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因爲是我國內部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當時的主導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黨對於起義的國軍將領是非常優待的。隨着國民黨的敗勢越來越明顯,起義投誠的國軍將領也越來越多,按說這是好事,可是偏偏有一支部隊毛主席態度很堅決一定要全殲。

  解放戰爭時期,不少國軍少將、中將都選擇了起義投誠這條路,他們在新中國的發展也都不錯,在1955年舉行授銜儀式的時候,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三人被授予上將軍銜,被授予中將和少將的人數也不少,國軍將領只要能選擇棄暗投明,待遇還都不錯。

  可是有一支部隊,毛澤東甚至直接下令不允許接受這支部隊的起義,而一定要堅決的全殲。這支部隊和毛主席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這支部隊是西北的馬家軍,曾經讓西路軍全軍覆沒的罪魁兇手,並且殘忍的虐待和殺害了很多紅軍的戰俘。

  馬家軍的主要控制人有三個,分別是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他們控制的地盤是民國的西北地區,包括甘肅、寧夏、青海等地。1936年紅軍組建了西路軍,想要經過河西走廊達到新疆,打開西北通道和蘇聯進行聯繫。

  可是當時西路軍沒有支援和穩定的後勤,又選擇了非常有利於騎兵的西北戰場,因此西北的馬家軍表現的非常強悍,在打了四個多月之後,馬家軍還有實力作戰,可是我軍的人馬卻被打的只剩下三千多人,雙方的實力對比非常懸殊,西路軍的作戰計劃失敗了,這也是紅軍一場史無前例的慘敗。

  如果,只是戰場上的失敗還不至於讓毛主席如此的痛恨馬家軍。馬家軍虐待紅軍戰俘,將他們虐待後殘忍的殺害纔是我軍所不能忍受的,很多的紅軍戰俘生前都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西路軍的失敗,馬家軍的殘忍一直深深的壓在我軍領導人的心上。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任務被交給了彭德懷,毛主給彭德懷下了命令:不能接受馬家軍的投降,一定要全部殲滅。

  彭德懷帶着西北野戰軍踏上了征途,馬步芳等人雖然抵抗的非常頑強,可是他們依然不是我軍的對手,而且馬步芳和馬鴻逵等人也是面和心不和,最終他們的精銳全部被殲滅,可惜,馬步芳和馬鴻逵在作戰失敗後逃到了臺灣,他們兩個最後都落了個客死異鄉的結局,一個病死在沙特阿拉伯,一個客死在洛杉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