、14.31%和5.52%。令人費解的是,該公司營業外支出已連續四年增長,四年來累計增幅達273.67%。2018年其營業外支出高達999.7萬元,達到了歸母淨利潤的13.67%。

  經歷了“蘿蔔章”風波後,國海證券投行業務嚴重受挫,被叫停了一年的債券承銷業務在2018年7月重啓後門庭冷落。統計顯示,該公司2018年僅完成四單債券承銷業務,而在2017年被叫停前的五個月裏就做了42單生意。同時,其IPO承銷業務在2018年也有所下滑,僅僅攬獲兩個項目,而2017年則有5個項目。

  總體來看,國海證券2018年僅實現承銷收入970.08萬元,與2017年的2.31億元相比下滑了95.8%;投行業務總收入爲1.89億元,同比下跌57.63%。

  同時,該公司經紀業務也不甚理想,2018年零售財富管理業務總收入爲7.39億元,同比下跌21.92%,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5.24億元,同比下跌21.99%。

  高管的薪酬通常與業績緊密相關,在業績難堪的情況下,國海證券大幅削減了高管薪酬。比如,副總裁燕文波2018年年薪爲378.65萬元,同比減少70.59萬;副總裁、財務總監譚志華年薪爲250.86萬元,同比減少65.8萬元;董事會祕書劉峻年薪爲250.4萬元,同比減少77.03萬元;監事長黃兆鵬年薪330.97萬,同比減少107.76萬元。不過,其高管薪酬水平依舊不低,普遍在200萬元以上。

  債務壓力大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國海證券的資產總額已連續兩年下跌,2016年至2018年分別爲679.61億元、660.09億元和631.67億元,2107年和2018年分別下跌2.87%和4.31%。

  該公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餘額佔比較大,合計爲100.16億元,其中,股票質押式回購餘額83.71億元,交易所質押式買入返售8.6億元,銀行間質押式買入返售4億元,場外協議回購3.85億元。而2018年合計計提減值準備1.13億元,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32.35%。

  值得注意的是,其所計提的減值準備均來自於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2018年國海證券由股票質押式業務所引起的法律糾紛高達11起。

  此外,國海證券的債務壓力也與日俱增。截至2018年12月31日,該公司負債總額爲491.25億元,剔除代理買賣證券款後的負債總額爲404億元。其中,公司債券19.59億元,次級債券91.66億元,收益憑證3.14億元,兩融收益權轉讓4億元,佔公司負債總額的比重分別爲3.99%、18.66%、6.40%、0.81%。

  截至2018年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74.21%,較上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流動比率爲89.1%,較上年末下降13.12個百分點。高額債務爲國海證券帶來鉅額利息支出,2018年該公司淨支出利息5.06億元,同比上升39.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