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父,是個尊貴的稱號。亞,次也。尊敬之次父。項羽就稱呼范增爲亞父,然而范增卻遭到了項羽的排擠,最終屈死。爲什麼他會遭到如此下場呢?這和他早期獻策復楚,不無關係。

  范增投奔項梁時,反秦事業陷入低谷,張楚大旗已經倒塌,范增向項梁建議,尊楚懷王后人爲楚王,立熊心爲楚王。項梁對這個決策其實比較猶疑,爲什麼猶疑,其實關鍵就在於復楚問題上。

  復楚雖然好,但是楚是什麼楚?這是一個關鍵,也是當時各路起義軍復國時的一個根本核心問題。舊國還是新國?是尊舊貴族,還是自立爲王??項梁在這個問題上,是傾向於自立爲王的。如果說他真的想尊舊貴族的話,景駒也是楚王后裔,同是根正苗紅,爲何他要攻殺景駒呢?其實本質上,他是希望建立一個項氏楚國的。

  唐朝宗譜典冊《元和姓纂》記載了項氏由來:《左傳》魯僖公十七年師滅項,子孫以國爲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爲楚將,子樑,樑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

  從此可見,項家相比於舊楚國那些老牌貴族,其實只是個暴發戶。如今大好機會,奉楚王后裔爲王,其實項梁是不滿意的。只不過此時反秦事業陷入低谷,項梁需要重新樹立大旗,才勉爲其難的同意了范增的建議。

  但這個建議,再後來幾乎造成了項家軍的毀滅,熊心並非後世電視劇裏的無知牧羊童,真實的熊心其實是一個五十多歲,城府極深的老奸巨猾之輩。立他爲楚王,其結果就是項梁戰死後,他任用宋義等人分割項羽兵權,將項羽牢牢壓住。

  這一點在鉅鹿之戰前,則最爲明顯,宋義爲主將,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乍一看范增在項羽之下,然而實際上,作爲率先擁立楚王的人,一旦戰事不順,范增不會有任何問題,而宋義肯定要推卸責任,這麼看真正會倒黴的人只有一個項羽而已。如果這樣分析,項羽稱范增爲亞父,其實就是一種拉攏,因爲他一樣沒有在熊心掌權後,能夠操持大權。日後除掉宋義,很大程度也是因爲項羽和范增聯合,才能成功除掉宋義。

  如果這樣分析的話,項羽不信任范增是理所當然的。因爲范增本質上,就不是項家軍的核心成員。他的建議還一度造成過項家軍陷入滅頂之災。項羽趕走他也並非純粹是疑心病發作,而是范增本身就不在他的信任名單上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