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审查环保署108年预算。(图/记者许展溢摄)

▲立院审查环保署108年预算。(图/记者许展溢摄)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立院今(19日)审查环保署108年总预算,立委不满批评环署几年前开始推动的「垃圾掩埋场活化计划」,到现在只活化了2处,有34处则是停用及未使用,完全没有发挥既定功能,喊出删除3亿元预算及冻结1.5亿元。

立委黄秀芳指出,台湾垃圾掩埋场容量濒临上限,多数焚化炉营运厂龄偏高,至今年6月底67处的全台营运中垃圾掩埋场容量平均只剩11.2%,其中13处掩埋场已饱和而无剩余容量,且焚化底渣再利用率有限,恐加重垃圾掩埋场容量负担,而环署说要活化掩埋场的计划,也没发挥效益。

黄秀芳说明,近5年来,24座焚化炉不仅场龄偏高,停炉次数也渐增,可焚化处理量减少,垃圾分类回收也没有确实等状况,导致焚化厂的实际热值高于设计值,降低可用焚化处理量,因此环署编列的15.7亿的「垃圾全分类零废弃及废弃物紧急应变计划」,应冻结十分之一预算,并把3亿元经费删了,等环署向立院好好说明后才能动支。

由于过去没有焚化炉时,台湾垃圾处理大部分以掩埋进行,但也因此导致各类垃圾都被埋进土里,环保署督察总队长李健育说,因此从2016年开始推动「以城市矿山概念建构具天然灾害应变废弃物处理能量设施计划」,预计到2021年,将投入10.8亿元,就是希望至少能活化6座垃圾掩埋场,腾空60万立方公尺空间,并由中央控留40%,作为天然灾害废弃物处理使用,另外60%则由地方政府自行规划使用。

李健育表示,目前第一阶段已补助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新竹县及宜兰县等5县市新台币4.34亿元办理掩埋场活化工作,其中高雄、嘉义及台南已完成发包并开工施作中,高雄和嘉义预计明年3月前完工,新竹县也正办理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宜兰县办理纳入预算程序行政作业,以上5县市预计可活化掩埋场70万立方公尺,明年则将持续办理第二阶段掩埋场活化工作,解决我国掩埋场掩埋容量日渐不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