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春秋十二郎


在剛剛過去的四月裏,兩場大火成了人們揮之不去的記憶。

 

其中的一場火,燒掉了巴黎聖母院的房頂、哥特式塔尖和玫瑰花窗,也燒掉了巴黎人民的精神寄託。

 

而另一場火,則奪去了30位中國消防員戰士的生命。

 

4月1號那天,嗚咽的大涼山被熊熊燃燒的山火裹挾。在撲救過程中,變幻莫測的風向讓火勢肆意蔓延,一支30人的搜救隊伍葬身火海,壯烈犧牲。

 

在事後公佈的犧牲名單上,人們意外地發現,“90後”,成爲其中24位犧牲戰士的共同標籤。


 

或許對於大衆而言,年齡並不意味着獻身精神的差異。

 

但對於“90後”這個羣體來說,這似乎是喚醒人們記憶最悲壯的一種方式:

 

曾經被質疑的“垮掉的一代”,不知不覺間,早已接過了時代的擔子。

 

 

曾幾何時,“垮掉”的污名,也並非90後獨自承擔。作爲前輩的“80後”羣體,纔是這副標籤的最初受害者。

 

但當時代的接力棒交到90後手中時,文化語境的差異依舊讓這一代人承受起了上一代人的偏見。

 

小時候,他們是長輩眼裏的“小皇帝”、“二世祖”,享受時代的紅利成爲他們“墮落”的原罪;

 

長大後,他們又成爲“喪文化”的代表。對生活壓力的消解又成爲輿論批判的話柄。

 

除了時代發展的紅利,環境似乎對90後並不友好。


但正是這樣一羣不被看好的年輕人,頂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爲時代、爲中國交上了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回顧往昔,百年以前,陳獨秀曾在《新青年》雜誌上發文,鼓勵青年們“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羣”

 

如今,當“五四運動”100年的鐘聲敲響之際,90後們也真正踐行了前人的教誨。

 

“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爲世界文明、爲人類造幸福。”

 

李大釗當年的話,爲中國當代的“90後”青年,作了最好的詮釋。

 

 

媒體和輿論對於90後的“討伐”,最早發生在2007年左右。

 

據資深新媒體人雷斯林回憶,那一年,某互聯網企業做了一期新聞專題,名爲《如此炫耀,90後也是垮掉的一代?》,解讀了當時一個很火的熱點事件:

 

一個看起來像是90後的富家女戴着蛤蟆鏡,手捧着一大疊百元大鈔,在貓撲上反擊說“現在的70後、80後,沒資格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

 

一石激起千層浪,報道過後,社會上關於“90後”話題的討論愈演愈烈。


儘管當事人曾藉助媒體出面闢謠稱,有人盜用她的圖“移花接木”,她自己並未有過如此言論,也並非“90後”中的一員。然而卻並不能阻擋輿論對於這一代小孩們的口誅筆伐。

 


2007年距今已有12年。

 

12年前,最大的“90後”17歲,最小的只有8歲。尚處於一個剛諳世事、又未成年的尷尬年紀。

 

那時,智能手機還沒出現,所謂的“新興科技”,首當其中的便是電腦與互聯網。

 

而網絡遊戲,則恰好在這一時刻扮演了這羣未成年人生命中的“萬惡之源”。

 

“網癮”在今天,已成爲一個歷史名詞。不過平心而論,當時沉溺於網遊的那羣孩子,不乏有爲了逃避學業壓力而自甘墮落之人。

 

但同樣,也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是出於內心的熱愛與追求。

 

出生於85年的“中國電競第一人”李曉峯,就是一個“雙面典型”:


他曾經既是老師和家長們眼中的“壞孩子”,也是後來無數90後電競少年們的偶像和榜樣。


 

出身貧窮,父親在醫院裏做技工,每月800元的工資要養活一家七口人。遇見遊戲之前,李曉峯過的是“兩週才能吃上一口肉”的苦日子。

 

千禧年前後,正當《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這一雄文大肆流傳之際,李曉峯的父親聽人說了句“玩遊戲對小孩開發智力有好處”,便狠心咬牙爲他買了一臺小霸王學習機。

 

沒成想,一臺學習機,就開啓了一個少年的“不歸之路”。

 

 

“不歸路”,似乎是每一個電競少年都要被貼上的共同標籤。無論是作爲局外人的老師和家長,還是作爲過來人的李曉峯。

 

