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過後的上海京劇院排練廳,帶着幾分悶熱。《新龍門客棧》完成音樂架構,迎來更多演員聯排。十多人在練功毯上你來我往,加上導演、技術指導、攝像,把排練廳塞得滿滿當當。拍完定妝照,史依弘將一人分飾金鑲玉、邱莫言兩角的消息正式發佈。紅衣熱烈,藍衣沉靜,邱莫言戲份在默默打磨,金鑲玉與周淮安的對手戲日漸成熟。不過這一天,主角是從北京趕來的京劇名宿高牧坤。

  76歲的高牧坤走路時右腿微向外彎,60年舞臺生涯給他榮耀,也留下十字韌帶斷裂的舊傷。當他戴上護膝,拿起雙刀左右開弓,向青年演員們示範對打套路。平凡的老頭瞬間身姿矯健、容光煥發。作爲我國首批國家一級演員、導演,高牧坤武生出身、能編擅導,《挑滑車》《霸王別姬》《杜鵑山》等劇目印證着他的藝術成就。從繁忙工作中抽身來滬,高牧坤看完排練,記了滿滿一張紙的建議,還拿出自己特意從北京帶來的練功鞋,現場指導青年演員們武打動作。

  高牧坤與《新龍門客棧》的緣分,早在十年前埋下。他因指導上海京劇院排演《杜鵑山》而與史依弘熟識,提出電影《新龍門客棧》改編成京劇,並由史依弘主演。在史依弘身上,高牧坤看到自己年輕的模樣,“我不到十歲學戲,心無旁騖。她也是這樣的人,文武雙全,有堅定的信念,思路廣闊又保留着單純的執着。做新戲有很多困難,想少了不行;想太多,顧慮太多,也不行。”

  高牧坤一直保留着電影《新龍門客棧》光盤。在他看來,這齣戲適合上海、適合史依弘,“上海開放包容,有創新京劇的傳統。史依弘藝術基調與上海文化氛圍決定了能排出優質新戲,既有京劇本體、京劇樣式發揮,又能全方位展示演員綜合素質。”《新龍門客棧》初排結束,高牧坤盛讚,胡雪樺導演做了很多工作,探索如何用京劇展示劇情。序幕處理新穎乾淨,傳統藝術與現代意識結合得好、節奏簡練,海派特色濃郁 。

  “我20歲出頭就認識了高牧坤老師。那時因爲要參加一些晚會。真正和高老師有接觸是2000年,他來上海給我們排《杜鵑山》。他排練說戲之細緻和對藝術執着嚴謹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茶餘飯後,我們也探討各種戲,由此我瞭解高老師的藝術觀:守住戲曲本體,卻又極具創新精神。”史依弘回憶。

  “京劇有沒有市場,取決於它是否被時代需要,是否能繼承傳統然後突破。”高牧坤難忘馬連良如何將《搜孤救孤》改編成《趙氏孤兒》,從自身條件出發,不照葫蘆畫瓢,刪掉不適合的部分,增加劇情,有傳承更有發展。

  高牧坤告誡《新龍門客棧》主創,注重思想性,創作理念不能亂,不能做成快餐,“我們所有的傳統武戲沒有一個不是弘揚正義的。京劇《新龍門客棧》主人公金鑲玉、周淮安、邱莫言及一衆俠義之士,在危機困難中,捨命護送忠良遺孤出關,捨身爲人,爲正義犧牲自己生命,他們代表了中華民族可貴的俠義精神。”

  面對青年演員,高牧坤強調厚積薄發,“強化技藝的厚度,用心努力。年輕有條件的演員選擇了這一行,就不要怨天尤人,要努力。與時俱進,接受新鮮事物;往前看的同時,要把京劇的根留着。排過新戲,都會有提高,也許明年,你就是主演了。”

  下午五點半,重場戲排練結束。高牧坤拍拍周淮安飾演者傅希如,“處理好唱和打的關係,珍惜自己,有舍纔有得,纔有進步。”史依弘笑着挽起高牧坤胳膊,“您覺得我今天腳步好點了嗎?我送您上車,外面下着雨呢。”高牧坤哈哈一笑,“風風雨雨更有意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