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海堤有助抵御外来物种

资料图片

香港现有的人工海堤主要为垂直的海墙和斜式的防波堤,惟受设计及物料限制,不利海洋生物寄居,生物多样性偏低。政府早前委托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在三区进行生态海岸线实地试验,研究能否将生态组件加入现有海堤。负责有关研究的教授梁美仪表示,传统海堤的水泥物料表面光滑,酸碱值较高,不利生物生长;改以特制生态混凝土制成生态组件,如生态砖、生态海墙等,透过其中的隙缝和储水遮荫之处,可生出藻类和真菌,成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粮,又可供海洋生物依附居住,增加生物多样性。

团队在试验项目开始数个月后,发现马料水的情况正面。

政府早前委托港大生物科学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项目,团队数月前起,在屯门、马料水及西贡进行生态海岸线实地试验,透过在岸边摆放生态砖、生态海墙和蚝壳篮等,研究能否将生态组件加入现有海堤,增加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试验项目已进行数个月,团队初步发现马料水的实验情况正面。港大生物科学学院教授梁美仪说:「实验进行三个月后,已发现十一种生物,包括海藻、珊瑚藻和不同类型的螺等等,原本的海墙没有这些生物。」

资料图片

他表示,传统放于人工海岸的水泥物较呈碱性,以保护内在的钢筋,惟碱性及光滑的特性不利生物生长,致生物多样性偏低;而且夏天时墙面温度高于四十五度,海洋生物因暴晒死亡。

相反,生态组件的水泥为特制生态混凝土,经碳化使表面变粗糙,并可制成立方体、砖型或板块型,即生态砖、生态海墙等,放置于岸边。他解释:「生态组件模仿天然岩岸生境,当中有隙缝、不平滑表面和储水遮荫之处,可供海洋生物依附居住,从而可长出藻类、细菌和真菌,可成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粮。」

资料图片

港大曾做过研究,发现天然岩岸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也有较多本地物种的生物。相反,人工海堤有较多外来物种,这些物种能够在不同环境生存和繁殖,牠们有机会淘汰本地品种。梁说:「成功的生态海堤能够有助减少外来物种的数量及其负面影响。」他指,生态海堤能阻挡海浪,防止水浸,避免水土流失,亦可孕育动植物,增加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境联系性,从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但沙田区候任区议员陈珮明认为,应对比未人工化的海岸,以确认原生海洋生物回归同样地点,亦担心政府会以研究结果作填海理据。

相关文章