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解說《雍正王朝》第38期)

圖裏琛作爲康熙親信的帶刀侍衛,常年侍奉在皇帝身邊,以他精明圓滑的世故眼光,估計在《雍正王朝》第一集乾清宮商議黃河賑災時,就已經敏銳得嗅出,八阿哥胤祀絕沒有繼位的可能。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爲何做此推斷呢?首先還要從諸位皇子阿哥的出身說起。

太子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立嫡立長,胤礽作爲當之無愧的嫡長子,按此慣例打從他出孃胎的那一刻起,太子之位就應該是他的。

且胤礽生母因難產而死,康熙對她頗爲懷念,久而久之這份感情愛屋及烏得轉移到了胤礽身上,故而康熙十分關愛這個兒子,很早就將其立爲太子,嚴格按照皇位繼承人的標準來悉心培養。

從這個層面來說,九子奪嫡的其餘勢力,無論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還是最後冒泡的十四阿哥,統統都輸在了起跑線上,絲毫沒有可比性可言。

故而在康熙晚年奪嫡的前半階段,衆阿哥鬥爭的焦點,或多或少都有些“齊心合力”要把太子拉下馬的態勢。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追繳國庫欠款,太子賣官還債,是大阿哥把內幕捅到的康熙跟前;

清查刑部冤獄,太子手下官員牽涉其中,是八阿哥費盡心思連夜誘審肖國興,把責任可了勁得往太子身上推;

等到“百官行述”事件爆發,又輪到四阿哥給太子挖坑。通過鄔先生和高福,胤禛故意把私藏的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傳到了胤祀手裏,借八爺黨之手完成了拉太子下馬的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擊!

知子莫若父,兒子們圍繞着儲君之位的上躥下跳,作爲父親的康熙多多少少是看在眼裏的。

這也是康熙爲何最終默定了四阿哥胤禛當繼位人,但卻遲遲不將他推到前臺、確認儲君名分的良苦用心。這位老皇帝、老父親是吸取了太子胤礽被明槍暗箭攻擊,以至於精神失常、行爲乖張,做出許多難以寬恕之事的教訓。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等到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諸位參與奪嫡的皇子阿哥,仍舊不能說是基本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八阿哥胤祀,生母的地位較爲卑下,用康熙的話來說,是“辛者庫賤婢所生”。

面對清王朝這麼一個擁有龐大版圖的帝國,康熙擇立太子,除了觀察衆位皇子阿哥的品行、才學,還得考慮他們身後母家的勢力。

後臺太硬,極有可能出現外戚專權的禍根;勢力太單薄,又支撐不起新皇對滿洲八旗親貴足夠大的威懾駕馭能力。

這方面,八阿哥胤祀十分聰明,既然缺少強勁的母家做支撐,那就趁早拉攏要好的阿哥兄弟,以及朝裏朝外舉足輕重的親信重臣,結成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爲將來的奪嫡之爭打下牢固的羣衆基礎,對康熙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勢,左右最高決策。

而且八阿哥的運作,的確也很成功。家庭裏有老九、老十、老十四替他搖旗吶喊;朝中有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爲他出謀劃策;外頭的地界,還有任伯安、劉八女牽着一大幫揚州的鹽大爺們爲其斂財。

乍一看之下,八爺黨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輿論有輿論,甚至連京城外圍的豐臺大營兵權,關鍵時刻也能輕易調動爲其所用。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看到這裏,小編要問一句,八阿哥胤祀扯起八爺黨大旗的手段,背後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答案只有一個字,錢!

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錢,多到只有國庫能夠支撐得起八阿哥拉幫結派、收買人心的錢。

明白了這一層貓膩,再回過頭來觀察乾清宮商議黃河賑災時,各位皇子阿哥的立場和觀點,一切就都攤在了明處。

八阿哥爲何一上來就對康熙極盡一番阿諛奉承?比如什麼

“自皇阿瑪當國以來,殫精竭慮,百姓不受黃河之災近三十年。古來治理黃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瑪之功,也未有皇阿瑪之誠...”

哄得康熙很有些志得意滿、暗喜於心,差點就對黃河水災的嚴峻情形產生了誤判,順着八阿哥的話以爲是底下的官員爲了撈銀子,故意誇大的災情騙取朝廷賑糧款。

八阿哥胤祀內心中真正的目的,就是爲了掩蓋國庫空虛的現實。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國庫爲何空虛?結合下一步追繳國庫欠款的情形,可知國庫裏的存銀,大部分都被滿朝上下的官員給挪借一空了。

而官員們爲何能從國庫裏借到銀子呢?要不是掌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祀存心開的口子,文武百官們又如何能夠輕易拿到庫銀。

可見,國庫空虛的根本原因,是八阿哥胤祀利用國家的錢,幹起了收買百官之心的勾當。

百官們或爲維持奢靡生活,或爲渡過俸祿微薄的難關,或用庫銀在外頭做買賣放高利貸。得了好處的他們,自然要在外頭爲幫了他們的八阿哥胤祀說好話撐場面。

“八賢王”的美名怎麼來的?恐怕就是用錢買來的吧!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圖裏琛,打從一開始就知道八阿哥奪嫡沒戲

只不過四阿哥胤禛的出現,立馬打破了康熙“形勢一片大好,祖國山河一片大紅”的夢幻想象,同時也把八爺黨極力掩蓋國庫空虛的圖謀,從裏到外給掀了個底朝天。

整個乾清宮商議黃河賑災的過程,四阿哥胤禛將真實的情形告訴了康熙,因而得分也最高。

太子胤礽對於賑災應對無策,在百官面前貽笑大方,也落得個康熙一臉的不滿。

至於八阿哥胤禩,先是極力隱瞞災情,繼而被爆出管理戶部嚴重瀆職,而且往深處挖掘細想,更是心懷收買百官、威脅皇權的險惡用意。

事已至此,御國已達四十餘年的康熙,豈有繼續糊塗下去的道理?

康熙的情緒,被跟隨他身邊日久的圖裏琛看在眼裏,由此開始刻意疏遠八爺黨勢力,甚至還在後來的清查刑部冤案一事中,將胤祀誘供肖國興、陷害太子的情形,巧妙得透露給了被矇在鼓裏的康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