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唯晴
摄影/徐贤达、吴裕智

杨先生今年58岁,虽然缺乏运动,但身体还算健康。最近一个月,他经常感到左手无力,会不自主抖动,甚至觉得扣扣子等细微动作相当困难。有天外出散步,突然口吐白沫、手脚痉挛,癫痫发作失去意识,家人赶紧送他到台北慈济医院急诊,核磁共振造影显示出,脑右方接近脑镰处,有颗约6公分的巨大脑膜瘤,神经外科徐贤达医师紧急开颅,将肿瘤完全取出,杨先生日前已出院。

脑瘤发生原因不明,有良性、恶性之分,可从核磁共振检查判断肿瘤属性。徐贤达医师说明,脑瘤的发生机率约万分之一,即每10万人口中,有10个人会发生。脑膜瘤是从脑膜长出来,最常见的良性脑瘤,其检查影像会因肿瘤充血而呈现白色且形状均匀的样态。此外,良性瘤生长慢,周围神经压迫较缓慢,因此神经较少出现水肿现象。但杨先生的脑膜瘤达六公分大,压迫脑部运动区域神经,以致于动作困难,而神经受到压迫会产生不正常放电,造成癫痫。

脑膜瘤若不大,可以透过药物如抗癫痫药、类固醇治疗,以及定期追踪观察肿瘤生长情形。但若肿瘤太大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生活,危及性命就会建议手术切除。考量肿瘤的含血量丰富,且病患肿瘤位置邻近静脉窦,稍有不慎就有大出血的危险,徐贤达医师采两阶段执行手术。徐贤达医师表示:「第一阶段在手术前一天,请影像医学部协助执行栓塞手术,从腿部(股)动脉经脑动脉将灌注脑瘤的血管栓塞止血,以减少出血风险;第二阶段才开颅取肿瘤。」

脑部空间有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脑神经损伤。因此医疗团队掀开病患头盖骨,止血后,用超音波刀以震动的方式在肿瘤中间搅拌、再把破碎的组织抽吸取出,清出一个空间。之后,仔细将肿瘤外层与脑部神经分离,免除伤及神经造成后遗症的可能,顺利地将肿瘤完全取出来。术后杨先生转往复健科复健,手脚无力的情况已慢慢恢复。

徐贤达医师提醒民众,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手脚无力、抽搐或感觉异常、记忆障碍、言语困难等情形,务必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