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當地時間10日,歐盟召開緊急峯會,最終同意將英國脫歐期限再次延至今年10月31日。脫歐的不確定性,已對英國國內造成多重負面影響,據調查顯示,有64%英國民衆表示“脫歐話題”會引發精神焦慮,甚至有越來越多英國人申請加入愛爾蘭國籍尋求安全感。此外,在英國境內的衆多公司已經宣佈了“出走”方案。

  圖片截取於央視新聞

  歐盟主席呼籲英國“不要浪費時間”

  英國“脫歐大劇”又迎來新轉機。在4月12日這一首次延長後的脫歐日到來前夕,當地時間10日,歐盟召開緊急峯會商討英國延期脫歐事宜,歐洲27國領導人經過商討後,最終一致同意將脫歐期限延至10月31日,歐盟還將在6月對此決定再次評估。

  特雷莎·梅此前曾尋求將脫歐日期推遲至6月30日,且延期“越短越好”,然而歐盟方面卻認爲該請求將“增加一系列短期延期和緊急峯會的風險”,最終27國領導人經過激烈爭論,決定將期限推遲至10月底。

  圖片來源於中新網

  在公佈延期決定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發推文稱,英國脫歐新一輪安排時間較爲靈活,並呼籲英方“不要浪費時間”。然而歐盟27國協議附加了一項不容置喙的條件:如果英國在5月22日尚未脫歐,就必須參加5月23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如拒不參加,就必須在6月1日以無協議的方式“硬脫歐”。

  就英國延遲脫歐一事,歐盟各成員國大體達成一致,卻各有各的盤算。德國總理默克爾表態支持英國延期脫歐,但條件是延期不能幹擾歐盟機構的正常運作。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更爲強硬地建議,應制定“良好行爲”審查條款,定期評估英國脫歐進展,並嚴格限制英國在歐盟的權力。

  晚些時候,特雷莎·梅則對媒體表示,對必須再度請求延期“深感挫折”,呼籲議會盡快批准脫歐協議。她強調,歐盟同意一旦脫歐協議獲批英國就能脫歐,這一安排頗爲重要,因爲她仍希望英國在脫歐協議獲批後儘快脫歐。

  英國或考慮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

  3月29日原本爲英國正式啓動“脫歐”程序的日子,但在英國議會下院連續三次否決梅政府和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後,3月21日,歐盟不得不第一次同意英國將脫歐期限延至4月12日。

  然而當時間逼近“大限”,英國仍未能商討出能贏得多數人認可的脫歐方案。4月8日,英國通過一項法律,要求梅政府排除“無協議脫歐”的可能,並向歐盟再次尋求延期。該法案還規定,如果歐盟確定脫歐新日期,議會將不能再度提出異議並要求重新與歐盟談判。這意味着英國或將接受歐盟提出的任何延期附加條件。

  另一方面,雖然爭取到了 “緩衝期”,英國跨黨派之間的分歧始終難以彌合。工黨一向主張“軟脫歐”,強調保留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相關利益;而梅首相則將類似方案視爲“假脫歐”,認爲其有損英國貿易政策的獨立性。由此看來,各黨派之間仍在互相質疑誠意和動機,達成妥協的難度依然很大。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最終支持脫歐選民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佔總數48%。距2016年公投近三年後,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表示曾與梅首相會談,商討突破英國“脫歐”僵局的可能方式,雙方對於舉行第2次“脫歐”公投的選項並未達成協議。

  據外媒報道,科爾賓稱:“會議開始時我就提起此事。我說這是本黨政策,我們希望推動由公衆投票的選項,以防止無協議脫歐或根據糟糕的協議脫歐。”科爾賓認爲從推動脫歐進程的大局考慮,特雷莎·梅願做的讓步還不夠多。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6日報道,民調顯示,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大多數英國民衆現在支持就英國脫歐舉行終極公投,且有51%的英國居民認爲,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應提交全民公投。

  據報道,民調結果還顯示,如果再次舉行脫歐公投,41%的英國人將贊成英國繼續保留歐盟成員國身份,35%的人則會繼續支持脫歐,除此之外,15%的人表示不會參加本次公投,9%的人則表示難以決定。

  脫歐引發各界恐慌,企業紛紛“出逃”

  由於脫歐後英國前途的不確定性增加,在英國民衆間蔓延的恐慌情緒也在持續飆升。過去的兩年多裏,除了一些有愛爾蘭血統的英國人將申請愛爾蘭護照作爲“備選計劃”,越來越多毫無愛爾蘭血統的英國人也開始申請加入愛爾蘭國籍。而在愛爾蘭政府去年簽發的86萬份護照中,有20萬份的申請人是英國公民。

  此外,據研究公司BritainThinks調查結果,有83%的受訪英國人表示,已經受夠脫歐話題每天出現在新聞上;64%的人認爲參與脫歐話題會引起對健康有害的精神焦慮;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英國民衆表示,聽到越多脫歐的新聞,就越感到困惑。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還有一項調查顯示,由於擔心“無協議脫歐”可能導致商品短缺,英國民衆開始大量囤貨,其中購買最多的商品是紅酒、廁紙和意大利麪。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目前每10個英國人中就有1個“脫歐末日求生者”, 他們努力囤積一切能囤的物資,胡蘿蔔、生菜、土豆、洋蔥等等,因爲他們相信脫歐最終方式是“硬”是“軟”,誰都無法預測,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除了引發一系列社會動盪,退離歐盟後充滿未知數的走向,也已對英國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英國零售商協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英國零售額僅增長0.5%。這一數字在2018年同期爲1.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英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三個月前的1.5%下調至1.2%,爲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英鎊則隨着對無協議退歐的擔憂在歐洲時段大幅下挫。

  與此同時,在英金融機構紛紛呈現出“恕不奉陪”的態度。有275家金融機構爲應對英國脫歐,已經或正在將其部分業務、員工、資產或法律實體從英國轉移到歐盟其他國家。其中,約250家機構已擇定其英國脫歐後的歐盟業務中心,而200多家機構已經或正在歐盟設立新的實體來管理業務。

  此外,由於經濟環境持續下行,越來越多的英國公司開始啓動應急預案,一些跨國公司甚至開始把人員和生產基地遷往其它國家。據英國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包括索尼公司、戴森公司、鐵行輪船公司等在內的數家國際一流公司已經宣佈了“出逃”英國方案。【資料來源:中新網、新華網、光明網、青年參考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