對於外人而言,這是一條“歪門邪道”,一旦走了,就要飽受“不務正業”的詬病,而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的青春,也隨着鍵盤的敲打聲流逝,再也不能重來。

 

在“過來人”的眼裏,這是一條血淋淋的成王敗寇之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橋的那邊是萬人矚目的王座,但能走過去的人,腳下踏碎的卻是萬千電競愛好者的夢。

 

爲了實現這個夢,李曉峯睡過網吧和橋洞,每天只吃一餐,一餐只能吃1塊錢10個的水煎包——當然,這是2000年左右的物價。

 

除此之外,對電競的癡迷也體現在對學業的荒廢上。成績一落千丈,老師同學嫌棄,最後無奈退學,讓家裏的老父親失望透頂。

 

窮、多次失敗、不被理解,是每一個電競少年的共同經歷。李曉峯直到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車成爲職業選手的那一刻,父親對他的叮囑也依然離不開四個字:

 

不要犯法。

 

在長輩心中,“玩遊戲”離“違法亂紀”也差不了多遠了。


 

後來,李曉峯於2005年的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上拿下了第一個世界冠軍。站在新加坡的領獎臺上,那個年僅20歲的少年第一次披上了鮮豔的五星紅旗。

 

中國電競選手第一次登上世界舞臺,追夢少年爲國家和個人都贏回了一份了不起的殊榮。

 

可直到2008年他作爲奧運火炬手的那一天,也依舊沒有改變人們對於網絡遊戲和“網癮少年”的偏見。

 


而這份偏見的打破,要一直等到10年後的昨日:

 

2018年11月3號晚上,中國的IG戰隊在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對決中,零封對手奪冠。

 

對這項賽事,此前中國的各路戰隊輪番衝擊了7年未果,一直面臨國內外輿論的巨大壓力。本次,國內公認的傳統強隊RNG提前出局,僅剩王思聰玩票性質的IG在決賽圈裏一枝獨秀。

 

當這根獨苗在全球直播下逆風翻盤的那一刻,不敢說全體中國人,起碼所有的90後,都不約而同地在操場、廣場、自習室、宿舍樓以及朋友圈裏,大喊出了那句壓抑了許久的話:

 

IG牛逼!

 


一支出徵時不被看好的隊伍,一支國內聯賽最後的希望、一絲全亞洲最後的曙光,最後讓五星紅旗在賽場上冉冉升起。

 

那一夜,多少男孩在電腦屏幕前哭得稀里嘩啦,多少已經棄玩英雄聯盟的青年熱血沸騰,又有多少曾經追夢的“90後”、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爲什麼IG奪冠會引起國內這麼大的震動?有一個網友說得好:

 

因爲那些曾經不被理解的少年,此刻終於得到了正名。

 


一羣從小被老師和家長們“放棄”的差生,通過遊戲,而讓國人爲之熱淚盈眶。放在10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夢。

 

但在今天,這羣追夢的少年終於長大成人,用一場奇蹟,來祭奠了那些青春歲月裏的追求與熱血。

 

從偏見到正名,從未成年到成年,90後這個龐大的羣體用了10年的時間,向世人證明:

 

我們的夢想,終究不會被我們辜負。

 


 

百年前,毛澤東曾以“二十八畫生”爲筆名,發表了他在《新青年》雜誌上的第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

 

這個當時高瞻遠矚的年輕人,在一片“尊孔”與“倒孔”的文化批判中,率先提出了“體育強國”的思想:

 

“體育於吾人實佔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

 

然而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體育強國”的意識並不被國人重視。一個龐大的四萬萬人口的國家,居然挑不出一支像樣的體育代表團。

 

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短跑運動員劉長春作爲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唯一成員,乘坐郵輪漂洋過海,經過3個周的漂泊才堪堪抵達。

 

站在奧林匹克賽場,劉長春內心倍感酸楚。


 劉長春


一來他舟車勞頓,又水土不服,報名的三個項目只能參加倆;二來,偌大的體育場裏聚集着上萬名觀衆,卻沒有一張面孔是他的同胞,亦沒有一句“加油”是爲他而吶喊。

 

他在第一輪的小組賽便被淘汰,奧運之旅剛踏上第一步便鎩羽而歸。回國時,由於沒有路費,他是在當地華僑的贊助下才坐上了船。

 

大連奧林匹克劉長春雕像

 

劉長春出生於1909年,算是20世紀裏“00後”的一員。


而比他小了90歲的龍清泉,則在100年後的2008年,成爲中國第一個踏上奧運會賽場的“90後”。

 

