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今天(4月11日)正式拉開帷幕,這場規模龐大的選舉現在又多了一個雅號:全球最昂貴的選舉。預計此次大選將耗資70億美元,連2016年美國大選(65億美元)都自嘆不如。

  儘管印度大選中普遍存在的政治獻金與賄選現象令外界不敢恭維,但是,印度民衆對大選的熱情卻有增無減,預計將有9億選民參與投票,印度人甚至把大選視爲狂歡。

  不過,在這場民意洶洶的“狂歡”中,沒有一個人可以穩操勝券,2014年創造了政治奇蹟的莫迪此番也不能高枕無憂。 “莫迪經濟學”在風光的背後,因其忽視農民利益等問題受到反對黨的強烈抨擊。

  得農民者得天下,是不是印度大選的最大玄機?《顧問》本期訪談嘉賓:

  民主“百花園”中的奇葩?

  Q顧問:上回大選耗資50億美元,本屆花費預計將達到70億美元,爲什麼越來越貴?

  A林民旺:基於選舉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貴確實有貴的道理。其次,從西方視角來看,它的選舉民主存在不少弊端,比如很多資金都被用於賄選,各黨紛紛向選民送禮,這在印度是公開的做法,成了遊戲的基本規則,費用被不斷推高,也就不奇怪了。

  Q顧問:民衆對選舉的熱情和參與度爲何如此之高?印度國內主流輿論中有沒有對民主質疑的聲音?

  A林民旺:首先,印度社會比較多元,開放性和批判性並不弱,對民主本身也存在質疑的聲音,但這些聲音並非主流,全社會對當前這套政治體系運作的合法性有相當的認可,精英階層與普通人對這種形式下的領導人產生、政治權力分配都有普遍的共識;其二,30歲以下的人口占印度總人口的65%,年輕人對政治的參與熱情本身就比較高;其三,印度社會存在很強的民粹主義情緒,而大選是他們表達反精英、反建制的大好機會。

  Q顧問:西式代議制民主的通病在印度也不例外,比如“演而優則仕”現象在印度比他國更甚。印度民主是西式民主的“優等生”還是“奇葩”?

  A林民旺:在西方看來,選民參與度低是民主的危機,從這一點上,印度的民主能得到西方的認可。與此同時,西式民主的通病與印度特色的民主問題在其身上也是兼而有之。西式民主本身蘊含發展到民粹主義的隱患,印度恰恰是城市化與工業化水平較低的國家,城市化率目前才達到30%,社會結構主要還是以農民爲主,選民其實非常缺乏判斷能力,“演而優則仕”等現象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Q顧問:在這個農業大國中,是不是得農民者得天下,而經濟和外交上表現得再出色也不能起決定作用?

  A林民旺:上世紀90年代至新世紀之初,很多印度問題資深學者告訴我們,研究印度大選只要看大選前的土豆、番茄、洋蔥的價格,也就是通貨膨脹對基本食品的影響,如果這個數據增幅過大,執政黨就會輸掉大選。除此之外,還得看農民的自殺率,如果季風來得太遲或太早,造成農業收成不好,就會導致農民高自殺率,直接影響大選結果。得農民者確實很容易得印度天下,但是,印度的城市化也在快速推進,20年前的那種分析是否還能沿用,就不好說了。

  Q顧問:而且印度大選投票過程相當漫長,分爲7個階段,歷時一個多月,要到5月23日才能宣佈選舉結果。是不是要到最後一刻,才能知道印度人民黨是否能勝出、莫迪是否能連任?

  A林民旺:確實要到最後才能看出勝負態勢。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選舉委員會,對規則的制定非常嚴格也很完善,公佈前面幾個邦的選舉票數會影響到選民對後面幾個邦的投票意願與傾向。莫迪與甘地的交鋒其實也已經通過推特和造勢集會等場合得到充分體現。

  “茶農之子”光環已褪色?

  Q顧問:上回大選,莫迪率領印人黨取得過半議席,“茶農之子”形象深入人心,印人黨將其打造成催化變革的“救世主”。但是,在近期的民調中,莫迪支持率較去年同期(65%)縮水了近三分之一,他與主要競爭對手拉胡爾·甘地的支持率差距也從55個百分點縮小到12。莫迪光環是否已經褪色?

  A林民旺:這是肯定的。莫迪支持率的下降在其執政兩年後就已經出現了,這也是印度民主的特點,大家很容易討厭一個人。莫迪本身也是很有爭議的人物,他的印度教原教旨主義色彩特別濃厚,對其它宗教不夠寬容,由此帶來很多問題。精英階層對他的經濟改革與發展方向還是很認可的。當然,他的運氣也很好,油價下跌助推他的經濟政策獲得顯著效果。

  Q顧問:儘管改革推動有力,可是,農村貧困率上升、青年失業率攀升。國家經濟整體向好,但發展失衡,大家對他爭議最激烈的是不是這個問題?

  A林民旺:的確是這樣,國大黨對他批評最多的就是這個方面。國大黨屬於左翼政黨,比較照顧農民的權益,善於走親民路線,但是,莫迪的經濟策略是右翼的市場化改革,令社會階層比較低的人羣感到不滿。不過,失業率攀升也是印度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因爲它的製造業偏弱,吸納不了太多的就業,作爲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就業人口的迅速增加對政府提供就業崗位造成更大壓力。

  Q顧問:在經濟政策上,他是不是把古吉拉特的地方治理模式搬到了國家層面的治理中?而結果證明並不合適?

  A林民旺:古吉拉特模式就是一個基本的市場化模式,我個人並不覺得莫迪將地方治理模式照搬到了全國,他推行的很多改革其實都是原來國大黨當政時要乾的事情,只不過,這些改革當時遭到了印人黨的阻撓。莫迪放寬了投資比例,提出了清潔運動、“數字化印度”、智慧城市,確實做出了一些成績,當然,這些舉措需要更長時間看出效果。

  Q顧問:市場普遍預計他會以微弱多數勝選,您預計莫迪連任有無風險?

  A林民旺:從基本常理來看,連任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縱觀印度歷次大選,你會發現,跟美國在任總統得以連任的慣性不太一樣,印度總理連任的概率非常低。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莫迪能幹兩任的可能性很小,但從當前印度政治的基本盤來看,他所在的印人黨勝出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Q顧問:巴基斯坦外長向媒體爆料稱,巴政府已獲“可靠情報”,印度正在密謀一項對巴襲擊計劃。存在這種可能嗎?莫迪政府通過激化印巴矛盾來提升本黨選情?

  A林民旺:有這種可能。如果發現選舉態勢對自己不利,莫迪政府就會採取這種策略。因爲莫迪本來就是一個愛冒險的人物,假如自我評估不能繼續當選,他會訴諸外部矛盾,過去已經有好幾次採取先發制人的方式,比如2015年對緬甸,2016年對巴基斯坦,他都取得了成功。巴基斯坦曝出這個消息,一方面是確信存在這種襲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告知印方,巴方已做好應對準備,莫迪政府如果輕舉妄動,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對大選只能起反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