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提升

2017年1-11月,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能力11286萬kW,比2016年同期多投產2729萬kW。除核電項目推遲投產、比2016年同期少投產503萬kW外,水電、火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分別比2016年同期多投產130萬kW、580萬kW、50萬kW和2472萬kW。至2017年8月我國全口徑發電裝機規模已突破17億kW。

國家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深入推進,有效抑制了煤電產能規模擴張,同期新增火電3925萬kW。

從電源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新增裝機繼續保持增長,2018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可能繼續保持在1億kW左右,電力供需總體仍處於相對寬鬆狀態,預計煤電機組繼續低位運行。

2、建設重點繼續向非化石能源發電傾斜

電源投資普遍下降,2017年1-11月,電源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3.4%,其中火電完成投資同比下降27.4%,非化石能源發電完成投資占電源投資的比重提高了5.6個百分點。電源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新增發電裝機的65%,比2016年提升5個百分點。火電發電佔比穩步下降。2017年1-11月,火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為73%,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3、核電發展進程滯後

由於多方面原因,在建核電普遍出現了工期延誤問題,不僅影響了在建核電項目計劃工期,也造成後續核電發展的滯後。原計劃2017年新增核電裝機641萬kW、新開工8台機組,年內只新增核電裝機218萬kW、且沒有新開工項目和核准項目,影響了核電中長期發展進程。2018年,核電項目如果進展順利,投產規模有望超過1000萬kW。

4、電力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推進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市場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確。一是多模式試點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17年10月,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已經覆蓋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市),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開展電力改革綜合試點,12個省(區、市)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東北等地區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取得良好成效,啟動了8個地區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二是輸配電價改革實現了省級電網全覆蓋,並在此基礎上出台《全面推進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開展跨省跨區輸電價格核定工作,促進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化交易。三是交易機構組建工作基本完成,成立34家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中心,包括區域層面的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省級層面的電力交易中心。四是加快放開配售電業務,推出兩批共195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全國註冊的售電公司約2600家,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初步建立。五是市場化交易規模大幅提升,全年預計市場化交易電量1.6萬億kWh,同比增長60%,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5%,為實體經濟降低用電成本約700億元。六是規範燃煤自備電廠,開展了燃煤自備電廠規範建設及運行專項督查工作。在電力體制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其一,由於電力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地方政府保增長、降成本壓力增大,市場交易過程中難免存在區域壁壘、省間壁壘,有些省份融入全國性、區域性電力市場積極性不高;其二,市場化的交易和定價面臨行政干預,部分地方採用非市場化手段人為降低電價;其三,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仍然存在,尚未完全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特點的運行管理體系。2018年,重點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8個地區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試點,進一步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電力行業將迎來新機遇。

以上分析數據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