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電改實施至今近3年的時間裡,從售電市場的蟄伏、售電公司的洗牌,售電市場中的各方主體逐漸回歸理性,售電市場的格局日趨明朗,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力服務和產品的改革初衷逐步體現。作為改革的必然產物,售電市場逐漸活躍,售電業務競爭日趨白熱化,售電公司的命運更是幾家歡笑幾家愁。全國已在工商註冊的售電公司已有近10萬家, 2017年,國家電網售電量387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省間交易電量87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營業收入23237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利潤910億元,同比增加44億元。

電力體制改革讓利737億

國家電網公司經營範圍內,除西藏外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已全部批複,初步建立科學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形成機制,為有序放開發、用電競爭性環節價格,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電鐵還貸電價,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等措施,降低客戶用電成本737億元,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用能成本,釋放了改革紅利。

在國家電網公司經營範圍內,27家省級電力交易中心全部實現公司化相對獨立運作,兩級交易平台實現定期開市、協調運營。此外,國家電網還發起成立了全國電力交易機構聯盟,搭建全國交易機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國企改革推動瘦身健體與提質增效售電要用心,時刻為用戶著想,售電公司的市場策略就是售電+增值服務。我們會定期與用戶彙報每月成交電量的情況,了解用戶需求,針對用戶用電情況提供合理的用電建議,幫助用戶進行配設備檢測、節能改造等等,總之,要讓用戶感受到售電公司是在用心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增加客戶群體的粘性。

此外,售電公司可為用戶提供更為多元化的增值服務來提高核心競爭力,比如電能質量與用電安全監測、節能儲能、設備運維、電力金融產品等,售電公司只收取合理的成本費用,讓用戶獲得很好的體驗。

下一步,售電公司會將側重點放在智慧用電雲平台上,免費為用戶安裝採集裝置,收集用戶的用電數據,給用戶提供基礎用電管理服務。依靠此平台售電公司可以對用戶配電系統進行代運維,同時為即將到來的現貨交易做準備。供給側改革促新能源發展電網企業在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基礎平台的作用。在大力發展新能源、解決清潔能源「三棄」問題方面,國家電網加強全網統一調度,統籌送受端電網資源,全力推動新能源消納,促進能源清潔轉型。首先,落實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要求,將更多的電量空間留給新能源發電。其中,甘肅、青海、新疆已取消火電機組計劃電量,冀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減少年度計劃電量950億千瓦時;「三北」地區在東北全部省區落實基礎上,又新增山東、新疆、寧夏3省區。

其次,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加強新能源配套併網和送出工程建設,集中投產一批跨省跨區輸電項目。2017年完成75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併網及輸送工程投資95億元,建成新能源併網及送出線路2742公里;建成「兩交五直」特高壓跨區輸電工程,新增設計輸電能力超過4600萬千瓦;完成一批省內輸電通道建設,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400萬千瓦。

最後,充分發揮電網的市場平台功能,積極開展省間交易。2017年共完成新能源省間交易電量49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5.6%。

為充分利用落實中長期交易後剩餘跨區通道能力,減少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國家電網開展了富餘可再生能源跨省區現貨市場建設和試點運行工作。2017年,現貨交易電量累計69.22億千瓦時,涉及東北、西北、西南送端9個省,華東、華中等受端13個省,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大範圍配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