這個面龐白淨、湖南出生的小夥子,身高只有1米56。首次在奧運賽場上露臉,便拿下了“90後”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那會兒他還不滿18週歲。


 

從某種意義上講,龍清泉身上有着這一代人共同的特質與通病。他敢拼敢打、不屈不撓,卻也年輕氣盛、恃“冠”而驕。北京奧運會奪金之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很多東西一下子砸向你,都不知道怎麼招架了。”

 

但這一代人同樣也是知錯就改、懂得及時止損的,龍清泉也不例外。

 

經歷過心態浮躁、傷病侵襲之後,他在8年之後的里約賽場上重回巔峯,爲自己的體育生涯拿下了第二枚金牌。

 

對於像他這樣的“90後”而言,難的不是超越對手,而是超越自己。


 

同年的里約賽場上,另一名“90後”吸引了國內媒體的更多關注。

 

他叫孫楊,是中國體育史上迄今爲止,唯一在國際主流項目達到獨孤求敗境界的運動員。

 

但那一年出征里約,孫楊運氣有些背。先是受了霍頓一通關於“興奮劑運動員”的奚落,再是飽受高燒的折磨。


媒體是素來喜歡撩撥大衆神經的,當長槍大炮懟在他臉上、就霍頓言論而問他對接下來的比賽有什麼看法時,孫楊沒客氣,直接撂了狠話:

 

“1500 kilometers,I’m the king!”


 

可惜,在1500米自由泳比賽中,抱病參戰的孫楊未能殺進決賽。

 

賽前豪言壯語、賽後遭對手嘲諷,孫楊的奧運征程自始至終圍繞着兩個字:心累。

 

但令人寬慰的是,劉翔在8年前遭受的輿論攻擊,卻並沒有發生在這個常常爲比賽流淚的大男孩的身上。

 

國內民衆,尤其是90後青少年,用寬慰和鼓勵,替代了之前的質疑與謾罵。


 

如果說這一代人的成長從上一代人身上學會了什麼,或許是他們更希望看到同齡人身上的自強不息與永不言棄,而不是成王敗寇的殘酷法則。

 

所以,那個只拿了銅牌就敢說“我已經很滿意”的傅園慧,纔會在賽後搶了孫楊的頭版頭條。



生於96年的傅園慧,從成長經歷來看更符合大多數人對“90後”羣體的定義:

 

獨生女、家境優渥、在奉行“鼓勵教育”的原生家庭下長大,無憂無慮、天真自信。

 

一個對銅牌“心滿意足”、靠金句和表情包而走紅全網的運動員,在國際上競爭激烈的泳池裏,能遊多遠?

 

傅園慧很快就給出了她的答案。

 

今年的3月28號,在全國游泳冠軍賽暨世錦賽選拔賽中,她以27秒91的成績折桂,拿下了全國第一,摘得個人本屆比賽的第三金。

 

登上領獎臺時,傅園慧胳膊上的一道道血痕看得觀衆觸目驚心。


 

她說,很多時候沒了力氣、沒有狀態,各方面都在下降。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拼一下,更兇猛地激勵一下自己。

 

“放下刀我是公主,拿起刀我就是屠夫!”

 

這朵在溫室裏盛開的花朵,不僅沒有在風雨中被摧殘,反而野蠻生長得更絢爛、更旺盛。

 

本以爲會被寵溺和安逸毀掉的這一代人,沒想到有朝一日登上國際舞臺,竟會用一種更激進的方式,去捍衛國家的榮譽與個人的尊嚴。

 

或許對他們而言,玩世不恭的只是表面姿態。但在內心,有一種信念,卻值得他們燃燒生命去守護。


 

 

1999年,歌手祖海在春晚舞臺上,將一曲《爲了誰》獻給爲抗洪搶險而犧牲的解放軍戰士。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當年的一幕幕畫面,至今仍如刀刻一般清晰。

 

20年的歲月倏然而過,天災一如往常地頻繁光顧世界各地。這片凝聚5000年文明的土地也一樣不能倖免。

 

20年後,衝在救災第一線的人,早已不是當年的面孔。但不變的,卻是在危急關頭敢於捨己爲國的勇氣與犧牲。

 

2016年7月,颱風“尼伯特”從福建登陸。滂沱的暴雨讓福建閩清縣地區爆發巨大的山洪與泥石流。

 

