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31日王忠耆老来文史馆与志工分享四崁水产业故事,耆老有备而来:袋子中有大菁枝叶、薯榔、本樟、芳樟、牛樟样本,60年代最后一批樟脑油样品……,热忱感人。

 

 

  记得2010年文史学会编写「村光乍现」,与王忠耆老有了第一次接触,之后文史馆年度特展新店百景、新店产业……,借由王忠耆老的协助,不管是经验分享、相关人员的推介,让我从毫无头绪不知如何开始,到今天对新店有些微认识,都要感谢这位贵人。

  四坎水,一般人最熟悉的路径是由龟山过大桥去吃桂山电厂的冰棒,从4月卖到11月的电厂冰棒,高CP值假日大排长龙,采取拿号码牌叫号选购,贩售部前还是像吵杂的菜市场,热门品早早卖完冰棒供不应求,外头急著想尝里面急著出不了货做不出冰棒拌嘴。然后又吃又带,心满意足回家啰。其实沿著蜿蜒的山路可达大桶山登山口,也能体验四坎水名称由来的四港水流,从绿林中奔腾跳跃水道形成层层小瀑布往山下流泄之美。宁静美好的氛围与刚刚的喧嚣近在咫尺,截然不同。

  1935年出生的王忠就在往四坎水华林农场的半路上,祖籍大陆福建漳州来台居桃园大溪,祖父时 才迁居新店四崁水。初见面已经75岁的他温柔体贴照顾98岁的母亲,想到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让人动容。

  经由王耆老连络,我们得以进入文化大学的华林农场,看到农场中的气象测量仪器、可充当水管引水的巨竹,走进隘勇线营盘遗迹,发现老鹰筑巢地、制阿萨姆红茶的茶树,更因此发现大溪的樟脑油故事,也透过他认识橘子达人吃到早生温州蜜柑,找到属于四坎水伐樟焗脑的樟脑牌。

  新店蓝染产业?问王耆老准能解惑,他带著我们到他的竹园看大菁,早年种植蓝草逸出的植物,让我们由植物染布追到源头,看到大菁真面目。赏樱,不远求,山路旁的樱花树是耆老父子的贡献,想吃野蜂蜜的味道,耆老现榨给你。不是开玩笑,王忠由如何制蜂箱蜂板到引野蜂入箱到何时采蜜采蜂胶,我们可是跟著他到野外实作,战利品当然是买罐纯正的野蜂蜜回家消暑。

  顺著桂山路走到山顶往大桶山登山口反方向,是探访翡翠水库集水区的秘境,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当地人种茶养野蜂的地方,翻过山可达新竹飞凤山,遇过挑战旅途的登山客,遇见更多的是赏蝶、赏鸟或蕨友,来此踏查研究。这区也属于王忠家人种茶养蜂范围。

  文史馆中展示王忠出借的片樟脑片的锋子,这是他从事焗脑工作的证据。民国60年代还有焗樟脑油产业,但野外樟木渐稀,樟脑油的运用被化学品取代,耆老虽然保留片樟的锋子但只剩铁器部分,为还原工具本色,才知道锋子柄用的是九层木,而九层木(赤皮仔),新店区就有赤皮这小地名,可想见当年赤柯盛况,可惜大量砍伐下,现在要看得费心找了。赤皮是坚硬的壳斗科赤柯树木,早年锄头柄、刀柄材料,这是田野调查有趣的部分,解决一样疑惑连带也把其它困惑给厘清了。

活一天做一天,依季节挖笋采蜜植树,闲暇时写书法、阅读、参与一贯道宗教活动,家人毎日共进晚餐,这是王忠耆老的生活,勤奋、澹泊、坚毅的生命态度,在他身上展现真正台湾人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