在搶險救災的過程中,東部戰區某導彈連戰士劉景泰主動請纓,奔赴山區的泥潭裏救援被困村民。


救援時,二次山體滑坡轟然而至,劉景泰等三名戰士被捲入洪流。

 

落水時,劉景泰身邊漂浮過來一段樹幹。他將生還的最後希望,推給了自己的兩名戰友:

 

“你們千萬要抓緊,堅持住。”

 

他死時年僅22歲。犧牲之前,他的眼裏有羣衆、有戰友、也有責任和擔當,卻唯獨沒有了自己。

 

 

內心藏得天下人,兩肩擔得天下事。


世人皆言90後生在了和平年代,殊不知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這一代人也在用自己的熱血去給它澆灌。

 

他們當中,有人已經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人仍是父母身邊的孩子。有時要承受離別的相思之苦,有時要飽受離家的思鄉之痛。

 

但無論是公安消防、還是邊防崗哨,不管是祖國大地、還是海外維和,在國家與人民需要的時刻,90後們還是選擇了前赴後繼,一往無前。

 

他們的生命短暫而燦爛,犧牲卻壯烈而質樸。面對火海與戰場,他們留下的遺言簡簡單單,卻也足以撼天動地:

 

“我不回來,我爸就是你爸,記得給我媽上墳。”

——天津塘沽火災中的救援戰士

 

“你們就算來天津,也只能看我一眼,因爲我要站崗。”

——犧牲的消防戰士袁海

生前對家人說的最後一句話

 

“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們不要想起我。我自己所選,我自己無悔。”

——犧牲的維和戰士李磊生前的日記

 

塘沽消防官兵聊天記錄



李磊生前日記


當年祖海那首歌的歌詞,曾讓萬千國人淚流不止。

 

如今再聽,它們依然適合“90後”犧牲戰士們的墓誌銘:

 

我的戰友你何時回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

爲了春回大雁歸

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

 

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卻知道你爲了誰

 

守護與犧牲,至今仍在這片土地輪番上演。


曾經被質疑難堪重任的一代人,最終在災難面前,用鮮血與生命捍衛了時代與國家的尊嚴。

 

青春的疼痛可以無關乎風花雪月,而只爲家國情懷;

那些看似稚嫩的肩膀,也可以扛起中國的未來。


 

 

進入“90後”全部出生的21世紀,人類的科技文明迎來了爆發式的飛速發展。

 

在適應時代的過程中,西方有關“高科技威脅論”的討論似乎從未停止過。

 

用高科技造無人駕駛汽車的馬斯克曾公開表態:

 

“我們需要萬分警惕人工智能,它們比核武器更加危險!”

 

去年辭世的霍金,也在生前表達過同樣的擔憂:

 

“我真的害怕人工智能取代人類,成爲新的物種。”


硅谷“鋼鐵俠”馬斯克

 

相比西方世界對科技發展的悲觀態度,中國的90後少年們卻以彌天之大勇向高科技發起了輪番進攻。

 

2016年3月9號,韓國棋手李世石在挑戰人工智能AlphaGo的圍棋博弈中,以1:4的戰績慘敗。

 

鏡頭前,李世石露出了凝重又略帶恐懼的表情。


 

當科技戰勝人腦,無數的疑問與悲傷瞬間涌上觀衆的心頭:

 

AI替代人類,究竟是不是杞人憂天?

 

絕望中,19歲的中國少年柯潔站了出來,在微博上放出狂言:

 

“AlphaGo贏了李世石,但贏不了我。”


 柯潔


在此之前,他曾在一年之內從一個新秀的身份,連剋4位棋壇前輩,榮膺“四冠王”的稱號。

 

同實力強大的日本選手井山裕太比賽,他聲稱要讓對方“血濺五步”,最後順利屠龍。

 

這個97年出生的小孩,生平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親手爲一個個傳奇畫上句號。

 

一年之後,在浙江嘉興,棋盤如約在柯潔與AlphaGo之間展開。賽前,外界全部唱衰柯潔的比賽成績,連他的老師“棋聖”聶衛平都說:

 

“柯潔能贏一盤就燒高香了。”

 

但在更新換代的AlphaGo面前,柯潔依舊視死如歸:

 

“不論對手有多強大,我會不惜一切手段,盡全力取勝,不輕易言敗。”

 

三場鏖戰過後,柯潔沒能創造奇蹟。他掩面而泣,躲進洗手間裏放聲痛哭。

 

 

這場比賽吸引了國內外許多人的關注。大多數人不懂圍棋,卻很想見識一下人腦與人工智能的世紀對決。


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有人嘲諷,但大多數人卻通過社交媒體,向柯潔發出了讚譽和掌聲。

 

相較於冷靜、理性、精密的智能算法,人類身上的熱愛與勇氣,似乎纔是文明賴以生存的根本。

 

當對決失敗的落寞消退,年輕的中國90後柯潔再度回想自己當時的決定,依然無怨無悔。

 

“我不怕輸給AlphaGo而被大家嘲諷。怕,就輸掉了一輩子的勇氣。”

 

就像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影視片段裏說的那樣:

 

“你年輕人不要太氣盛!”

“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

 

 

記得2017年,一位韓國教授的演講曾刷爆微博。

 

長期以來,他對於佔中國人口15%的2億“90後”羣體有着極大的興趣。爲了研究這羣人,他特意跑到中國作了長期的調研。

 

在被稱之爲“中國硅谷”的中關村,他看到許多大學畢業生在一間間仄閉的小房子裏進行創業。他同這羣孩子們交談,道出自己的不解:

 

“名校畢業,爲什麼不選擇去大公司或者做公務員呢?創業失敗不會感到不安嗎?”

 

當時,有一個戴眼鏡的男孩給了他這樣的答覆:

 

“有比在大公司拿固定工資更讓人不安的事情嗎?”

 

韓國的金教授驚呆了。

 

“當‘夢想’這樣的詞說出來時,這羣年輕人兩眼放光。擁有如此樂觀思想的90後,他們創造的未來中國會更加可怕!”

 


一直以來,韓國國內流行一種“三明治論”,是說對於韓國而言,上有日本珠玉在前,下有中國緊隨其後,韓國被夾在中間進退失據、左右難安。

 

中國之行後,金教授悲哀地發現:在中國90後的眼裏,韓國從來就不是他們的目標。

 

他們的目光早已飛出亞洲,緊盯着微軟、亞馬遜等國際巨頭,頗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蓋世氣魄。

 

而這個曾經的發展中國家,正在這一代人的努力下,成長爲世界綜合國力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在創業家指數調查中,中國的創業者活躍指數排名世界第一。


 

從最初的“可悲”到如今的“可怕”,90後用10年的時間,證明了他們的心底的夢想、榮光、獻身與勇氣。

 

時代浪潮下,他們承受着上一代人看不見的恐懼、壓力與挑戰,卻依舊在各自的軌道上努力奔跑,活得生動,又酣暢淋漓。

 

他們都是普通人,也的確是父母呵護下、無憂無慮長大的一代人。

 

他們的生活中重複着上一代人的千姿百態:畢業、就業,單身、結婚……


他們有時傷感,偶爾矯情;時常痛苦,偶爾崩潰;喜歡熱鬧,也享受孤獨;心有夢想,卻也時常妥協。



但他們與上一代人最不同的一點在於:

 

他們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並願意爲夢想而奮不顧身;

他們更加清楚自己肩上的使命,並願意爲國家和民族的崛起而燃燒生命;

他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價值,並願意向着美好的未來而砥礪前行。

 

他們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充滿意義的人生,他們能夠用自己的能量、去點亮他人的生活。

 

他們前方的路途坎坷,但即使跪着,他們也會一路走下去。

 

他們曾承受過不少的流言與非議,但今天他們終將證明:

 

屬於他們的未來,他們絕不會辜負。

 

不必等候上帝的火炬,因爲這一代的“90後”,就是我們中國的光!

 

資料來源:

1. 蓋飯人物:《李曉峯遊走於「SKY」之外

2. 三聯生活週刊:《“蟻人”龍清泉:在衆人快要忘記他的時候,衝回世界之巔》

3. 爲你寫一個故事:《在你嘲笑00後腦殘的時候,別忘了當時是怎麼被稱爲“垮掉的一代”的》

4. 共青團中央:《韓國教授稱中國90後:很可怕,創造的未來更可怕!》

5. IG·LOL分部2018年年度紀錄片:《登峯》


圖片來源:

網絡、新世相,等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胡彥斌王源楊麗萍武夷三傑吳青峯

寧靜華晨宇外賣拳王高圓圓王昱珩

陳志朋張國榮許嵩褚時健陳冠希

張雲雷華春瑩湯唯陳果丨戴建業

俞飛鴻韓紅朴樹王思聰丨李雪健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我們不曾辜負

因爲我們有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